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娜散文賞讀|齊魯文苑·散文|2018年第8期

李娜散文賞讀|齊魯文苑·散文|2018年第8期

刊頭藝術題字:王孟友先生

原創授權:轉載註明《齊魯文苑》

爸爸媽媽,你們好嗎?

風風雨雨 四十四載 , 今天是臘八節,「吃了臘八粥,孩子好拉巴!」這句話是我們老家的老人在臘八節這天最愛說的一句話。是呀,簡簡單單幾個字,道出了老人們對兒女子孫的期望,不要什麼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只要孩子們健健康康簡簡單單的度過一生,我想這應該是每個做老人的最平淡的也是最幸福的心愿了。

1974年的今天,我的父母,兩個來自貧苦家庭的年輕人結為連理。時光如箭,歲月如梭。四十四年的今天,父母已經是白髮蒼蒼的七旬老人了,收穫了五個兒女,六個孫子,算下來一大家子已經十七八口了。現在由於工作原因小妹定居在了濟南,而我,更是走的遠,遷居到了寧夏銀川。我因工作繁忙一年也就只能回父母身邊一次。想到這裡我不禁內疚,還好,姊妹多,還有三個家庭在老人的膝下環繞,小妹一年也能回去很多次。去年過完中秋節,父母不遠數千里路程,帶著我從小到大愛吃的家鄉的美食,來銀川看我這個不孝女。記得接到闊別已久的父母時,大包小包,身上背著,手裡拎著,兩位老人,為了女兒,超人的能量,即使年輕人也拿不了那麼多的包包袋袋,而我年已七十的老父母,卻背來了。這背著的不僅是美食,更是父母對孩子的愛和牽掛。也曾記得離開家鄉時,我三十多歲,說走就走,沒有那麼多的留戀。現在四十多歲了,心境變了,終於理解了古人說,「父母在,不遠遊」這句話的真切含義。

四十四年,父母從一無所有,歷經風風雨雨,挫挫折折,到今天子孫環繞付出了多少艱辛,多少汗水,多少惆悵,而又得到了多少歡笑,多少欣慰,多少回報。當然父母對兒女都是無私的奉獻,不求回報。但是作為兒女的我們,看到父母一天天的頭髮花白,一道道皺紋爬滿雙頰,能不內心惶恐,能不噓寒問暖,盡獻孝道?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一切,何嘗父母不是孩子的一切呢?我們姐弟五人,三個大的出生在七十年代,兩個小的出生在八十年代。那時候,很多家庭並不富有。而我們的父母,憑著勤勞和智慧,早早的讓我們過上了富足的生活。記得小時候,父親經常說,大女兒要當科學家,二女兒要當工程師,三女兒要當軍官,四女兒要當教授,小兒子要做建設國家的大官。雖然是說,是想,但這足以證明父母對子女的愛的期望,滿懷著這些期望,一天天一年年的付出著,幾十年後,雖沒有一個像當時設想期望的職業,但也都通過努力過上安安穩穩的生活。父親是經歷過大起大落的偉岸男人,現在看著孩子們都有各自幸福的家庭,非常知足,非常欣慰,經常掛在嘴邊的話是:一切足矣!而作為子女的我們也清清楚楚的知道父母的心,父母的願,知道沒有達到父母的預期,而父母依然是無限的寬容,無限的無怨無悔。想給父母買上最大的房子,想給父母買一輛最炫酷的小車,想給父母買最漂亮的衣服,想給父母買上飛往世界各地的飛機票去旅遊……父母想給孩子的往往也是孩子想給父母的……現實的生活,作為孩子的我們卻給予不了父母這些,愧疚不已。

回到現實中,回到今天這臘月寒冬,回憶四十年前,三十年前,二十年前,十年前,一年前,幾天前,一切心酸付出,一切歡聲笑語,想從內心道一聲:父親,母親,你們好嗎?希望你們長命百歲,永遠健健康康!這也是天下所有兒女對父母的祝福!

作者簡介:李娜,女,漢族,一個生活工作在寧夏的山東人。從教十七年後轉入民政福利系統工作。是一個愛好唱歌、舞蹈、用文字記錄心情的人。有散文發表在《齊魯文苑》 公眾平台。

《春華秋實·散文》

欄目版主:綠草如茵

本期編輯:綠草如茵

圖片非署致謝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齊魯文苑 的精彩文章:

北原:中國書法 春華秋實·詩歌

TAG:齊魯文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