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兩隻克隆猴在中國誕生

兩隻克隆猴在中國誕生

這是自1996年第一隻克隆羊誕生以來,用同樣方法克隆的首批靈長類動物。中國研究者表示無意將這種克隆方法應用於人類。

中國科學家成功克隆出兩隻猴子,向著成為全球領先科學大國的雄心勃勃的目標邁出最新一步。

這兩隻基因相同的長尾獼猴上月誕生於上海,名叫中中和華華,它們是自1996年第一隻克隆羊「多利」(Dolly)在蘇格蘭誕生以來,用同樣方法克隆出來的首批靈長類動物。它們的名字寓意「中華」,即中華民族或中國人民。

雖然被稱為「體細胞核移植」(SCNT)的克隆方法用於羊、牛和鼠等哺乳動物已近乎尋常,但在靈長類動物身上極難應用。以前克隆猴子的嘗試往往只能得到無法正常發育的胚胎,或者在出生後很快夭折的動物。

相關研究報告發表於學術期刊《細胞》(Cell)上,其作者們表示,既然靈長類動物已經實現了體細胞核移植克隆,人類克隆是可能的。

「技術障礙現在被突破了。原則上(這種方法)可以應用於人類,」來自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CEBSIT)的聯名作者蒲慕明(Mu-ming Poo)表示。但他補充稱:「我們克隆(這些獼猴)以培育用於醫學、服務於人類健康的動物模型。我們無意將這種方法應用於人類。」

體細胞核移植涉及用來自分化的體細胞(如皮膚)的DNA取代卵細胞的細胞核。經過重建的卵細胞發育成DNA供體的克隆。

原則上,體細胞核移植可從相同的供體產生更大數量的克隆,有望通過產生具有特定特徵的基因一致的猴群來幫助醫學研究。

位於上海的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小組未能從成體細胞獲得健康的克隆,但用一個獼猴胎兒的成纖維細胞(結締組織細胞)取得了成功。

「研究人員不僅要替換DNA序列,還要確保某些基因的序列表達以及表達的數量協調一致,使它們在正確的時間到達正確的位置,」上海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 Shanghai)的方剛表示。「這種操作的難度很大。」

8周的中中和6周的華華顯然在正常發育。上海的研究團隊預計未來幾個月會有更多克隆獼猴誕生。

這項研究令人關注中國的動物倫理學,中國的試驗法規沒有其他很多國家那麼嚴格,儘管上海項目的研究人員遵循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制定的動物研究指導方針。蒲慕明鼓勵各國科學家討論這個問題。「我們非常清楚,未來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利用非人靈長類動物開展研究,都有賴於科學家們遵循非常嚴格的倫理標準,」他表示。

克隆獼猴是又一個例證,說明中國對基礎研究大舉增加的撥款,正在從量子計算到生物學等各個領域帶來長足進展。

在中國,國家主導的基礎研究(沒有直接商業應用的科學研究)經費在2015年增至100億美元。儘管這個數字大約是美國聯邦基礎研究支出的四分之一,但是相比四年前39億美元的國家科研經費總額,這是一個巨大增加(數據來自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9分微電影 的精彩文章:

沙特涉貪王子和解金或達千億美元

TAG:9分微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