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紅學家馮其庸:《紅樓夢》有詩的素質,今天的人們應該這樣讀

紅學家馮其庸:《紅樓夢》有詩的素質,今天的人們應該這樣讀

《紅樓夢》有散文素質,詩詞的表達形式,所以我們不能以讀小說的方式去讀《紅樓夢》。

馮其庸(1924-2017)

今天,是著名文化學者、紅學家馮其庸先生逝世一周年紀念日。

2017年1月22日,馮其庸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馮其庸,名遲,字其庸,號寬堂,齋名瓜飯樓。1924年2月3日出生,江蘇無錫縣前州鎮人。馮其庸出生在戰亂時期的農民家庭,少年時先學的印染實務,後為興趣驅使,遂轉向文史研究,並終成大家。

馮其庸一生鍾情《紅樓夢》研究,用他的詩說,可謂「一夢紅樓五十年,相看白髮已盈顛」。他曾長期擔任紅學會會長,著有《石頭記脂本研究》,並主編《紅樓夢》新校注本、《紅樓夢大辭典》,幾次參與校注《紅樓夢》,堪噹噹代研究《紅樓夢》的領軍人物。

但馮其庸卻很謙卑。他曾說過,「我只是站在《紅樓夢》的邊緣探頭往裡面望了幾眼,其實還沒有看清楚什麼。」

馮其庸始終認為,《紅樓夢》本身包含著非常濃厚的詩的素質,所以讀《紅樓夢》要從頭至尾讀,不間斷地一口氣讀到底,或者反反覆復讀,這樣才會感覺到《紅樓夢》整個有詩的感覺。

馮其庸曾多次說過,《紅樓夢》「是散文的形式,用散文形式來寫的,實際上它帶有詩的素質,還有一種詩詞的表達形式」,「不用韻,但是有詩的內涵」。所以讀《紅樓夢》,要學會領悟這種內涵,體會這種意境。

馮其庸特別喜歡《紅樓夢》中寫到的一個情景,那是薛寶琴穿一件大紅斗篷,站在雪地里被賈母遠遠看到。於是賈母就問,你們看像什麼?眾人說,這像仇十洲畫的一幅畫,雪中的美人。馮其庸說,這意境就是詩的意境,又是畫的意境。

馮其庸覺得,《紅樓夢》的特點就是含蓄、不直說,有內涵,有隱喻,就像元妃省親、賈府被抄等許多章節,雖然文字比較直白,但因為影射到了朝廷和社會現實,所以只能採取這種閃爍其辭,意內言外,說半句留半句的手法。

所以他認為,要把歷史上很多重要的記載和曹雪芹的家庭的興衰,拿來對照讀《紅樓夢》,這樣就會給你很多啟示。如果直白地,只讀《紅樓夢》,不參照有關的史料,這《紅樓夢》始終是不能參透的。

50多年前,為了預防《紅樓夢》被銷毀,馮其庸從學校圖書館裡借了本庚辰本的《石頭記》,每天晚上等大家睡了,就開始抄。他每天都給自己限定抄多少,有時候抄到12點,有時候抄到深夜1點。

就這樣從1967年12月3日起,一直到1968年6月12日,他終於抄完了整部《紅樓夢》八十回。

後來回憶起這段日子,馮其庸說,開始抄的時候他還沒有深入研究《紅樓夢》,只是覺得《紅樓夢》的早期抄本跟珍貴。但是這一年的抄寫,是他真正深入《紅樓夢》的過程。等抄完這部《紅樓夢》,他增加了不少新的認識。以致到最後,他對這部抄本《紅樓夢》真愛到如同自己的生命一樣。

馮其庸用他的親身經歷,告訴了我們讀《紅樓夢》的另一種方法,那就是用心抄寫。這種方法雖然耗時費力,但卻是接觸最真、感受最深、體會最切的方法,也是讀懂《紅樓夢》最有效的途徑了。

就像他在抄完以後,於詩中所寫的那樣:

《紅樓》抄罷雨絲絲,

正是春歸花落時。

千古文章多血淚,

傷心最此斷腸辭。

紅樓夢(套裝上下冊)

¥41.10 讀懂了《紅樓夢》,你就讀懂了歷史,讀懂了社會,讀懂了人生,也讀懂了愛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情無思 的精彩文章:

才知道,原來臘八節是我們祖先最早的文化嘉年華

TAG:有情無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