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獨留青冢向黃昏

獨留青冢向黃昏

獨留青冢向黃昏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結局之二)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豐富的內涵,發生在她們身上的,在歷史的大事件中的,曲折動人、救國救民的傳奇故事,被民間廣為傳頌,還演繹成許多文學作品,流傳世界。

前文說了西施,這裡說一說王昭君的結局。應該說,四大美女中昭君還是比較幸運的。

王昭君是西漢時期女子,我小時候看見的話本演義,故事說道:漢元帝建昭元年(公元前38年),朝廷徵集天下美女,當時南郡秭歸昭君王嬙以「良家子」入選掖庭。從全國徵集的美女數以千計,皇帝無法逐一親視,便由宮廷畫師畫成肖像以供御覽。宮女們為早日得到皇帝寵幸,爭相向畫師行賄,以求將自己畫得更美些。王昭君生性耿直,不肯行賄,所以被畫師毛延壽醜化,並在肖像面頰被點一顆喪夫落淚痣。五年後,漢元帝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王呼韓邪攜貢品來長安朝拜,提出和親的請求,漢元帝同意,王昭君遂自請願嫁出塞。依照朝禮,漢元帝召見即將成為匈奴王后的宮女,方知天下竟有如此絕色佳人,隨即追究畫師毛延壽,並一怒將其殺之。

但是,還有另一個版本的故事:王昭君不願做宮女,也不想當什麼王妃,但又不能抗拒,因為這樣會株連她的整個家族,所以只能屈從。毛延壽深知王昭君的苦衷,出於同情,便採取醜化的辦法使王昭君能夠避免被寵幸。因為到了一定年齡,老宮女將被淘汰出宮。但誰能料到匈奴單于提出和親,王昭君竟然又被不幸選中。

古代也有詩人的直覺倒是更能接近歷史的真相,例如,杜甫的《詠懷古迹》:「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北宋詩人蘇軾有詩《昭君村》:昭君本楚人,艷色照江水。楚人不敢娶,謂是漢妃子。誰知去鄉國,萬里為胡魂。」

昭君到匈奴後,被封為「寧胡閼氏」(意思是「王后」),象徵她將給匈奴帶來和平、安寧和興旺。後來呼韓邪單于在西漢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從而使匈奴同漢朝和好達六十多年。

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師,後為匈奴右日逐王。她又「從胡俗」,以大局為重,忍受極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後母」的風俗,嫁給呼韓邪的長子復株累單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長女名須卜居次,次女名當於居次(「居次」意為公主)。王昭君去世後,厚葬於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後人稱之為「青冢」。傳說當地多白草,而此冢獨青。

中國的和親歷史悠久,連續不斷,從遠古的傳說時代起一直延續到清代,歷時幾千年。由於時代的不同,和親的政策也在不斷地變化。和親是一部值得深入研究的歷史,也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一面鏡子。從這面鏡子中,能折射出「君主」、「帝王」們為了統治階級的利益,而犧牲包括公主在內的女子的愛情的真實寫照;從正面說,反映了中國古代的女子們的犧牲自我的高尚品德;而真正反映的還是女子沒有地位,任人宰割的悲慘命運。

今天,昭君墓,在呼和浩特市南9公里大黑河南岸的沖積平原上。墓前雕有聯轡而行的雙騎塑像,馬背上塑的自然是王昭君和呼韓邪單于。「獨留青冢向黃昏」,紅粉成灰,綠意外延的青冢,籠罩四野的黃昏和風塵漫漫的大漠合為穹廬,什麼都可以無情地吞噬,惟獨消化不了這一座墓草茸碧的青冢,這青冢在蒼茫天地間便格外引人思忖。

昭君和親以來的2000年,多少文人墨客,在這裡憑弔這位美人!

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二折:「怎下的教他環佩影搖青冢月,琵琶聲斷黑江秋。」

清納蘭性德《蝶戀花·出塞》詞:「從前幽怨應無數,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

翦伯贊《內蒙訪古》:「在大青山腳下,只有一個古迹是永遠不會廢棄的,那就是被稱為青冢的昭君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卧龍一丁 的精彩文章:

蘇州石湖蠡島及其他

TAG:卧龍一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