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該幾時鼓掌》:新年音樂會欣賞指南
「
新年伊始,有許多的新年音樂會讓人應接不暇,這本由專業小提琴演奏家為普羅大眾而著的「賞樂指南」正是要打消人們因古典音樂的優美和高雅而望而卻步的疑慮。其實人們大可不必因為自己不懂得音樂常識或者說不出大師名作而覺得自己與音樂就有了距離感,只要你能在一段樂曲里獲得愉悅的體驗,這就是音樂存在的價值。它並不是為了製造繁複的知識體系而誕生的,也不是屬於特定人群的審美權利,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有自信從中去獲得美的體驗。
「
聽音樂會穿什麼?
可能由於我童年的教育和習慣,我總是覺得音樂理應得到它該有的尊重,而你考究的穿著就是對它的尊重。聽音樂會於我就像過節般隆重,這同聽歌劇和看戲一樣,我得為之選擇合適的裝束。不過於誇張,但與在家對著電視或周末趕集時穿的要有所不同。除此之外,穿著T恤和短褲身處一個古老的巴洛克大廳或如巴黎香榭麗舍劇院那麼美的建築里,這顯得有些不協調。而音樂會要是在閣樓或廠房裡舉辦(如今已有越來越多這樣的做法),這種穿著就無可厚非了。
可究竟為什麼人們不會在一個美妙而特別的場合隨意從衣櫥里拿一件便裝穿上?這表明人們自己也不會想要以日常的穿戴出現。順便提一句,有一點別搞錯了:台上的演奏者有時也會注意到這些。就我自己而言,如果在上台時看到觀眾稍稍盛裝打扮過,我肯定會挺高興的,並感到他們以這種方式對期待中的演出表示出了尊重。但再重申一次:音樂廳里沒有特別的著裝規定,裝束可任由自己決定,每個人的風格也各有不同。
「
在買票選座時應注意什麼?
我同他們一起在網上選座位,同時告訴他們我站在舞台上的位置。從觀眾席看,我在舞台中間靠左,就在指揮和首席小提琴的邊上。幾乎在任何情況下,獨奏家的站位都在那裡,大提琴和鋼琴獨奏家也在同一個位置,只不過他們不會站著,而是坐在那裡。如果觀眾希望直接面向小提琴或鋼琴獨奏家,則推薦選擇正廳左邊的位置。如果人們想從上面清楚地看到演奏家的指法,就應該坐在二樓包廂,當然同樣,也靠左邊並儘可能在第一排以緊靠舞台為好。
一般情況下,在買票選座時應注意什麼?如果錢不成問題,就聽覺和視覺效果而言,底層正廳前排中間的位置,大約在第七排到第十二排之間,是最好的座位。如果坐在這幾排,觀眾不僅能清楚地看到音樂家,也能聽到完美的音響效果。這就類似在家裡聽立體聲音響播放器,想要得到最好的音響體驗,不是直接坐在音響設備前方,而是離開一點距離坐在兩個音響的中間位置。其他的位置也不差,但音響效果會打折扣。
「
關於樂團
樂隊了解音樂會演出中的大多數曲目,這一點毋庸置疑,這些曲目他們已經演出了好幾次,也許閉著眼睛也能演奏。但每個指揮都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會儘可能去實現它。為此,除了在藝術上具有說服力外,還需要大量心理學技巧和敏銳的鑒別力,因為這與一個指揮鮮明的性格特點息息相關,而這些特點也是他在藝術道路中所必需具備的。
這不是一個簡單任務,它取決於一個指揮是否能為樂團帶來必要的理解力和正確的規矩,而這些決定了排練的氛圍是良好且具有建設性,還是緊張且效率低下。專業技能自然更加重要。大多數情況下,樂手們在排練一開始就會馬上知道,他們正與一個天才的還是平庸的指揮共事,這位指揮使盡說空話呢,還是真的說了些有用的話。一旦樂手們發現指揮華而不實,他們的反應就會相當強硬。
大廳里觀眾歡迎的掌聲也同樣屬於音樂會「儀式」的一部分,那掌聲總是持續很長時間,通常會持續到獨奏家和指揮家走到舞台前沿為止。重要的是,他們兩人同時上場,獨奏家不能遠離指揮,但有時候年長的指揮走得慢些,或不時也有穿高跟鞋而走不快的女指揮。
各個音樂廳里,在台上走的路線都不盡相同。有時候從舞台邊上出來,從樂隊面前走向舞台中間,而有時則從舞台後面上來,斜穿過弦樂部分樂手的座席來到台前。
對於阿姆斯特丹音樂廳樂隊來說,登台路線尤為特殊而艱難,顯然舞台左右的樓梯都很陡峭。上場總是讓人稍有恐懼,尤其是穿著鞋跟很滑的漆皮皮鞋時。如果不需要特別小心以免摔跤的話,人們很可能幻想自己是一位為造福人間而從奧林匹亞山下凡的神祗。圍繞著樓梯和潛在的危險自然有很多軼事。最有趣的是關於大提琴家羅斯特洛波維奇的故事:在當時已高齡的指揮家皮埃爾·蒙特的指揮下,他在阿姆斯特丹音樂廳演奏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協奏曲。蒙特請求他:「斯拉瓦(羅斯特洛波維奇的昵稱),你雖然是獨奏家,但請破例讓我先走。不然你就得等我十分鐘。而你出發時,即便我還只剩最後五格樓梯,你還是會先到達舞台。
文章選自《我該幾時鼓掌》
[英]丹尼爾·霍普 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10月出版
內容簡介:
本書涉及古典音樂會中那些無法一眼看透的儀式化行為、看似古怪的慣例以及慣常的「遊戲規則」,也同時回答這樣的問題:人們到底該何時鼓掌?
本書不是音樂辭典,更不是學術論文,也不是音樂會行為守則,而是一本指南。作者是一名專業音樂家,經常出入各大音樂廳,可謂對個中環節了如指掌,在本書中為各位讀者擔任嚮導,就像一個藝術的「領航員」,指明方向,講述音樂,介紹演奏家,聊聊台前和幕後的故事。這本書會讓你感到,音樂廳不再是一個陌生的未知世界,最重要的是,它能讓人們重返音樂會現場。
作者簡介:
丹尼爾·霍普,小提琴家,生於南非開普敦,成長於倫敦,目前定居在德國。他的母親一直在小提琴大師梅紐因身邊工作,他8歲之前幾乎天天都是在梅紐因家度過的,雖然他4歲時就宣稱自己要成為一個小提琴家,但梅紐因卻並未對此表示鼓勵也沒有親自教過他小提琴。直到霍普16歲時,梅紐因才又一次聽他拉琴,並逐漸重視她,此後霍普便常與大師同台演出,直到梅紐因辭世。除了「小提琴家」之外,他的職業身份還有廣播節目主持人、作家、電影製作人等,如果問他沒成為小提琴家會做什麼,他會毫不猶豫地回答:「那我就去做一個電影導演。」
TAG:書香重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