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以為,我可以成為一個完美的人
知乎上有一道題目叫「這個世界有什麼非常難做到的事情,例如考入清華北大,還例如拿到谷歌的offer」,有一個Suri的妹子答:「接納自己真實所有的一切,恐懼、嫉妒、攻擊。」
看到這個答案時,真是為這個妹子拍掌叫好。能不能考入清華北大或者拿到谷歌的offer在某種程度上會決定你能不能成為一名高端人士,可是能不能接納自己,卻是每一個人能不能快樂的關鍵。
和很多中國孩子一樣,我一直生活在完美孩子的教育里:
「你是個好孩子,所以你要聽話」
「你是個好孩子,所以你要好好學習」
「你是個好孩子,所以你不可以早戀」
「你是個好孩子,所以你要堅強」
以至於前兩年我跟堂弟們一起吃飯,一個弟弟說:「姐姐,你從來都是別人家的孩子,我們真的不敢和你一起玩兒,每次我爸爸邊罵我還邊說我要是有你一半就好了。」另一個弟弟接嘴道:「你還有二分之一,我也就五分之二......」
真想「呵呵」自己一下。
曾幾何時,我是多麼得意於「別人家的孩子」這麼一個稱呼啊。我在完美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凡事都想做到完美。很可惜物極必反,太糾結於那個完美的形象,以至於高考的時候因為數學做得有些不盡如人意,出考場就緊張得吐了。最終導致高考兵敗,連帶著志願的問題,進了一個被好多學霸鄙視的三流大學。
很多年以來,我都把高考歸結為是我心理素質不夠好。可是為什麼會緊張到那樣一個反常的地步,我卻從來沒有想明白過。我一味地沉浸在高考的失敗里,痛苦不堪,覺得是我給父母抹黑了,是我親手打碎了我自己塑造的那個「完美」的形象。
後來我逐漸在身上發現了很多不符合「完美」的因素。我會嫉妒比我漂亮優秀的女孩子,也會很俗氣地將自己的伴侶和別人的比較。我談戀愛的時候根本做不到所謂的「大氣」,還經常打翻醋罈子。我無比反感很多親人對我說:「一個女孩子,讀這麼多書 ......」,對,聽到這樣的話,我其實想很沒有教養地拔腿就走。
可是因為我是大家眼中的好孩子呀!我的父母一直教育我要有修養,要沉得住氣,於是我什麼都不敢說。面對這些負面的東西,我只是想,是我自己不夠有修養或者脾氣不夠好吧,聽到這些話才依然會生氣。
越壓抑越反彈。氣不順就總是以發脾氣的形式進行發泄,認識我的人幾乎沒有人對我的評價是溫柔。我就這麼站在道德頂端,累個半死。看著自己的快樂被一點點剝奪,既覺得自己急躁敏感,也無力做出改變。
直到,我去了紐西蘭
那是我第一次面對在國外的生活。那些寫在帖子里有關留學的所有艱難,以前也就是當故事讀讀,居然毫不留情全部加倍發生在我身上。孤獨、彷徨讓我不知所措。英語特別差,學業上不順,生活也沒有給我好臉色。對於生性敏感的我來說,這種痛苦更成倍放大。
負面情緒終於在17年1月的時候達到了頂峰。對我特別負責的主導師有半年不在,和副導師每一次的會面都讓我有種混日子的感覺。相依為命的室友這時候也遇到了一些事情。我每天早晨睜眼就想:怎麼又是新的一天了,可怎麼過。晚上看到室友亮著燈發出輕微的抽泣聲,我有時候會走進去和她抱頭痛哭,有時候一個人回房間里唉聲嘆氣。那時候的我,覺得生活已走投無路,卻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痛苦中,我的自我意識在覺醒,卻又被「完美」的鏈條所束縛。我第一次與從小到大都沒發生過矛盾的父母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衝突,我在電話里非常憤怒地對他們吼:「你們只說自己的面子,有沒有考慮過我是個普通的人?我非常不快樂你們知道嗎?」
就這麼負隅頑抗了幾個月,終於在填奧大心理測試的時候,滿分10分的自殺傾向,我填了個7,把學校嚇個半死,讓我必須去一趟心理諮詢室。其實我自己也是很受驚嚇的,我這麼強大的人,怎麼會有輕生的念頭呢?那是弱者的象徵啊!
重壓之下我開始向心理醫生尋求幫助。那位個子小小的心理醫生說著一口柔柔的普通話,語氣卻帶著一股堅定:「你太容易自我歸責了,你首先應該接受自己會累呀,你得理解你自己。你不應該把自己定義成一個完美的,無比堅強的,什麼都能熬過去的人。」
可什麼才叫自我接受呢?
一天,好友老趙和我約好一起去看電影。因為一條微信的到來,我的情緒變得異常糟糕。我邊走邊擺手邊扯著嘴微笑著對老趙說:「我沒事啊真沒事,你一個人去看吧,我先回家了哈。」老趙就一直默默跟著我,突然他說:「你想哭就哭吧,誰遇到這樣的事都很難過,不是嗎?你不想笑為什麼要笑呢?為什麼總是擺出一副百毒不侵的樣子?承認你難過怎麼了,很丟人嗎?你應該接受難過的自己啊!」然後我突然就崩潰地在奧克蘭的女王大道上哭得上氣不接下氣。老趙一直在我旁邊,對我說:「你的人生不可能只是積極的快樂的,你懂嗎?」
慢慢的,我終於明白了,我從來都不是一個強大到可抵禦一切的人,我有我的堅強也有我的軟弱。連自己的情緒都不敢對自己承認,做一個完美的人又有什麼意義呢?
多年以來,堅強是我和真實世界之間最大的阻礙。我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是老師眼裡的好學生(雖然是學渣,可是我態度好呀)。連QQ上朋友對我最多的評價都是「勇敢+聰明+堅強」。哭泣、抱怨、嫉妒什麼的,那都是軟弱的象徵。我就這樣站在自己給自己定義的形象牢籠里,洋洋得意得覺得自己是完美而偉大的。
在這個形象里,我又肆意發揮了自己善良的本性。時常充當知心大姐姐的角色,理解這個,安慰那個,用情感去溫暖保護別人。然而我其實是一個太容易共情的人,受不了情緒的感染,卻也學不會拒絕他人。而我每次在遇到一個陌生人的時候,又會特別善良地自動假設對方是個好人,學不會在心理上有所設防,到頭來往往受傷的總是自己。
從前我並不喜歡這樣的自己,總會自責地想,我的人生之所以有這麼多奇奇怪怪的際遇,大抵就是因為我對人太不設防了吧。可是現在我卻覺得,性格本沒有好壞,社會關係的本質就是一種互動。在經歷了很多之後,依然保持真誠與善良的赤子之心是彌足珍貴的。至於保護自己,現在的我也並沒有喪失熱愛生活的能力呀,反而結交了很多非常真誠的朋友。人與人之間不契合的事情經常發生,需要溝通、調試的關係也很多,一味地責怪自己是對自己的二次傷害,對人際關係和對自己都沒有任何益處。
所以,這樣的我,性格外向活潑、嘻嘻哈哈,遇到什麼事好像都能想通的我,是真實的我;消極起來,簡直就沒下限,一旦陷入消極情緒,就覺得我理解了全世界,可是全世界沒有一個人來理解我,是真實的我;那個拎得起28寸箱子,在考研、申博無止境奮鬥中的我,是真實的我;經常一個人因為難過而哭得亂七八糟,情緒敏感,別人先掛電話,或者聊微信讓我結尾,我都會想很多,這樣的習慣很累,可是這也是真實的我。
會痛苦、會悲傷、會放不下、會哭、會累、會輕慢這個世界,只能說明我是個坦誠的、正常的人。正如《頭腦特工隊》里那個特別可愛的故事所說,沒有「悲傷」的參與,「快樂」這種情緒是沒有辦法真正建立起整個人生的。
接受最真實的自己,是一種自我和自私嗎?不,反而會為我們看待問題提供更加完備的視角,讓我看問題不再非黑即白。因為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會更加理解其他人的不完美。父母或許會有很多做法和我們想像的不同,或多或少地會互相不滿傷害,但是他們首先是他們自己,其次才是我們的父母。我們是第一次做兒女,他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伴侶或許有很多無法達到我們的要求,可是同理,他們首先是自己,才是我們的伴侶。當然人和人會有match不match(契合)的區別,所有重要的人際關係當然可以盡最大努力去改變,但也沒必要勉強。父母、伴侶、子女皆如是。
接受了最真實的自己,讓我學會慢慢原諒生活的所有不易。這是我們自己選擇的生活,選擇了什麼大概就應該接受這個結果帶來的一切。想要看更大更廣的世界,就要接受孤獨、難過的洗禮。難過的時候要告訴自己,這種情緒大家都會遇到,要試圖去理解自己。想要溫暖的家庭,就必須更早地承擔柴米油鹽的繁瑣與平凡,也要理解自己會偶爾厭倦,甚至想要逃離的情緒。
接受了最真實的自己會內化成一種力量,讓我有勇氣對看起來很親的人說:「你傷害了我,我不要原諒你。」你不可以歧視我的性別,不可以嘲笑我的婚戀狀態,我不喜歡你judge我。我就是想告訴你,我不喜歡這樣的你,我不畏懼和所謂的「熟人」分離。
現在的生活是咋樣的?英語依然差,一上課就覺得像災難。整天被作業逼得跳腳,12點之前睡的日子幾乎沒有,時常是又餓又困。生活嘛,屯兒里遠沒有城市方便,去哪兒都需要自己開車,連獎賞自己一頓好吃的中餐的機會都沒有(黑屯兒的中餐跟奧克蘭比,弱爆了弱爆了弱爆了!)。再就是窮,很窮很窮,窮到除了吃飽幾乎什麼都沒有。孤獨么,也一樣啊,人生本就是自己面對自己的過程。
比以前好多了嗎?並沒有。但即使壓力很大,心態卻特別淡然平靜。接受並愛自己,氣就順了,脾氣也溫和了。我接受了自己選擇的道路,而且這也是我一直期待的生活。
回過頭來看過去的自己,也就笑一笑感慨一下,幾乎忘了當時疼痛的感覺。當時那種過不去覺得會死掉的心情慢慢變淡,漸漸匯成了未來生活的一束光,告訴我:接受自己,才可以坦然地成長。這種成長不是整天唉聲嘆氣得說「生活打磨得我不再有激情」,也不是很多人對我說的什麼「再也不會愛了」。
因為了解生活的不易,所以更加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尊重、堅定自己內心和他人的價值觀,理解自己的「能」與「不能」,從而獲得一種平靜。因為這樣,才可以更寬容地對待生活對待別人,也才能更加自由地成為想要的、更好的自己。
[WWHE]2018年1月選題 「曾經我以為」:你有沒有曾經認為正確的,甚至天經地義的想法,卻在後面的人生中被戳得千瘡百孔?回首曾經的自己,那些陌生的,不可理喻的想法是什麼?它們是從哪裡來的?又是什麼讓你發生了改變?
TAG:NetV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