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悟空」聽了瑟瑟發抖,拔毛變猴成真了!

「悟空」聽了瑟瑟發抖,拔毛變猴成真了!

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中,孫悟空拔一把毫毛,丟在口中嚼碎,望空噴去,叫一聲:「變!」隨即蹦出二三百個小猴。這一場景深入人心。

同樣姓「孫」,如今,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非人靈長類研究平台主任孫強及其團隊的最新成果實現了這個場景。該項目的研究團隊繪製了一幅圖案,畫面右上方是「美猴王」孫悟空拔毫毛,輕輕一吹,數只「一模一樣」的小猴躍然紙上。

英媒稱,中國科學家成功克隆出兩隻猴子,向著成為全球領先科學大國的雄心勃勃的目標邁出最新一步。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月25日報道,這兩隻基因相同的長尾獼猴起名為「中中」和「華華」,分別誕生在2017年11月27日和12月5日,它們是自1996年第一隻克隆羊「多利」在蘇格蘭誕生以來,用同樣方法克隆出來的首批靈長類動物。

不論是誰想要見它們一面,都要經過專家同意,做過胸透拍照,穿好防護服,戴好口罩和手套,才能夠在比較近的距離一睹它們的樣貌。這樣的保護,甚至超過了國寶大熊貓的待遇!的確,它們可是科學家眼中的寶貝。

報道稱,雖然被稱為「體細胞核移植」(SCNT)的克隆方法用於羊、牛和鼠等哺乳動物已近乎尋常,但在靈長類動物身上極難應用,以前克隆猴子的嘗試往往只能得到無法正常發育的胚胎,或者在出生後很快夭折的動物。

相關研究報告發表於學術期刊《細胞》上,其作者們表示,既然靈長類動物已經實現了體細胞核移植克隆,人類克隆是可能的。

「技術障礙現在被突破了,原則上(這種方法)可以應用於人類,」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院士表示。但他補充稱:「我們克隆(這些獼猴)以培育用於醫學、服務於人類健康的動物模型,我們無意將這種方法應用於人類。」

圖片來源:新華視界

「姐妹」倆的基因,來自同一個流產的雌性獼猴胎兒。科研人員提取了這個獼猴胎兒的部分體細胞,將其細胞核「植入」若干個「摘除」了細胞核的卵細胞,結果產生了基因完全相同的後代,這個過程也就是克隆。

克隆猴為什麼難?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孫強研究員介紹,克隆猴主要有三個難點。難題之一,是細胞核不易識別,「去核」難度大。作為受體的卵細胞,必須先把細胞核「摘除」,才能容納體細胞的細胞核這個「外來戶」。但是,猴的卵細胞核去核難度非常大。

孫強研究員(左)和劉真博士在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

難題之二,是卵細胞容易提前激活。克隆過程中,體細胞的細胞核進入卵細胞時,需先「喚醒」卵細胞,然後才啟動一系列發育「程序」。因此,「喚醒」的時機要求非常精準。但是,使用傳統方式,猴的卵細胞很容易被提前「喚醒」,往往導致克隆「程序」無法正常啟動。

難題之三,是體細胞克隆胚胎的發育效率低。被轉移到卵細胞里的細胞核,突然要扮演受精卵的角色,「趕鴨子上架」很不適應,需要科學家採取多種手段「保駕護航」。如果「保駕」不力,絕大多數克隆胚胎都難以正常發育,往往胎死腹中。

經過5年不懈努力,孫強團隊成功突破了克隆猴這個世界生物學前沿的難題。通過DNA指紋鑒定,「中中」和「華華」的核基因組信息與供體體細胞完全一致,證明姐妹倆都是正宗的克隆猴。

一起看看克隆猴的誕生過程

>

克隆猴的誕生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中國將率先建立起可有效模擬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孫強說,利用克隆技術,未來可在一年時間內,培育大批遺傳背景相同的模型猴。這既能滿足腦疾病和腦高級認知功能研究的迫切需要,又可廣泛應用於新葯測試。

孫強介紹,如果實驗對象的遺傳背景不同,「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說服力就不夠強。傳統醫藥實驗大量採用小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鼠類可通過快速近親繁殖,培育出大量非常相似的小鼠。

但由於小鼠和人類相差太遠,針對小鼠研發的藥物在人體檢測時大都無效或有副作用。據了解,這是目前絕大多數腦疾病研究無法取得突破的一個主要原因。

中科院神經所所長蒲慕明院士說,克隆猴的成功,將為腦疾病、免疫缺陷、腫瘤、代謝等疾病的機理研究、干預、診治帶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這是世界生命科學領域近年來的重大突破。」他說。

GIF

GIF

GIF

GIF

GIF

GIF

可愛~

本文綜合:新華網、新華視界、中新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先驅導報 的精彩文章:

駱駝選美嚴查「整容」,12頭「美駝」因肉毒桿菌被禁賽

TAG:國際先驅導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