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位晚清將軍與日軍作戰,死後日本人都佩服而為其立碑

這位晚清將軍與日軍作戰,死後日本人都佩服而為其立碑

《清史稿》中有句赫赫有名的話:「中東之戰,陸軍皆遁,寶貴獨死平壤;海軍皆降,世昌獨死東溝。」

「寶貴」就是說左寶貴。

1837年,左寶貴出生於山東回族貧家,自幼父母雙亡。他一個人帶著兩個年幼的弟弟投奔叔叔。

他叔叔是單身,四人就如此相依為命。

19歲那年,左寶貴在街邊做皮匠買手藝為生,有官兵卻縫了馬靴不給錢,左寶貴一氣之下揍了官兵逃走,此後他投身軍營,卻開始了另一番作為。

這位晚清將軍與日軍作戰,死後日本人都佩服而為其立碑

晚清皮匠

左寶貴窮苦出身,打仗不要命,此後他隨著部隊東征西討,定太平天國、討捻軍,大難不死,官職也累累升遷。

終於,到了1880年,赫赫有名的李鴻章注意到了他,上奏清廷:「勤明忠實,驍果耐勞,曉暢軍事,謀勇兼優」讚揚他,此後左寶貴升職為提督,駐紮奉天。

左寶貴當官「貴不忘本,富而好施」,駐軍20年間,開設賑災粥廠、同善堂,大興慈善,救濟貧苦百姓。

因為自己沒讀過書,他還在多處開辦義學,參與修築鐵路,開辦金礦,官聲極佳。

這位晚清將軍與日軍作戰,死後日本人都佩服而為其立碑

晚清兵丁

多年的打仗,左寶貴深知大清的武器太差,此後他不惜花費重金採購毛瑟槍、速射炮,嚴格練兵。1891年,左寶貴治兵有功,賞穿黃馬褂。

1894年,慈禧太后60大壽,他又被賞戴雙眼花翎。

同年7月20日,日軍指染朝鮮,清政府派左寶貴率奉軍開赴朝鮮。

8月6日,左寶貴到達平壤,加上其他人馬,清廷在朝共1萬3千餘人。

左寶貴與葉志超部、聶士成部南北配合,對日軍形成夾擊之勢,然而葉志超戰敗退回平壤,未能得勝。

這位晚清將軍與日軍作戰,死後日本人都佩服而為其立碑

日本隨軍畫師繪製「平壤攻擊戰」

9月初,左寶貴探知日軍向平壤多路圍攻,下令7000兵力分兵三路,向平壤以南主動出擊,又派3000人打擊日軍另一路。

這本是個絕好的計劃,但葉志超貪生怕死。9月8日,各擼部隊緊密配合下,葉志超卻將所屬部隊調回,錯失良機,清軍陷險局。

9月14日,日軍已經包圍平壤。

葉志超等主將竟主張棄城逃走,左寶貴氣得怒罵道:「汝輩惜死,可自去,此城為吾冢矣!日軍孤軍而來,我們大可以迎頭痛擊,警告其不敢再覬覦大清。不戰而退,何以報答國家?大丈夫建功立業在此一舉!」

這位晚清將軍與日軍作戰,死後日本人都佩服而為其立碑

葉志超

9月15日,左寶貴按照回族禮儀,沐浴更衣,換朝服,日軍下令:「寶貴不死,平壤不可得」,於是,集中兵力猛攻左寶貴防守區域。

次日凌晨5時,日軍集中火力猛攻。左寶貴不懼生死,親自站到城上指揮,日軍死傷無數。8時,由於日軍火力不減,其餘清軍不支,撤出堡壘。

左寶貴依然指揮守軍堅守,用速射炮擊打日軍,日軍傷亡慘重,便使用全部排炮集中全部火力向排轟。日軍乘勢一擁而上,左寶貴駐守的牡丹台陷落。

這位晚清將軍與日軍作戰,死後日本人都佩服而為其立碑

左寶貴向葉志超請援無果,他穿上黃馬褂,立於一線。士兵拉他下城,被他一把推開。他親自點燃大炮向日軍攻擊,「手發榴彈巨炮三十六顆」,激戰之餘,一塊日軍彈片擊中左寶貴肋下,左寶貴血流如注,竟然裹住傷口繼續作戰。

不久,又一彈擊中左寶貴,左寶貴當場陣亡,營官楊建勝拚死背負左寶貴衝出。

無奈此時平壤玄武門已被日軍佔領,楊建勝死於亂軍之中,左、楊二人,屍骨無存。

這位晚清將軍與日軍作戰,死後日本人都佩服而為其立碑

左寶貴

消息傳回,光緒追贈左寶貴為太子少保,謚「忠壯」。

平壤,將士們冒著兇殘的日軍,還是尋回了左寶貴的一件血衣和一隻朝靴,後送回左寶貴老家,修建「左忠壯公祠」,至今衣冠冢猶存。

戰後,日本人大為佩服左寶貴之忠勇,在其戰死附近,為他其立碑書有:「奉天師團總司令官左寶貴戰死於此」。

為敵國將軍立碑,這是一向看不起清廷的日本人唯一一次。

左寶貴死後三年,某日平壤雨夜,一位朝鮮老人親眼目睹左寶貴跨白馬、持大刀騎行於平壤七星門,朝鮮傳說:從此每年的9月15日,左將軍都會如此出現在朝鮮平壤。

這位晚清將軍與日軍作戰,死後日本人都佩服而為其立碑

左寶貴衣冠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洗劍讀史 的精彩文章:

奇才楊度,他用7則輓聯,寫就了一部浩浩蕩蕩的民國史

TAG:洗劍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