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給諸葛亮10年時間,他能否一統3國
三國時代,謀臣如雨,猛將如雲,最悲壯的一幕卻莫過於公元234年10月8日,陝西五丈原上秋風蕭瑟:親率十萬蜀漢大軍北伐的諸葛亮,于軍營溘然長逝。陳壽寫《三國志》至此,都未免一聲長嘆:蓋天命有歸,不可以智力爭也!
不過,相信每個人看三國史都一樣,讀到這裡都會想:如果諸葛亮還能活十年八年,能不能一統三國?
當然,空想是無用的,我們來分析一下當時三國的形勢:
此時與諸葛亮對抗的曹魏帝國,是么情形:
此時,曹丕已死,魏明帝曹叡在位,魏國在人口、國土、資源、軍力方面,仍然佔有絕對優勢。不過,在諸葛亮發動最後一次北伐的234年,魏帝國,其實也是四面楚歌、風雨飄搖。
魏吳邊境,東吳孫權動用重兵前來攻打。雖被滿寵殺退,但曹魏明白,從此吳國多事。
果然,孫權聯合遼東的公孫淵對魏帝國的東北邊陲,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而北邊,也一樣不太平,鮮卑的軻比能,自打公元228年一統漠南,就開始頻頻進攻曹魏邊陲。簡直和諸葛亮更是遙相呼應,然被名將秦朗擊退,但令曹魏也是心驚膽戰。
掌舵八年的曹魏帝國明帝曹叡,正陷入被南北夾擊的。234年,諸葛亮蜀漢大軍又來,南邊東吳也大舉進攻。而北線的精銳主力,又害怕遼東與鮮卑而不敢調動。
強大如曹魏,此時也感到力不從心。
223年的這次北伐,諸葛亮總結了前幾次的教訓,隴右大地,基本已經佔據,最讓諸葛亮擔憂的後勤問題,得到解決。
木牛流馬,把糧草囤積在了新谷口。234年2月,面對司馬懿的龜縮穩守戰略,諸葛亮更是信心十足,他在渭水兩岸大量屯田,有了充足的底氣可以和司馬懿耗下去。
《三國志》說諸葛亮:「治戎為長」,手下部隊 「止如山,進退如風,兵出之日,天下震動」。
蜀漢大軍的戰鬥力,讓魏國深感恐怖。譬如231年的北伐,諸葛亮用少於數倍魏國的蜀漢精銳出奇兵,搶割了魏國的麥田,斬殺了曹魏三千精銳,連曹魏驍將張郃都被殺。
而這一次,糧草充足的蜀漢大軍,裝備了名匠蒲元打造的「神刀」。京兆、天水、南安各地,源源不斷提供精良裝備。
所以說,當232年的北伐,是蜀漢最為兇猛的一次進攻。
可見:如果諸葛亮沒死,拖延戰術,司馬懿能拖到諸葛亮退兵?
事實是,在後勤保障與戰鬥力滿血的情況下,這是諸葛亮最「拖得起」的一次北伐。
232年秋,蜀漢大軍屯田豐收,糧草十足。
反觀曹魏,自身又面臨北、南、東三面進攻。二十萬大軍曠日持久的駐紮,曹魏國力也是苦苦支撐。
無奈天意難違,出師未幾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234年10月8日,油盡燈枯的諸葛亮溘然長逝,千百年來,有志之士每每讀此,無不淚流滿面!
TAG:洗劍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