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第四計:「以逸待勞」

第四計:「以逸待勞」

原標題:第四計:「以逸待勞」


原 典


「以逸待勞」,出自《孫子兵法·軍爭篇》:「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該計謀的本意是用己方部隊接近戰場、飽餐蓄力、休整充分等優勢,來對付遠道而來、忍飢挨餓、疲勞奔走的敵人,這是掌握軍隊戰鬥力的重要方法。多指在戰爭中採取守勢,養精蓄銳,讓敵人來進攻,然後趁敵人疲憊之時,一舉擊敗對手。

古代戰例


公元221年7月,蜀國劉備親率大軍攻打吳國,深入吳國境內。吳國大都督陸遜,通過對吳蜀兩軍的兵力、士氣以及地形條件等因素進行對比分析,認為蜀軍實力強大、求勝心切,吳軍應以逸待勞,避其鋒芒,將蜀軍引誘到吳國腹地山林地帶再伺機將其殲滅。公元222年1月~6月,吳蜀兩軍在夷陵地區相持不下,蜀軍多次出戰,吳軍堅守不出。由於遠離後方,蜀軍後勤補給十分困難,加上天氣炎熱,士氣逐漸低落。陸遜得知後,認為決戰時機已到,下令發動火攻,一舉擊潰蜀軍。


現代戰例


以逸待勞的軍事實踐不僅多見於古代戰爭,在現代戰爭中也有比較典型的戰例。1994年12月第一次車臣戰爭,在車臣首府格羅茲尼經營多年的非法武裝分子組織大批狙擊手和火箭筒射手埋伏在城區樓房裡,並制定了以「獵殺」和「伏擊」俄軍坦克、裝甲車為主的作戰計劃。俄軍裝甲部隊一進入城區,就遭到來自多個方向的火箭彈攻擊,跟隨坦克的步兵也成為車臣狙擊手的活靶子。此外,車臣非法武裝還切斷了格羅茲尼城內俄軍與外界的聯繫。最先進入格羅茲尼的俄軍第131旅孤立無援,在苦戰三天兩夜後,大部分官兵陣亡,只有不到1/5的兵力撤出戰場。車臣非法武裝以逸待勞防守格羅茲尼,不僅使俄軍付出了慘重代價,也讓俄軍原本計劃17天結束的戰爭持續了整整3個月。

計謀分析


《孫子兵法·地形篇》中講道:「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敵制勝,計險易、遠近,上將之道也。」在以逸待勞的應用中,爭取地利優勢成為許多指揮員的重要選擇。如夷陵之戰,陸遜用計將蜀軍引誘至便於火攻的密林深處,己方力量部署在河流附近以控制水源,不僅增加了對手平時取水難度,更讓其在受到火攻時無法及時滅火。而在格羅茲尼之戰中,車臣非法武裝佔領了城區交通要道兩側的建築和一些制高點,不僅讓武器性能得到有效發揮,還可有效控制整個戰場,隨時調整力量部署和行動方案。


然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作戰方式的演進,傳統的「地利」優勢正在逐漸失去原有價值。比如戰場上無處不在的高精度偵察設備,讓利用地形隱蔽的部隊無處遁形,難以隱藏作戰企圖和具體行動。現代戰爭中,「攻城略地」已不是所有作戰的主要目標,「以空間換時間」策略在敵精確打擊下實施難度大大增加,在某些具體情況下甚至會失去戰略意義。此外,現代化武器裝備給部隊機動提供了種類多、速度快的運輸方式。在這樣的條件下,想要通過在地理空間上調動對手、疲憊對手,進而達到以逸待勞的目的已經顯得非常困難。


除此之外,在信息化戰爭形態下,戰場空間的「尺縮效應」越發明顯,作戰重心也由過去較為單一的地面拓展到天空、海洋等其他維度,作戰方式也趨於聯合、多維。在一定空間內,單純的「以不變應萬變」,坐等對手打上門來再出手應對,很可能起不到以逸待勞的效果,反而會讓對手佔盡先機、勢如破竹。如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美軍第11航空團出動武裝直升機奔襲數百千米,以「超視距點穴」的方式,擊毀、擊傷伊軍麥地那師第2裝甲旅的近70輛坦克,幾乎將其全殲,為美軍奪取巴格達掃清障礙。反觀伊軍,從作戰開始到結束幾乎沒有做出任何反應,數十輛坦克還沒有開出掩體就被摧毀,這種以「逸」待「勞」的方式與自殺無異。


信息化條件下,要想發揮以逸待勞的作用,首先要弄清楚「逸」和「勞」的辯證關係,實現作戰雙方的優劣轉化。以逸待勞,不是消極地坐等戰機,而是在充分掌握戰局總體形勢的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去調動敵人,使其疲於奔命、不斷消耗,逐漸削弱其戰鬥力和意志士氣。如在第三次反「圍剿」中,紅軍引誘國民黨反動派軍隊進入根據地,把「肥的拖瘦,瘦的拖死」,國民黨反動派的士兵疲勞、士氣沮喪;紅軍反而可以以逸待勞、養精蓄銳,最終實現在某些局部實力超過對手,將其各個擊破。

其次,要抓住「逸」和「勞」的主要形式,使以逸待勞的計謀得以施行。以逸待勞作為一種後發制人的方法,尤其強調「出其所必趨、攻其所必救」,在迫使敵人出戰的同時,最大限度地降低對己方戰鬥力的損耗。現代戰爭中,疲憊對手的方式也從以往簡單地在地理上調動對手、使其疲於奔命,發展到現在的消耗對手偵察資源、網路資源、火力資源等。比如通過設置假目標消耗對手精確制導武器、通過向對方發送網路垃圾佔用其作戰期間寶貴的網路資源等,都是疲憊對手的重要方法。信息化條件下,作戰要素紛繁複雜、信息交織眾多密集。要實現以逸待勞不能單純依靠空間上的優勢,而要通過簡單、直接的眼光審視複雜戰局,以不變應萬變、以小變化應對大變化、以小動作對付大動作,以掌握影響作戰進程的核心要點應對戰場上往複無常的各種變化。此外,「逸」的一方佔有主動,「勞」的一方處於被動,倘若主動一方喪失警惕,也會遭致失敗。因此在作戰過程中,要尤其注重「逸而猶勞」,警惕敵人偷襲,防止「逸」成為導致己方失敗的原因。


最後,可以通過形式多樣的「軟方法」,實現以逸待勞。以逸待勞的根本目的並非只是讓自己安逸、讓敵人疲憊,而是要最終擊敗對手、獲得勝利。而在實際作戰過程中,交戰雙方都希望自己處於以逸待勞的主動一方,都希望在增強自己的同時削弱對手。《三十六計》中講道:「不以戰,損剛益柔。」真正高明的以逸待勞是通過許多作戰之外的「軟方法」,不斷減損對手戰鬥力,增強自身力量,使自己始終處於主動地位,陷敵於被動。春秋時期,齊國管仲通過「寓軍令於內政」的方法,使百姓生活、生產和戰備結合在一起,不斷增強齊國實力,處於國力強盛的「逸」的主動地位。後又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通過政治、外交、經濟、軍事等多種手段打壓與自己為敵的國家,讓許多對手處於「勞」的被動地位,從而使齊國成為春秋第一霸主,實現了以逸待勞的根本目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25枚紀念章背後的烽火歲月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