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趙國繼魏、齊、楚之後,是戰國後期的強國,與秦國兵爭日漸增多!

趙國繼魏、齊、楚之後,是戰國後期的強國,與秦國兵爭日漸增多!

趙國繼魏、齊、楚之後,是戰國後期的強國。秦國與趙國的關係,在秦惠王后期,兩國兵爭日漸增多。從秦武王即位,到秦昭王初期,雙方關係又趨於平靜,十餘年間未見兵火。其後30年,兩國處於或戰或和的狀態。公元前270年,秦發兵攻趙,兩軍戰於閼與(今山西和順)。趙國名將趙奢堅壁不戰,後來又搶佔北山,乃縱兵大破秦軍,使秦遭受少有的慘敗。

此後,秦任用范雎為相,實行「遠交近攻」的策略,將主要兵力轉向攻魏、韓。公元前262年,秦軍佔領野王(今河南泌陽縣),切斷上黨郡與韓國本土的聯繫,上黨太守自請歸附趙國。秦不滿趙國接納上黨,翌年即派王齕進攻上黨,趙使廉頗拒秦於長平,兩國關係緊張起來,公元前260年終於爆髮長平大戰。

長平(今山西高平縣西北)在上黨郡境內,由趙國名將廉頗率軍駐守。大戰之初,秦的攻勢凌厲,趙軍損兵折將,接連失利。廉頗採取守勢,堅壁不戰,以消耗秦軍的力量。秦大施反間計,散布廉頗怯戰欲降,秦只懼怕趙括統兵的流言。趙王果然中計,以趙括取代廉頗為將。秦昭王聞訊,立即更換秦軍主將,以白起為上將軍,統兵擊趙。趙括雖然是名將趙奢之子,但他的母親深知趙括沒有統兵的才能,力勸趙王收回成命,卻遭到了拒絕。於是,趙括傲然將兵,更改廉頗原來的部署,下令出兵攻打秦軍。秦將白起佯裝敗退,引趙軍至秦壁之下,並派奇兵絕其後,分趙軍為二,秦昭王親自趕赴河北,徵發當地15歲以上的男子到長平,斷絕趙軍的援兵和糧道。趙軍挨餓46天,竟以殺人充饑。為了突破秦軍的包圍,趙括分兵四隊,幾次輪流突圍,但都沒有成功。最後,趙括孤注一擲,親領精兵衝殺,結果被秦軍射死。秦大敗趙軍之後,將投降的40餘萬人統統坑殺,僅放回弱小者240人。

長平戰後,趙國力量大大削弱,白起準備乘勝包圍邯鄲,攻滅趙國。范雎嫉妒白起功高,乃說服秦昭王,同意趙國割地求和。從此白起與范雎關係不和。

公元前259年,秦遣王陵將兵攻趙,白起因病未行。王陵進攻趙都邯鄲,遭到趙國軍民奮力抵抗,秦軍受挫失利。秦昭王令白起替代王陵,但白起認為,秦經長平之戰,損失不小,今遠征邯鄲,趙內勵士卒,外連諸侯,裡應外合,秦軍必破無疑。白起不主張再興師伐趙,乃稱疾不行,昭王改派王齕取代王陵。又經范雎保舉,以鄭安平為將軍,率軍圍攻邯鄲。

邯鄲被圍之後,趙國派平原君趙勝向諸侯國求援。平原君與魏國有姻親關係。他要求魏國出兵,魏王害怕秦國報復,由晉鄙率領救趙的十萬魏兵,一直持觀望的態度。因此,魏公子無忌不得不竊取虎符,奪取晉鄙的兵權,對圍趙的秦軍發起攻擊。平原君又率門客毛遂等20人,與楚國結盟抗秦,救趙的楚軍由春申君黃歇率領,也同時開到了邯鄲。

魏、楚救趙的軍隊彙集邯鄲,秦軍遭受內外夾攻,數戰不利,處境十分危急。秦昭王再遣白起攻趙,白起稱病不肯奉命,因而觸怒了昭王,終於被削奪爵位,貶遷陰密(今甘肅靈台西),不久被趕出咸陽。白起行至杜郵(今陝西咸陽東北),昭王遣使賜劍「自裁」。在秦歷代名將中,白起殺敵最多,戰功顯赫,其結局卻最慘。

與此同時,久圍邯鄲的秦軍,遭到魏、楚、趙聯軍的攻擊。魏公子無忌大敗秦軍於邯鄲,秦將王齕兵敗逃回,被趙軍圍困的鄭安平,率兩萬秦軍投降。邯鄲之役表明,諸侯國利用秦內部的矛盾,合縱抗秦,依然可挫秦軍的銳氣。

表明,諸侯國利用秦內部的矛盾,合縱抗秦,依然可挫秦軍的銳氣。

儘管如此,秦昭王時期,山東諸國相繼削弱,而秦國越戰越強,已成歷史的定局。秦昭王晚年,各諸侯國對於秦,事實上已經賓服。當時韓、魏雖未亡國,但史稱「韓王入朝」(《史記·秦本紀》),而魏則「委國聽令」(同上)。南方的楚國,由於屢敗於秦,不僅喪師破國,還被迫一再遷都,逃之夭夭。趙國自從長平慘敗,邯鄲被圍之後,也如同驚弓之鳥。還有齊國和燕國,因懾於秦的軍事力量,也常取袖手旁觀的態度。秦圍攻長平,齊國拒絕支援趙國,使趙軍遭受滅頂之災。

總之,秦昭王在位56年,已逐步造成秦統一中國的大勢。到秦莊襄王時期,任用呂不韋為相,秦繼承前輩的武功,又奪取許多戰略要地,為統一全國創造有利條件。

庄襄王即位那年,呂不韋誅滅僅存七縣之地的東周君,連同西周之地,以及當時攻取韓國的成皋(今河南汜水縣東北)、滎陽(今河南滎陽北)等地,在黃河南岸設置了三川郡,使秦取得黃河中游的戰略要地,為後來的統一戰爭鋪平了道路。

第二年,秦將蒙武攻趙,取榆次(今山西榆次)、狼孟(今山西陽曲)等37城;接著,王齕攻取上黨諸城,又在黃河北岸設置了太原郡。這樣,北自上郡以東,河東、太原、上黨三郡,都收入秦國的版圖,形成秦東臨趙、燕,南北可以夾攻韓、魏的形勢。

秦王嬴政繼位之後,秦將蒙武伐魏,接連攻佔酸棗(今河南原陽縣東北)、虛(今河南延津東)、燕(今河南延津東北)、長平(今河南西華東北)、雍丘(今河南杞縣)、山陽(今河南焦作東南)等20城,並初置東郡。

上述三郡的建立,秦的勢力深入六國腹心之地,使山東諸國受到很大的威脅,形成秦東逼齊國,從西、南兩面包抄趙國,楚國則多方受敵,而韓、魏只能坐以待斃的局面。這是呂不韋對秦兼并六國所作的貢獻。所以,秦王嬴政登位之後,呂不韋「奉先王功大」(《史記·呂不韋列傳》),繼任為秦的相國。

秦王嬴政得天獨厚,從祖輩那裡繼承「七雄」最強國家的王位,但是他登位之時因為年幼,不得不依靠老臣輔政,呂不韋成為執掌秦國朝政的主要人物。隨著秦王嬴政年歲的增長,秦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逐漸暴露出來,終於釀成一場尖銳的鬥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上大亨 的精彩文章:

羋月傳 十三歲的秦王贏政繼位,統一全中國,贏政稱帝「秦始皇」

TAG:史上大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