英語給顏色,漢語開染坊
摘要:
英語對漢語的影響是全方位的。英語語音對漢語語音有影響;英語語法對漢語語法也有影響;而英語對漢語最大的影響是在辭彙方面。雖然語音的變化在短時期內不容易察覺,但是,有一條道理應該明白:語音的變化不單是音節的增加,同時也意味著詞義的擴大。
漢語和英語的發音方式不同。漢語是聲調語言(tonal language),而英語沒有聲調,但是有重音和次重音、重讀和非重讀的區別。如今,中國人經常會在話語中夾雜一些英語單詞,如:Hi,OK,Bye-bye 等。無意間,中國人學會了一些漢語中從未有過的發音。這種發音模式的改變其實也導致了漢字讀音的改變,隨之而來的是漢語字詞含義的補充和增加。換言之,漢字的聲調變化意味著語義的擴大。
例1
英文taxi催生的漢語詞
美國英語中的cab和英國英語中的taxi都是「計程車」或「計程車」的意思。在香港,taxi又被音譯為漢語的「的士」(粵語音似dek-sei)。伴隨taxi出現的粵語「的士」在上世紀80年代傳入內地。在普通話中,受粵語「的士」讀音影響,普通話的「的(士)」最終變成了第一聲的dī音。
在「的士」出現之前,漢語中的「的」原本只有三個讀音,它們分別是:輕聲(好的【de】)、第二聲(的【dí】確)、第四聲(有的【dì】放矢)。起源於英語的taxi,通過粵語的中轉,普通話的「的」由此就增加了第四個音(第一聲dī)。不久之後,在普通話「的【dī】士」的基礎上,漢語又出現了一些帶「的」【dī】的常用片語,例如:「的哥」、「的姐」和「打的」。
從以上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沒有英語的taxi,粵語的「的士」就無從談起;如果沒有粵語的「的士」,就沒有普通話中的「打的【dī】」。當然,如果沒有「的士」和「打的」,也就不會有後來的「的哥」和「的姐」。英語對漢語的這種影響即可比喻為:英語給顏色,漢語開染坊。
例2
英文fan催生的漢語詞
漢語的造詞能力很強,「給點顏色就可開染坊」。英語單詞fan有3個意思:第一可指扇子或電扇;第二可做動詞「扇」;第三個是引申意思,既可指某事的愛好者,也可指某人的熱情崇拜者或擁護者,相當於漢語的「……迷」,如「足球迷」(football fan)和「影迷」(cinema fan或film fan)。單詞fan的複數是fans,而fans不僅可以意譯為「迷」,還可音譯為「粉絲」。
在「粉絲」的基礎上,還有戲稱的「鐵絲」和「鋼絲」(表示比「粉絲」更「鐵」)。「粉絲」群體的標籤是「高富帥」或「白富美」,各種各樣的「粉絲」和「追星族」往往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人,他們的生活用不著自己打拚。出於對生活無憂無慮的「粉絲」的妒忌或羨慕,掙扎在社會底層的人們反其道而行之,他們選用「屌絲」一詞來自嘲。當然,「屌絲」也有資格做「粉絲」,但是,如果以生活水平來衡量的話,「屌絲」多指收入低下者或處於社會底層的人。從多個層面來說,「屌絲」群體在下,而「粉絲」群體在上。
從詞源角度考量,不論是「粉絲」、「鐵絲」、「鋼絲」,還是「屌絲」,它們都是英文單詞fans(粉絲)催生的漢語詞。英語的fans引發的不僅是各種各樣的「絲」,還有各種各樣的「粉」(「粉絲」的簡稱)。例如:支持國民黨的「國粉」,擁護民進黨的「民粉」,青睞蘋果產品的「果粉」,鍾愛索尼系列的「索粉」,等等。追本溯源,漢語中的這「粉」那「粉」、這「絲」那「絲」統統都是那把英語「扇子」給扇出來的。
例3
英文dear催生的漢語詞
受英語感嘆詞dear的影響,漢語中出現了「嗲」字(讀作diǎ)。英語中的dear主要有兩個含義,一個意思是「親愛的」,另一個意思是價格「昂貴的」,單詞dear還可用作感嘆詞,形容撒嬌的聲音,相當於漢語的「哎呦」。比如:儘管天氣不太冷,但某女子還要撒嬌地對男朋友說「有點冷」(上海話):Oh dear, 寧旮過則有捏浪(哎呦,人家覺得有點冷)。
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上海,有些人不僅喜歡在漢語中夾雜一些英語單詞,而且還喜歡模仿「洋人」說話的腔調。女子說話帶有撒嬌的語氣被人戲稱為「發嗲」(發dear的音)。漢語辭彙中本無「嗲」字,但隨著英語感嘆詞dear在上海的流行,漢語方言中便出現了新字「嗲」(用「爹」字加口字旁表示那個外來的dear音)。在「發嗲」之後,漢語又有了「嗲聲嗲氣」的說法。源自英語dear的「嗲」已被《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收錄。
漢字大約有400多個音節。如果加上聲調,漢字的總音節數在1313個以上。一般說來,一個漢字就是一個音節。例如:ma是一個音節,加聲調以後,有5種讀法(加聲調後的讀法算作不同的音節,即ma的總音節數是5);又如:zei也是一個音節,但是,漢語中的zei只有一個聲調(第二聲,賊)。因此,zei的總音節數是1。參見下表:漢字的音節數和總音節數。
漢字的音節數和總音節數
從以上表格可以看出:字典不同,收錄的字也不盡相同;儘管辭書編纂者沒有突出漢字讀音的變化問題,但是,受英語的影響,現代漢語中的音節數和總音節數實際是有增無減的。例如:受英語借詞soda(蘇打)和dozen(打,量詞)的讀音影響,漢字「打」在原有第三聲(dǎ)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個第二聲(dá)的讀音。
漢語中的「拜」字本來只有一個聲調,讀第四聲(bài),用在「拜託」、「拜年」、「拜會」等詞語中。受英語bye-bye(再見)的讀音影響,根據「拜」 字口語發音的實際變化,《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語文出版社,2004)又特意增補了「拜」的第二聲(bái),用於表示再見(拜拜)。
英語語音改變漢字讀音的例子還有「卡」字。根據《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下列的「卡」都讀qiǎ,如:關卡、哨卡、卡口、卡脖子、……、王經理對開支卡的很緊。但是,在外來語音譯的時候,這個「卡」就應該讀作kǎ了,如:卡賓槍(英語carbine)、卡車(英語truck)、卡路里(英語calorie)、卡其(英語khaki,即卡其布)、卡片(英語card)、卡特爾(英語cartel)、卡通(英語cartoon),此外還有卡拉OK(借自日語から的讀音)。類似的例子還有「柏」的讀音:bǎi(松柏和柏油路)和bó(柏林和柏拉圖);hello的讀音(hā,hǎ,luó,luo的各種組合);「嗨」的讀音(hēi和hāi。如果音譯英語單詞hey,hi和high的話,漢語應該用那個字呢?)。
在漢語中夾雜英文字母詞或英文縮略語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漢語的語音。比如:QQ(基於互聯網的即時通信軟體)代表的音(kiu-kiu)在漢語普通話中是不存在的,所以不會英語的人會把QQ讀作kōu- kōu。但是,隨著QQ的普及,會發QQ(kiu-kiu)這個英語讀音的人越來越多了。當一個人去買SIM卡的時候,當患者和醫生談論是否做CT的時候,當一個人上網去google的時候,當需要查驗DNA的時候,當音樂節目介紹DJ的時候,當有人推銷DVD的時候,當有人聲稱發現UFO的時候,當有人需要GPS導航的時候,當億萬學生進入英語課堂的時候,他們所聽到的語言必然會含有英語的讀音,而自己說出來的漢語也會在不經意間帶上英語的腔調。
受英語語音的影響,漢語中的實際音節數和總音節數都在增加。悄然發生在漢語語音中的變化,不僅意味著漢語辭彙總量的增加和詞義的擴展,同時,這種現象也充分說明了漢語語言文化的包容性和造詞能力。儘管反對洋腔洋調和外來詞的聲音不絕於耳,但是,語言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借用是斷然不可避免的。
引自《英語發展史》
(張勇先,外研社, 2014)
TAG:英語發展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