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清彩瓷鑒定知多少——李宗揚老師講解明清瓷器

明清彩瓷鑒定知多少——李宗揚老師講解明清瓷器

北京市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古陶瓷鑒定專家李宗揚老師在課程第三日,為學員們帶來了中國明清瓷器的鑒定講解,在此主頁君為大家總結了今日的課堂要點以便大家參考複習。當然,宗揚老師對明清瓷器透徹詳盡的闡釋講述,並不是僅靠簡略的課程要點就能概略的,深入參與中藝藏課堂,多多與專家交流探討,親身上手體驗感受文物,方能對文物藝術品鑒定擁有更深刻的了解哦~

明清瓷器課堂要點一窺

1.在青花瓷方面,不同年代的青花瓷用料是不一樣的。如明朝永樂宣德年間,使用的青花料為蘇麻泥青料,在瓷器表面表現為暈散和鐵鏽斑堆積。

2.在釉里紅瓷器方面,最早的釉里紅瓷器見於元代,屬銅紅釉,並在明朝得到較大的發展。明代洪武年間的釉里紅瓷器多有「飛紅」現象。如圖:

」飛紅」現象

3. 區分三彩與五彩,三與五是過去傳統的計數說法,三一般表示少,五表示多。所以三彩一般是黃、綠、白等色彩構成,而五彩顏色較多,有紅、藍、綠、黑、紫等。

4. 鬥彩,有兩種說法,一是釉上彩與釉下彩相互爭鬥,爭奇鬥豔;二是南方的習語,斗表示互相堆疊的意思。

5. 粉彩是在彩料中添加白粉的一種裝飾工藝,起源於清代的康熙年間,流行於雍正、乾隆年間。6. 琺琅彩,只出現在清代康熙、雍正和乾隆年間。

學員心得 玉路仝行

早上學習了明清瓷器的鑒定,老師特別拿了瓷片給學生上手觀看,從洪武釉里紅開始,洪武瓷胎薄的,釉里紅顏色灰中帶紅,但是大器殘片上洪武釉里紅就有發黑紅,旁邊出現出現飛紅現象,很好的體現了當時的燒造水平。

「飛紅」現象

洪武釉里紅殘片(薄胎和厚胎)

接著又拿出了永樂的釉里紅殘片,讓大家上手觀看,從永樂的釉里紅裡面看到了另外一種變化,永樂釉里紅暈散和洪武有著很明顯的差別。從永樂釉里紅裡面看到的雲散和少許的燒焦感覺。

永樂釉里紅殘片

接著老師拿出了成化鬥彩瓷片給大家學習,我接過成化鬥彩瓷片時,那心情可以用心潮澎湃來形容,雖說我從事藝術行業幾十年,但是成化瓷器別說全品,瓷片都沒有摸過,(這裡說的是真正的成化鬥彩瓷片)不是所謂的市場上的複製品。從接到成化鬥彩此片那一刻,我的心跳明顯感覺加快,不知道什麼原因,可能是看多了成化瓷器的高貴宣傳吧!拿過成化鬥彩瓷片,我先想到的是拍照,一定要拍照,這機會太難得了,拍完照我細細的觸摸上手的感覺,真的跟摸到嬰兒肌膚一樣細滑油潤,但又油而不膩的手感,摸琢磨過的高檔的和田玉或者錦緞上也好不過這個感覺的!細細觀看成化鬥彩的畫工跟釉面,他給我個人的表現是凌厲暢快,繁而不亂,布局協調的一種畫風,讓人看後不想撒手移動眼睛的感覺,雖說有的地方有縮釉的表現,但表現也是那麼的美麗,細看下邊殘留的底款,字跡雖說幼稚但有不可言表的力度,這可能就是它的時代特徵所表現出來的吸引力。反覆回想洪武的兩件瓷器手感,可惜跟它的區別實在是太大了,簡直無法比較!

成化鬥彩瓷片

接著又看了康熙釉里紅的團龍碗瓷片,在康熙釉里紅的瓷片上體現出來的跟洪武又是截然不同的感覺,鮮艷紅沒有過分的做作,可能是微微泛綠的窯變改變了我們的視覺效果,總之算是我見過的一件最完美殘器!

康熙釉里紅

康熙釉里紅跟雍正的大體沒有什麼變化,但是到了乾隆就有了變化, 不在是康熙的鮮紅,而是變成深沉的紅色,從嘉慶道光一直以鮮艷著稱,但是到同治光緒開始走向灰暗。

接著老師拿出了康熙鬥彩讓大家細心觀察,康熙的瓷片手感遠不如成化,一起發出來的還有雍正瓷片,雍正鬥彩要比康熙瓷片手感畫工在 降低一個級別,老師說康熙的釉面在清代算是最好的,但是康熙時期 的盤子低足是內八字,盤心有點下塌的感覺,康熙有鬥彩作品是寫寄託款,在鑒定鬥彩時間一定要細心觀察畫工和時代特徵,因為畢竟它是康熙的,相差著年代感。

康熙鬥彩瓷片

雍正雖說畫工啥都說的過去,但釉面摸起來還是有不一樣的感覺,在日常生活中遇見需要鑒定的鬥彩瓷器,第一感覺不要往成化上相,從康熙和雍正下手琢磨,如果他超越雍正, 就往康熙上靠,如果感覺比康熙還好,那就可以往成化上下功夫了。 但是這些鑒定方法要在不斷的學習觀看實物中得出結論,但是要知道 看實物不是看假的,一定要從真的去看。

雍正鬥彩瓷片

接下來是觀看乾隆鬥彩瓷片,但是無論怎麼去捉摸也找不到成化的感 覺,但是要比雍正的摸起來要好點!無論是手感和畫工我感覺乾隆要勝過雍正,但還是比不上成化。

乾隆鬥彩瓷片

摸完幾件鬥彩瓷片,對與我們以前的瓷器觀察盤摸默默的做了個比較,發現以前的鑒定知識和路子其實是一個很大的彎路!讓我感覺到學習的重要性! 接下來要學習的是素三彩,三彩是從正德年間開始的,老師講三是少的意思,三彩是在素胎上繪畫,不同與青花和鬥彩,正德開始有素三彩,有黃、綠、紫三種顏色,都是以綠色為底色,黃綠紫三色為素 三彩。

正德素三彩

素三彩只能從顏色上去感覺她的美麗,三彩有個斷代期,從康熙開始燒制流行,但是到康熙,素三彩開始往多種彩色發展,開始有白底三彩、綠底三彩、黃底三彩、墨底三彩、紫底三彩、唯獨沒有 紅底三彩,後來的三彩不是單一的只有三種顏色稱作三彩,同時還出現了虎皮釉三彩,雖是三彩,但在後來的稱呼上多叫虎皮釉。康熙虎皮釉也是只有康熙開始燒制。

康熙虎皮釉

下午開始講五彩,五彩從嘉靖開始,顏色有紅、黃、藍、綠、紫五種, 這五彩中用的藍色彩就是我們所說的青花,在鑒定五彩時間要結合青花的顏色表現來確定五彩的年代,嘉靖的五彩用的礬紅是棗皮之色, 紅色深厚,明代的釉色也比較肥厚,用的青花是回青料, 繪製青花瓷紋飾的原料-氧化鈷料,也就是鈷土礦。青花瓷的釉下花紋是以氧化鈷料為著色劑來進行描繪裝飾的,大體分為含錳量高含鐵量低的大陸青花料和含錳量低含鐵量高的進口青花料。大陸的青花料 主要有:珠明料、浙料、石子青、平等青(陂塘青)等。大陸料資源較為豐富,主要產地有江西贛州、上高、樂平、上饒等,浙江、廣東、 雲南、福建、廣西等都有豐富的鈷土礦。進口料主要是來自古代波斯 的蘇麻離青(也叫蘇料)和回青料(產地是現在的新疆地區)。

明代嘉靖五彩

康熙五彩用釉上的藍彩代表了釉下的青花,康熙五彩用手可以琢磨出感覺,同時也出現了黑彩,康熙時期所有表現人鬍子和帽子都是黑彩畫出來的,明代時期鬍子大多是用紅彩繪畫鬍子,這是個鑒別要點, 如果款是明代的,鬍子是黑色的,那他就不對了,如果鬍子是黑色的,款是明代的也是錯誤的。同時康熙還有很多不用青花的五彩,就是不帶青花色的五彩瓷器,用紅、黃、綠、紫、黑、來繪畫五彩,也叫不帶藍色的五彩。這個時期保留了部分帶青花的五彩,在鑒定康熙瓷器時,多數康熙瓷器底部留有台階痕迹,就是在底胎上再旋轉一層,底胎上形成台階一樣的台痕。只要一看見素三彩就往正德跟康熙上靠,看見五彩要康熙來對比,瓷器介面很正常,在拿瓷器時間一定要十分注意,不要毛里毛糙拿住口沿,一定要小心托底。

康熙五彩殘器

接下來是粉彩,粉彩是康熙後期出現的,康熙後期也有,但是康熙時期粉彩沒有渲染感,所有色彩形成一坨的感覺,從康熙後期出現粉彩一直到雍正末期一直沒有脫離平塗法,沒有充分發揮渲染的特點。

康熙粉彩

康熙雍正粉彩平塗還算精細,從康熙到宣統一直有粉彩瓷器製作,但是 各個時期有各個時期的特點,從康熙到乾隆,粉彩終於脫離了平塗法,使用了渲染法,渲染是將粉彩原料加以鉛粉是粉彩料出現濃淡表現。

雍正粉彩

乾隆粉彩

乾隆和嘉慶到道光的區別是上彩厚,色彩特別厚,道光彩厚, 個別淡彩是添加了鉛粉的渲染。道光渲染出來的粉彩特別艷麗。

嘉道粉彩

同治粉彩開始走下坡路,用粉越來越薄,也越來越淡,粉料顆粒也粗,白色釉胎也泛灰,胎型也不規矩。光緒後粉彩直線下滑,不值一提。

光緒粉彩

最後學琺琅彩,琺琅彩是康熙晚期開始流行,之有康熙、雍正、乾隆三個朝代有,別的朝代基本沒有,也買有發現過,琺琅彩是和粉彩同時出生,像是孿生姐妹,琺琅彩是玻璃質感高的粉彩料,是從國外 進口的的原料,所以叫琺琅彩,他的眼觀跟粉彩一樣,只是手摸起來 手感偏硬,沒有粉彩的柔軟感,琺琅彩燒制是皇室獨用的高級官窯作品,絕對不會流落到人間。琺琅彩底款多是四字印章款楷書款,用礬紅或者藍料兩色。有康熙年造,雍正年制和乾隆年制等。乾隆時期一直燒造藍料款和礬紅款,乾隆開始繪畫死板沒有流暢感,但乾隆後期會用粉彩和琺琅彩一起繪畫。 以上如有錯誤敬請指正 。

玉路仝行 2018 年 1 月 24 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熙 的精彩文章:

TAG: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