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員:「我為祖國感到驕傲」
「我為祖國感到驕傲」
提起航天員,人們很容易想到火箭拖著烈焰騰空而起的發射場景,想到他們在太空失重環境下工作和生活的鏡頭,想到他們跨出返回艙後手捧鮮花揮手致意的瞬間。
在公眾眼中,航天員是籠罩著榮譽和光環的英雄。20年來,中國航天員6次執行飛天任務,連戰連捷,從默默無聞到一鳴驚人,贏得了來自四面八方的鮮花、掌聲和讚譽。
但不管外界有多少關注和褒獎,在他們的眼中,榮譽應該屬於祖國。
「載人航天是千人一桿槍、萬人一艘船的事業。」航天員劉洋說,「托舉航天員飛天的雙手,左手叫科技,右手叫國力。」每一次載人飛行,3000餘家單位、超過10萬名的工程技術人員,用齒輪咬合般的團結協作共同托舉航天員的飛天夢。
而人們常常看到的是航天員身上的光環,卻很難看到光環的背後是常人難以想像的自律和堅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訓練、上課,就連飲食也不能像普通人一樣隨心所欲。
如今,航天員中有7人已是年過半百的將軍,但每次訓練他們仍然帶頭參加,航天生理功能始終保持在優良等級,骨骼代謝變化不大,出色的心肺和心血管功能更是普通人無法比的。
航天員聶海勝說,一年又一年,都是這樣「熬」下來的。並且,只要隊伍還需要,他依然會繼續堅持下去。
同時,航天員的榮譽也離不開家人的支持和理解。從航天員大隊到家屬樓,直線距離只有不到500米,但他們忙於學習和訓練,很少有時間回家陪伴家人、輔導孩子、孝敬父母,休假的次數更是屈指可數。
「500米的距離,卻給了我們兩地分居的感覺。」聶海勝的愛人聶捷琳不禁感慨。有一次,聶海勝用薩克斯為她吹奏了一首《回家》,她稱讚丈夫:「雖然你不經常回家,但這首曲子真是吹到我心坎兒上了。」
「一個偉大的過程離不開背後默默的付出和犧牲。」航天員劉伯明每次回到家中,看見默默承擔家庭重擔的妻子,心中不禁感慨萬千。
「作為航天員的家人,最深的感受就是自己深愛的人屬於你,但又不完全屬於你。」聶海勝的愛人聶捷琳說,嫁給航天員意味著更多的承擔,「我們既要當爹又要當媽還要當家,成了名副其實的『女漢子』」。
儘管如此,她們還是選擇扛起家庭的重擔,讓丈夫把更多的時間用在教室、體訓館和訓練場,投入到下一次任務的備戰中。
「我們願意追求著他們的追求,堅強著他們的堅強,幸福著他們的幸福。」聶捷琳說,航天員家屬有一個共同的心愿,那就是做丈夫堅強的後盾,「和他們一起飛」。
奮進新時代 築夢寫忠誠
1998年1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正式成立,翻開了中國航天史冊上的重要一頁。
過去的20年里,航天員群體一步一個腳印,成為不斷探索太空的中國力量。巡天遨遊68個日夜,繞地飛行1089圈,行程4600餘萬公里,完成空間科學試驗100多項……
每一次對太空的叩問,都是下一次探索的開始。如今,我國載人航天已經全面邁進空間站時代。在軌駐留時間大大延長,艙外活動時間不斷增加,對航天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的航天員們正在夜以繼日地備戰空間站任務,向著載人航天的新時代進發!
TAG:中青軍事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