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科舉制在清朝是如何逐步廢除的?此舉影響如何?

科舉制在清朝是如何逐步廢除的?此舉影響如何?

作者:蘭州大學胡一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科舉制度是我國古代重要的人才選拔制度,從隋開皇五年(605)始,至光緒三十一年(1905)止,延續了1300餘年,對中國歷史產生了重要影響。時至晚清,隨著西學東漸的不斷深入,外國勢力的侵入也不斷加深,科舉制面臨著巨大的危機,朝野上下關於改革,甚至廢除科舉制的聲音也隨之而起。

貢院

最初,保守勢力強大,人們思想亦未發生大的轉變,時人多主張在原有制度基礎上做一些溫和的改良。比如在科舉制的考試科目中增加如「經濟」等實務科,對原有的考試內容也做一些適應時代發展的調整。

顯然這些溫和的變化不足以拯救時弊,甲午一敗,國人如大夢方醒,學習西方,學習日本,改良教育,改革科舉的呼聲大起。這次改革矛頭直指八股取士,張之洞上《妥議科舉新章程折》,主張應將考試內容改為中國史事、國朝政治、五洲各國之政,同時保留四書五經義。此建議為禮部採納。

科舉考試考場

庚子國難後,清廷迫於內外壓力,由慈禧太后諭旨改革科舉,這次改革最重要的一點是明確規定不許考生以八股文作答,自明初以來500多年八股取士的歷史宣告結束。清廷本想通過改革來緩解國內矛盾,塞責天下悠悠之口,不料改革並不能按慈禧太后所想適可而止,廢除科舉的呼籲此起彼伏,此時科舉已被認為是敗壞國家的根源。

20世紀最初5年的中國形勢變化很大,面對深重的民族危機,清廷不得不開始著手實施新政。光緒三十一年八月初四,借新政之機,袁世凱、趙爾巽、張之洞、端方等大臣聯名奏請廢除科舉,同日,朝廷上諭廢除科舉,自此科舉制度宣告終結。

廢除科舉對近代中國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關於這一問題,學界一直以來討論不息。一方面科舉制度的廢除有利於西學的傳播和經世學風的發展,一定程度上拯救了當時知識分子階層道德淪喪、責任缺失的弊端;另一方面,廢科舉使得社會流動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鄉村精英失去了進身途經,大量知識分子湧入城市,普通農家子弟或無力讀書,或迷茫於「讀書無用論」中,科舉廢除加重了中國的鄉村危機。同時需要了解的是,廢除科舉進一步推動了傳統的私塾向近代學堂轉變,這一轉變對中國社會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科舉的廢除就和近代中國的很多變化一樣,既是不得不變,而變化又必然對本已殘破的社會造成進一步的傷害。就好像待產的婦人,既有迎接新生命的欣喜,亦伴隨產前的陣痛的苦楚。

新政後的教科書

參考文獻:

劉紹春:《晚清科舉制的改革與廢除》,《社會科學輯刊》2001年第5期。

李髮根:《科舉制的廢除與近代中國鄉村危機研究》,《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6期。

編輯:馬巧玲

歡迎讀者朋友們訂閱季我努學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學社 的精彩文章:

清代皇帝的葬禮是如何安排的?具體有哪些細節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