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知道那些在遂川縣做過官的人嗎

你知道那些在遂川縣做過官的人嗎

你知道那些在遂川縣做過官的人嗎

劉述濤

翻開一本本厚厚的史書,能夠看到那些曾經在遂川做過縣級官員的名字,真正為老百姓辦了實事,留在史冊上有個好名聲的有何嗣昌、陸若濟、楊大異、王建和、黃宏任、王卓、董希聖等等,而那些一代惡吏,魚肉鄉民又在別一章,他們是文英、陳五美、來文華等等。

看著他們的名字,讀著他們的故事,不由得想到「要留清白在人間」的這句古詩。

人常說,一位官員,不管他身處何地,都要有一身正氣,一身為民的思想,就如九品芝麻官徐九經所說「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唯有這樣,才能在史書上留下一筆財富,留下一個好名聲,留下一個好形象,後人打開史書的時候,才會心生敬意。

何嗣昌字紹宗,江南蘇州人。進士。宋明道二年出任龍泉縣令。就是他,將縣衙從水南遷到了水北,並且建起了總長448丈、高1丈2尺的城牆,闊2丈、深5尺的護城河;在縣城內還建縣衙、學宮、胥吏宿舍、鼓樓、官倉等建築。如果他就做這些事,那也沒什麼了不起,就如當下的官員,也修縣府,文化藝術中心一樣。他更大的政績就是組織修復了水梅陂(今蘇溪蜀水河的水利工程),還創建了遂川江浮橋。在封建社會時期,一位官員,能夠心裡裝著百姓,離任的時候,沒有一文錢的貪污,這就很難得,也怪不得老百姓想為他建立生祠,可何嗣昌卻不同意,堅決制止,說我所做的這些事,微不足道,只因我在任上,不做就不是一個合格的縣令。

陸若濟江西金溪人,宋皇祐二年任龍泉縣令,重視農田水利建設,關心民眾疾苦,在任六年,清貧廉潔,離任的時候,一根麻繩就將他全部家當捆在一起。他的妻子說:「君洗手奉職,行道之人皆言清德,令茲解官,寧亦載一清舟歸耶?」陳若濟不為所動,寫下「官署常留明月伴,去分一半照歸航」。這是位真正的君子,坦坦蕩蕩,來時一根麻繩捆的一床被子和幾本書,離任時,捆走的仍是一床被子和幾本書。

當下,有幾個官員做得到?

劉汝諤江南吳縣人,崇禎六年出任龍泉知縣。發「慷慨有大節,遇事立斷,嚴剔蠹弊」為世人所稱讚。他上任,就發現縣衙戶書利用掌管全縣糧、款的職權,營私舞弊,中飽私囊,隨意增減民眾糧賦數目,民眾有苦無處申訴。劉汝諤獲悉實情之後,處置違法官吏四十多人,並開始對官吏管理加強,讓吏官不敢為奸。但凡民間有檢舉揭發吏官做了壞事的控告,就嚴加查處吏官。崇禎十一年二月,劉汝諤在任時去世,老百姓到縣衙痛哭弔喪,高呼:龍泉的天又要暗下來了。

好官還有好多,好官所對照的自然也就是差官,壞官,惡官。

在遂川縣還真的有一位惡貫滿盈的知縣,他叫文英,是四川成都人。於明崇禎十二年當任龍泉知縣。史書上記載他「性躁酷異常」。審案時,必在黃昏升堂,一直折騰犯到到五更方罷。對案犯用刑時,他必到犯人面前觀看,每每見到犯人血肉淋漓,人不忍睹,而文英卻是覺得很享受,內心也很痛快。我認為,這是一位心理扭曲的知縣,否則哪有以用刑為樂。好在官逼民反,崇禎十四年十一月初一,文英到孔廟上香的時候,民眾喊捶喊打,追趕文英。堂堂的一位知縣,無處可躲,只能躲在茅廁之中,才沒有被抓住。民眾在城門上豎起「貪酷激變,願頒新令」的旗幟。方英受了這次驚嚇之後,卧床不起,於第二年七月死去。所以說,不是不報,是時候未到。

另一位惡官就是陳五美,他是正宗的八旗子弟,於康熙十六年擔任龍泉縣守備一職。他做過最惡毒的事情是,當有匪徒入侵,搶劫掠殺百姓之時,他卻按兵不動,但等到匪徒離境,他卻開始出兵,當老百姓當成匪徒大肆掠奪。他的所作所為,知縣也不敢過問,好在歷史總是公正的,在史書之中,他成為了老百姓恨之入骨的官員,恨不能刨開其墳,將他屍體暴於陽光之下。足見老百姓有多恨他。

時光如流水,從東漢建安四年建縣於遂水之口,遂川縣已經走過去了多少官員。他們是好是壞,是善是惡,是忠是奸,老百姓的心裡明鏡似的。所希望的就是每一位來到遂川縣的官員,能夠將遂川當成自己真正的家。為官一任,清名留史。

另:還有少量的《遂川舊事》及《砂子嶺》的書,發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儘早聯繫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述濤說事 的精彩文章:

TAG:述濤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