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MIT人工突觸晶元新突破:指甲大小的晶元有望媲美超算

MIT人工突觸晶元新突破:指甲大小的晶元有望媲美超算

原作 Jennifer Chu

Root 編譯自 MIT News

量子位 出品 | 公眾號 QbitAI

論傳遞信息的能力,計算機的二進位目前還比不上人腦。

因為大腦神經元之間傳遞的信號形式遠多過0或1兩種:根據突觸(神經元之間的結構)間不同的神經遞質,不同的濃度,下游神經元可以拿到不一樣的信號。

神經形態計算領域的研究人員希望,能找到一種造出類腦的晶元,可多層次地傳遞信息。一旦有了多層次的信號傳遞方式,那麼很小的一塊神經形態晶元就能匹敵現在的超算,毫不費力地並行運算海量數據。

前兩天,MIT電子與微系統技術實驗室的Jeehwan Kim教授在《自然》材料子刊發表了一篇論文,SiGe epitaxial memory for neuromorphic computing with reproducible high performance based on engineered dislocations。

MIT電子與微系統技術實驗室的Jeehwan Kim教授

Kim教授和他的研究團隊設計出一種材料為硅鍺的人工突觸晶元,可以精確地控制電流的強度,就像神經元可以定量釋放多少神經遞質一樣。

論文中顯示,這款人工突觸晶元已經可以支持識別手寫字體的機器學習演算法,準確率達到95%。儘管低於現有的晶元的基準表現97%,不過依然相當promising。

可以說,這篇文章的研究工作奠定了未來神經形態晶元的發展基礎。

以後我們的移動設備,可能得靠這種晶元來支持圖像識別和其他機器學習任務了。又考慮到移動設備有限的續航能力,這晶元不光要體積小,還得低耗才行。

能快速運算AI演算法,便攜,低耗是未來市場對這種晶元的基礎要求。

待解決的難題:太多條「路」可以走

Kim教授說,現有的大部分神經形態晶元都嘗試模仿神經突觸,將兩個可導電的層用另一種纖維介質分隔開。由於所用的介質材料是非晶態的,電子可以朝所有可能的方向跑,像彈珠機一樣。即使人工突觸的空間結構是模仿出來了,卻無法精準控制「遞質釋放的濃度」——電流的強度。

控制不了電流的強度,那麼所攜帶的信息也就復現不了。這就是人工突觸晶元面臨的最大難題,缺乏信息傳遞的一致性。

完美的不匹配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Kim研究團隊鎖定了一種由連續排列的原子組成的無缺陷導電材料,單晶硅。這樣就可以準確預測電子的流動了。

後來進一步研究發現,硅鍺的晶格稍大於硅的晶格,這兩種完全不匹配的材料可以形成漏斗狀的錯位,反而能形成單一的離子流通路徑。

這個由硅鍺製成的人工突觸晶元,每個「突觸」間隙約25納米。實驗中對每個突觸施加電壓,發現所有突觸都表現出差不多的電流,不同突觸之間的差異大概為4%。與由非晶態的材料製成的「突觸」相比,電流強度大小更可控。

對單個「突觸」的700次重複施電壓實驗中,「突觸」所輸出的電流都是相同的,偏差均在1%。

Kim說:「這是我們目前能夠達到的(電流強度)最一致的晶元了。」

對於提高未來人工神經網路性能來說,這工作邁出了很關鍵的一步。

識別手寫數字的表現

電流強度是控制得不錯了,那麼和現有的馮諾依曼結構的晶元比,計算性能表現怎麼樣?

Kim團隊給這種晶元布置了一個機器學習的任務:識別手寫數字。

這是人工突觸晶元的第一次實際測試。

例如,當一個輸入是手寫的「1」,輸出標記為「1」時,不僅會有輸出神經元被輸入神經元激活,還會收到人造突觸權重的影響。

如果輸入神經元感知到不同樣本之間,可能存在某些同一個字母的相似特徵時(你可以想像為更多的手寫「1」的例子輸入同一個晶元時),相同的輸出神經元就被激活,和我們大腦的學習過程一樣。

最後這種硅鍺材質的人工突觸晶元表現還不賴,手寫數字識別準確率為95%,略微低於現在的基準線97%。

Kim團隊希望,他們的研究工作可以為以後製造擁有超算能力、卻和指甲一樣大的晶元打些基礎。這項研究已經得到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部分支持。

及編譯來源:

http://news.mit.edu/2018/engineers-design-artificial-synapse-brain-on-a-chip-hardware-0122

活動報名

加入社群

量子位AI社群13群開始招募啦,歡迎對AI感興趣的同學,加小助手微信qbitbot5入群;

此外,量子位專業細分群(自動駕駛、CV、NLP、機器學習等)正在招募,面向正在從事相關領域的工程師及研究人員。

進群請加小助手微信號qbitbot5,並務必備註相應群的關鍵詞~通過審核後我們將邀請進群。(專業群審核較嚴,敬請諒解)

誠摯招聘

量子位正在招募編輯/記者,工作地點在北京中關村。期待有才氣、有熱情的同學加入我們!相關細節,請在量子位公眾號(QbitAI)對話界面,回復「招聘」兩個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量子位 的精彩文章:

Momenta高級研究員:提高深度學習運行效率的三個角度

TAG:量子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