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嚴歌苓與美國創意寫作(下)

嚴歌苓與美國創意寫作(下)

(下)嚴歌苓的海外創作

屢屢在海內外華文文壇造成轟動的小說家嚴歌苓,是海外華文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

這類文學表現異國生活,或者說是異國華裔作為「邊緣人」的獨特生活,但由漢語寫作,仍屬於中國文學的主流在特定發展階段的海外分支。

就「海外新移民文學」的發展來說,北美的文學成就最為顯著,從早期的有感而發,到後來的自覺創作,如今正在走向一個「熔鑄」經典作家的時代。

「人在寄人籬下時是最富感知的。杜甫若不逃離故園,就不會有『感時花濺淚』的奇想;李煜在『一朝歸為臣虜』之後,才領略當年的『車如流水馬如龍』,才知『相見時難別亦難』;黛玉因寄居賈府,才有『風刀霜劍嚴相逼』的感觸。寄居別國,對一個生來就敏感的人,是『痛』多於『快』的。」

——《少女小漁》後記

1989年,嚴歌苓走入芝加哥哥倫比亞藝術學院攻讀文學寫作碩士學位。她開始誠懇地吸收西方世界「文藝復興」以來形成的對「人」的價值觀透視,自覺地浸染了西方文藝理論的價值判斷,也包括西方社會看待「東方人類」的歷史文化視點,從而表現出與本土文學迥異的藝術風貌。這也是北美新移民作家特有的文化人格。

這些精神源流主導了嚴歌苓海外創作的小說總是充滿了對「人性」本色的深層關注。這種影響不僅表現在她的文字濃郁地浸染了西方小說的細膩和情緒流動,更強烈地表現在她一系列側重描寫「種族」衝突的小說架構的內在意蘊。

嚴歌苓敢於「直面邊緣人的人生」。這也是海外作家共同的心理訴求。走入異國他鄉,有新世界的驚喜,也有邊緣人的失落。嚴歌苓的貢獻在於她穿透了「邊緣人」表層的喜怒哀樂,進入人物心理痛苦的深層,在「人性」意義上表達更遼遠的「苦難意識」。

「像一個生命的移植——把自己連根拔起,再往一片新土上移植。」

——《少女小漁》後記

「像是凈光一個人來的,跟從娘的產道里爬出來一樣凈光,沒錢、沒履歷,一切好的惡的附屬全被丟在海關狹狹的甬道那邊。」

——《海那邊》

參考資料

①.許道軍、葛紅兵 《創意寫作:基礎理論與訓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4月第1版

②.莊園《女作家嚴歌苓研究》,汕頭大學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

③.[美]陳瑞琳《冷靜的憂傷——從嚴歌苓的創作看海外新移民文學的特質》

④.光明日報《嚴歌苓憶美國生活:文學是我安放根的地方 》

⑤.訪談《一席》:嚴歌苓《職業寫作》

其他散見於各類論文、訪談、自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意寫作之西創文淵齋 的精彩文章:

跳一跳陪你崩潰前行

TAG:創意寫作之西創文淵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