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詩書禮樂之精髓,應傳承還是排斥?(下)

詩書禮樂之精髓,應傳承還是排斥?(下)

強浩專欄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時至今日依舊影響著中國的教育體制與教育思想。

本期【浩然專欄】,強浩老師繼續在這裡解答你的疑問與思考,帶你讀懂儒家經典,貫通古今點亮人生。

如果你對本文的觀點,有著不同的看法;

如果你喜歡研究儒學,心存疑問求解答;

歡迎給博雅君留言,寫明你的主張與問題;

也許在下期文章中,強浩老師回答的對象,就是你~

為什麼法家、墨家、道家都排斥詩書禮樂,而儒家提倡傳承詩書禮樂?

往期回顧:

詩書禮樂之精髓,應傳承還是排斥?(上)

提倡艱苦樸素的墨家

什麼是「墨」?墨家的開創者是墨翟,墨家就是墨翟的學問。但「墨」不是墨子的姓,它原來指的是一種殘酷的肉體刑罰,也是「五刑」之一。

「五刑」,即五種故意摧殘人類肉體的刑法,分別是:

墨——在臉上刺字,

宮——破壞生殖器[1]

大辟——斬首,

劓(yì)——割鼻子,

剕(fèi)——砍雙腳,

也有人說「五刑」之外還有一種刵(èr)刑,也就是割耳朵。這「五刑」發端於遠古時代「blood for blood」的野蠻傳統,到了夏代就成為了正式的刑法,一直到春秋時代仍舊通行不廢。

墨刑雖然不至於破壞人的勞動能力,但這些受了刑的人,臉上要永遠帶著恥辱性的圖案或文字,也很難再融入社會。於是政府便安排這些受了墨刑的人充當城市裡的勞工,負責為貴族生產各種各樣的手工業產品。

《墨子·公輸》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墨翟聽說楚國要攻打宋國,便千里迢迢趕到楚國首都,在楚王面前與公輸班(魯班)進行了一場攻城鬥法,最終挫敗了公輸班,阻止了戰爭的發生。

可見,墨翟確實是這些勞工中的一員,因此才能如此熟悉各種攻城機械的製造和操作。墨翟的學問,既根植於他的勞工生涯而誕生,也通行流傳於整個手工業階級之間。學派中的人都受過墨刑,乾脆便將自己的學派稱作墨,而墨翟作為學派的領袖,便稱作墨子。[2]

當時的勞工們雖然是城市戶口,但不僅生活上十分艱辛,社會地位更是低下。更氣人的是,他們還常常目睹貴族們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舉辦禮儀、演奏音樂,於是墨家自然就萌發了「勤儉節約」的思想。墨家反對貴族階級的一切生活方式,認為這都是「奢靡浪費」,完全不可取。

墨家首先就要打倒禮樂,而禮樂之中,墨家又最為反對隆重的喪葬之禮。喪葬是以奉養活人的東西去奉養死人,活人尚且吃不飽穿不暖,又怎麼能費力去討好死人呢?

曾子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終,即是人生的終點,也就是喪禮;遠,則是遙遠的未來,也就是祭禮。

儒家之所以重視喪祭,是以喪祭培育人的孝心,再推而廣之,讓社會充滿仁愛。所以墨家眼中無謂的喪祭之禮,卻正是儒家社會教化的重要一環,也是構建理想大同社會的重要一步。墨家既然反對喪葬,自然也反對儒家的社會改革思路,進而也就需要自己提出一套理論來,這就是「兼愛」。

所謂「兼愛」,用墨子的話說就是「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我們都知道儒家的理論是以自身為中心去擴展,既然以自身為中心,那麼就有親疏遠近的分別,人對待親近的好過對待疏遠的,這是不可違逆的人之常情。

但墨家不以自身為中心,而是以「天」為中心。對「天」來說,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那麼「天」給予所有人的愛自然也是平等的。「兼愛」就是要人都去效仿「天」,把別人的都看作自己的,平等得去愛、平等得去接受。

簡單得總結一下:

墨子出身於勞工階層,墨家即是一勞工學派。由於他們過著最勞苦的生活,所以便反對一切奢靡浪費的行為,要求人人都以他們的標準來過統一的生活。

墨家鋒芒所指,首先便是儒家的禮樂制度。既然不需要禮樂,那自然也就不需要用來培養禮樂精神的詩書。所以墨家反對詩書禮樂的說法是完全成立的。

返璞歸真的道家

最後談道家。現在許多人都將儒道兩家看作是南轅北轍、不可調和的敵人,其實兩家的學說往往有可以融匯貫通的地方。

我們先來看一段儒家對詩書禮樂的看法,《禮記》講:

其為人也:溫柔敦厚,

《詩》教也;疏通知遠,

《書》教也;廣博易良,

《樂》教也……恭儉莊敬,

《禮》教也……故《詩》之失,愚;

《書》之失,誣;《樂》之失,奢……

《禮》之失,煩。[3]

這段話的大致意思是,詩書禮樂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從好的一面講,它能改變我們的氣質,完善我們的人格,比如:

讀《詩》能讓人溫和忠厚;

讀《書》能讓人見聞廣博;

習《樂》能讓人心胸坦蕩廣闊;

執《禮》能讓人端莊恭敬。

這些當然都是極好的,但另一方面,人若是學詩書禮樂過了頭,也會給自己帶來各種各樣的臭毛病。比如:學《詩》過了頭,就會愚笨;學《書》過了頭,就會狂妄;學樂過了頭,就容易慾望膨脹;學禮過了頭,就會煩瑣而惹人討厭。

那麼我們要怎樣學習詩書禮樂才對呢?孔子講:

禮雲禮雲,玉帛云乎哉;樂雲樂雲,鐘鼓云乎哉?[4]

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禮何?[5]

總而言之,學習詩書禮樂的根本目的,在於培養自我的仁心,至於《詩》、《書》的文字,禮、樂的形式,都應當是為了這個目的所服務的。一個人若是本末倒置,自然是買櫝還珠、得不償失。

那麼道家怎麼看呢?《道德經》講: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6]

在道家的眼中,世界上最好的是道,道即是這個世界最本真的、最自然的狀態。人類發展起了文明之後,把自然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改造,原本的道就被破壞了,於是有了德、仁、義、禮。從道到禮,是一個不斷變壞的過程,所以道家主張人要返璞歸真,摒棄人類的一切私慾,重新回歸於道。

於是老子接著說:「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7]這抨擊就非常激烈了!在老子眼裡,禮是人手中虛偽、欺詐的工具,也是社會一切混亂的禍首。但如果我們就此認為老子眼中的禮根本毫無可取之處,從而對禮深惡痛覺,那就大錯特錯了。

因為老子還講:「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哀悲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8]什麼意思呢?就是古人家裡辦吉事的時候,是以左為尊的;而在辦凶事的時候,則以右為尊。而古代軍隊里,地位最高的上將軍所帶領的軍隊,是陳列在右側的,地位較低的偏將軍帶領的軍隊,則陳列在左側。

由此我們就可以知道,古人認定戰爭是不祥的事,所以才用對待凶事的方法去對待它。即使打了勝戰,也不會大張旗鼓得慶祝勝利,而要為戰死的人舉辦喪禮,哀泣生命的逝去。

這麼一來,禮的作用就很清楚了:它雖然是自然之道崩壞後的人之道,但對於防止人心變得殘酷冷漠還是有很大的作用的。德、仁、義也是如此,換句話講,雖然它們不是最好,但所幸也不是最差。

說到底,在道家看來,詩書禮樂只不過是一個工具。這個工具既可以為善,也可以為惡。什麼是善?詩書禮樂可以調養人性,改變人的氣質風貌。什麼是惡?盲目得追求詩書禮樂的表象,而忘記了回歸自然這一根本目的。所以,我們可以說道家批噴詩書禮樂的虛偽性,但並沒有徹底得否定它,而是將它置於道之下,作為次要的東西加以保留。

總而言之,儒道兩家對詩書禮樂的態度是相近的,都是通過表象看本質,只不過儒家追求的是仁愛,而道家追求的是自然之道。

相關注釋

[1]男女皆有宮刑,女子之宮刑名「幽閉」,明朝人王兆雲在《碣石剩談》中提到了此法的操作:「用木槌擊婦人胸腹,即有一物墜而掩閉其牝戶,只能便溺,而人道永廢矣。」

[2]墨子家世不可考,似乎是一勞工。古代往往以刑徒為工人,「墨」是五刑最輕之第一種,俘虜與罪人作工役者必受墨刑。墨子蓋以墨徒而唱新義,故曰「墨家」。墨為家派之稱,非墨子之姓氏。

[3]出自《禮記·經解》。

[4]出自《論語·陽貨》。

[5]出自《論語·八佾》。

[6]出自《道德經·三十八章》。

[7]出自《道德經·三十八章》。

[8]出自《道德經·三十一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雅理想國 的精彩文章:

哈佛大學為什麼取消這10名新生的入學資格?

TAG:博雅理想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