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以為的講究 也許只能算將就

你以為的講究 也許只能算將就

我們以為的講究也許只能算將就

額滴個神啊~

我們原來一直都是在瞎過啊-_-

基思斯塔諾維奇

《對偽心理學說不》

序言摘錄(段與段間不一定挨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羅傑夏佩德:「雖然大多數人或許不會走上學術科研的道路,但我們仍然希望他們有能力去對那些不斷出現在媒體上的片面、幼稚、混亂及誇張的所謂社會科學發現做出判斷······那些廣為流傳、認為通過無根據的常識或更為糟糕的星象學之類的偽心理學就能充分理解人類行為和心理現象的謬論,向我們提出了持續的挑戰。」

但從某種關鍵的意義上來講,心理學確實仍是一個不為人知的知識領域。

儘管心理學似乎得到了眾多媒體的關注,但是心理學這個知識體系的絕大部分內容仍不為公眾所知。

經由大眾傳媒傳播的「心理學」知識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種幻象。

媒體這種對於「心理學」話題的淺薄關注,不僅向公眾傳遞了許多錯誤信息,還遮蔽了心理學領域中真正的、不斷發展的知識。

人們並不知道許多偽心理學(例如占星術、通靈外科手術、超速閱讀、生物節律、接觸治療、潛意識自助錄音帶和通靈偵探等)所宣稱的事實,其實早已被證明是謬誤的。

這些偽心理學的存在,助長了媒體的炒作式報道。這種趨勢對心理學的危害遠比對其他學科的危害要大。

本書的目標讀者是心理學初學者,以及那些在大眾媒體上接觸過一些心理學話題,又想知道如何去判斷這些信息是否合理的廣大讀者們。(我是好奇,可能屬於後者,O(∩_∩)O哈哈~)

心理學也許比其他學科更需要批判性的思維能力,這種能力使學生能夠辨別良莠,將真正的科學與其他偽科學區別開來。

一旦掌握,(本書)這些技能可以成為終身受用的思維工具,幫助我們去評判各種知識主張。

正文摘錄:

1.弗洛伊德對於現代心理學的重要性被無限地誇大了,這就已經夠糟糕了。

2.控制實驗是現代心理學家「兵器庫」中最有力的武器。弗洛伊德不採用

3.現代心理學所共有的唯一而普遍的特性:用科學的方法尋求對行為的理解。

4.亨利格雷特曼將心理學描述為「一個鬆散地聯合在一起的學術王國,它橫跨了生物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個領域」。

5.錯誤觀念:所有真正的科學都必須具備一個宏大的統一的理論。

6.構成心理學的不是一整套宏大的理論,而是許許多多不同的理論,每個理論僅僅能夠解釋行為的有限方面

7.心理學不同於其他行為研究領域的地方在於,它試圖向公眾保證兩點:第一,心理學中有關行為的結論都有科學證據;第二,心理學的應用都源於科學方法,並經過了科學方法的檢驗。

8.心理學的首要特徵,是有關行為的、以數據為基礎的科學研究。

9.歷史上此類例子不勝枚舉——人們拒絕使用科學,而更喜歡利用哲學沉思、神學諭告或世俗智慧去解釋現實世界。

10.關於人類的知識每向前邁一步,都會引發反抗。然而,當人們開始意識到科學並沒有通過調查和研究對人性造成褻瀆,而是以擴展知識的方式促進了人類的自我實現時,反抗終將煙消雲散。

11.詩人約翰 唐尼告訴我們「任何人都不是一座孤島」。

12.在科學中,沒有一個研究者是一座孤島。

13.公共性的、可檢驗的知識:可重複性和同行評審

14.並非所有經過同行評審的科學期刊中的信息都必然正確,但至少它已滿足了同行批評和監督的標準。這只是一個最低標準。

15.當一些心理救助或治療方面的江湖術士試圖說服媒體和公眾時,往往會暗示,一種所謂「正統科學」的陰謀將他們排除在科學出版渠道之外。但是,稍微想一想,心理學領域中有多少這樣的合法渠道啊。

16.任何一種理念、一個理論、一項主張或療法如果不能在有同行評審的學科文獻中獲得適當的收錄,問題就明顯了。尤其是當某一主張缺乏證據卻伴隨著媒體的宣傳運動時,此理念、理論或療法顯然是騙人的。

17.科學針對的是可解決的、可具體明確的問題。

提出理論解釋世界中的特定現象。

18.世俗智慧,提醒我們注意今日的「常識」。因為不難看出,昨日的常識往往變成今天的謬論。

19.科學的三個相互關聯的重要特徵:系統的實證主義,產生公共知識,驗證可解決的問題。

20.科學知識是公共性的,即科學知識並不單獨存在於特定個體的頭腦之中。

21.區分大搞偽科學的江湖術士和真正科學家的最主要的一個方法就是,前者常常避開科學出版的常規渠道,而選擇通過媒體公開他們的「發現」。

22.是否在得到認可的科學期刊上發表過,是否經過了同行評審。

23.實證可檢驗。真實世界中可觀察的事件。

24.可檢驗性標準在學術上通常被叫做證偽標準

25.科學理論的表述應該遵循這樣的原則——從中得出的預測有可能被表明是錯誤的。因此,對某理論的新證據進行評論,必須使新的數據具有證偽該理論的可能性。這項原則通常被稱為「可證偽性標準」

26.可證偽性標準主張,一項理論如果有用,它所作出的預測必須是明確的。理論必須兩面兼顧,也就是說,這項理論在告訴我們哪些事情會發生的同時,應該指出哪些事情不會發生。如果不會發生的事情確實發生了,我們就得到了一個明確的信號——這項理論有問題:它可能需要修正,或者我們需要去尋找一個全新的理論。

不管哪種方式,我們將最終有一個更接近真理的理論

相反,如果一項理論預測包括了所有可能觀察到的數據,那麼它永遠不能被修正,同時我們將被禁錮在當前的思維方式中,失去了取得進步的可能。

這就是說,一項成功的理論並不是可以用來解釋所有可能的結果,因為這樣的理論本身就喪失了任何預測能力。

27.可證偽性原則意指,理論被證實的次數(數量)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證實能否令人信服,取決於預測在何種程度(質量)上將自己暴露在可能被證偽的情境下。

一個非常具體的、可能被證偽的預測(例如一位女士,30歲,5英尺2英寸高,左手拿書和挎包,右手敲門),20個不可被證偽的預測(例如,一個小於100歲的人在敲門)擁有更強的說服力。

27.波普爾經常指出:「這些(不可證偽的)理論擁有巨大的心理吸引力,其秘密在於它們能夠解釋一切事情。預先知道無論什麼事情發生,你都能理解它,不僅給你智力上的掌控感,而且,更重要的是,讓你擁有對這個世界所需的安全感。」

28.心理學和其他科學一樣,拒絕向人類隱瞞真相的觀點。生物學家米希爾吉瑟林進一步宣稱,當知識不能被廣泛普及時,我們都會蒙受損失。

29.可證偽性原則的一個最具解放意義和最有用的啟示是:在科學上,犯錯並不是罪過。

30.事實上,如果我們能夠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可證偽性原則的話,我們生活的質量將會大大改善。

31.科學中犯錯是正常的,對於科學進步來說,真正危險的是人類固有的傾向:避免讓其信仰暴露在可能被證明是錯誤的情境之中

32.科學中的錯誤:逼近真理。

33.個案研究和見證作為評估心理學理論和治療的證據是毫無價值的。

34.見證敘述和個案研究相似,因為它們都是孤立事件。它們缺少必要的比較性信息,不能證明某一特定的理論或療法更優越。

35.針對某個現象的孤證具有高度的誤導性安慰劑效應的例子將更清晰具體地闡釋這一論點。

36.安慰劑效應的存在,宣告了見證敘述作為證據是無效的,這麼做儘管很痛快,但我們必須意識到,還存在著另外一個障礙,它阻礙了人們理解這一問題。鮮活性效應,當人們面臨問題解決或決策情境的時候,人們會從記憶中提取與當前情境有關的信息。因此,人們傾向於利用更容易獲得的、能夠用來解決問題或做出決策的信息。對可獲得性造成強烈影響的一個因素,就是信息的鮮活性。

37.問題在於,再沒有比發自內心的個人見證更鮮活、更引人注目的了,個人見證的鮮活性常常令其他一些更可靠的信息黯然失色。購物時,由於某個朋友或者某則廣告,最後放棄了自己的選擇。

38.鮮活性的個人見證所造成的問題並非心理學領域所獨有。鮮活性影響人們決策,這樣的例子無論在哪個領域都不難找到。

39.在媒體的幫助下,鮮活性誤導個人判斷的情況在其他領域裡也同樣存在。比如坐車的風險遠比坐飛機大,但是飛機失事報道較多。

40.見證為偽科學打開方便之門。

41.安慰劑效應是指,無論療法是否包含了有效的成分,人們都傾向於報告任何療法都對他們有效。安慰劑效應的存在,催生了許多關於療效的見證敘述。

42.選擇性偏差。指的是特定主體和環境變數之間的關係,當不同生理、行為、心理特點的人們選擇不同類型的環境時,就有可能出現選擇性偏差。選擇性偏差造成環境特徵和行為-生物特徵之間的虛假相關

43.相關並不意味著因果關係。

44.隨機,我們會誤以為一定會打亂,有時候聽歌曲隨機模式卻好像偏愛一類歌曲,不要懷疑,這是隨機的。

45.禁錮於真實生活條件會妨礙我們發現許多新事物。

46.隨機分配和隨機取樣不是一回事。牢記這一點的最好方法是弄清楚四種組合:非隨機分配的非隨機樣本,隨機分配的非隨機樣本,非隨機分配的隨機樣本,隨機分配的隨機樣本。

47.不要從相關中推論因果,拒絕接受見證敘述式的證據

48.凱迪強調,幾乎所有應用於精神分裂症治療方法的發現都與精神分裂症毫無關係!歷史一再證明,(通過讓科學家解決特殊的實踐性問題而)試圖控制科學發展方向只能阻礙發展進程而非促進。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急於讓科學家們解決實際問題,而不讓其考慮「其他事情」(基礎研究)的做法,被證明是最不切實際和目光短淺的。

49.通往實際應用的道路是非常曲折和不可預料的

50.暗適應。

51.大部分研究的目的是發展理論而不是預測具體環境下的事件,大部分研究的結果是通過理論間接應用的,而非在具體環境條件下直接應用。

52.由於部分缺乏責任感的媒體總是定期炮製這類「頭版頭條」,難怪大多數科學家都建議公眾要以懷疑的態度來對待此類新聞

媒體上這類所謂的「突破性」頭條新聞,在很大程度上誤導了公眾對於心理學和其他科學的認識。

53.科學中的概念變化遵從關聯性原則,而這一原則在藝術中並不存在,或至少說是極為罕見的。

就是說,一個新的科學理論,必須與先前已確立的實證事實建立關聯。新的科學理論不僅僅要解釋新的事實,還要兼容舊的事實,這樣才會被認為是一個真正的理論進步。

如果捨棄關聯性原則,最大的受益者將是那些偽科學和偽理論的販賣者。這些理論之所以受到青睞和關注,就是因為它們總被說成是「全新的」。

54.事實上,很多科學領域的進步靠的都不是某一個突然的突破,而是由一系列構不成重大影響的停頓及前進之間的反覆所組成的。

55.科學工作的不確定性是大部分公眾所意識不到的。

56.愛因斯坦綜合症,對於物理學來說,科學進步的躍進模式或許是最適用的。

57.科學家不能僅僅依靠一個人的觀點,而是要依靠千萬人的智慧。——盧瑟福

58.聚合性證據:在瑕疵中進步

59.聚合性證據原則同樣能以理論檢驗的形式加以表述。當一系列實驗始終支持某個假定的理論,同時又能共同排除那些最主要的競爭性理論時,研究就具有高度的聚合性。

用一個簡單原理來總結:在評估心理學的實證證據時,心中要想的是「科學共識」而不是「重大突破」;是「漸進整合」,而不是「大步飛躍」。

60.人的行為是由多重原因共同決定的。

61.具備原因多樣性的觀念非常重要。一方面,它提醒我們不要過於依賴單一的原因解釋。因為這個世界盤根錯節,影響行為的因素也多樣而複雜。另一方面,某個變數雖然只是影響特定行為的眾多因素之一,也不能忽視。懂得如何去控制其中任何一個哪怕非常小的原因也具有非凡的價值。

62.「零和」遊戲——一個人的收益是另一個的損失——常常反映了我們如何討論那些容易引發情緒的話題。在情緒的影響下,人們通常會忘掉原因多樣性這一原則。

63.有時多個因素聯合在一起時會產生交互作用。也就是說,變數共同作用時的整體效應,會和其單獨作用時獲得的效應完全不同。

64.概率推理可能正是人類認知的阿克琉斯之踵

問題在於,社會越複雜,人們越需要概率思維。如果一個普通人想要對生活其中的社會有一個基本的理解,那麼,他至少應具備統計思維這一最基本的能力。

65.在心理學領域中,有一個已經被反覆證實的發現,那就是一個具體事件的信息往往可以完全擊敗較為抽象的概率信息

66.我們很少覺察到,我們最堅定的信念是建立在多麼脆弱的事實基礎之上。把對幾個鄰居和同事的觀察,以及在電視新聞上看到的一些趣聞軼事放在一起,我們就迫不及待地要對「人性」或者「美國人」發表見解。

67.賭徒謬誤——傾向於將過去事件和未來事件之間聯繫起來,而實際上兩者是獨立的。兩個結果是相互獨立的,一個事件的出現不會影響另一事件出現的概率。

大多數機遇遊戲都具備這種性質。

投注者錯在他們的信念。輪盤並不記得先前發生過什麼。

@我滴個神啊~

我們原來一直都是在瞎過啊-_-

68.賭徒效應(概率統計鍵盤不記得你是誰)

相關性原則(濫歸因)

鮮活劑效應(買東西受別人影響受環境暗示)

關聯性原則聚合性證據(科學多是反反覆復在瑕疵中進步的,小心不良媒體那些「全新的」頭版頭條)

69.到底是什麼在人類認知這一最與眾不同的方面製造麻煩呢?是什麼打亂了我們對結構的尋求並阻礙了我們對事物的理解呢?

概率。說得具體些,是偶然性和隨機性

70.當一件事取(比如吸煙導致肺癌)決於偶然性時,並不一定表示它是不確定的,只是說它目前是無法確定的

71.世界上的許多事件不能以系統性的因素來完全解釋清楚,至少現在還不能。然而,當一個特定的現象沒有現成的系統解釋的時候,我們頭腦中的概念尋求「設備」往往仍在隆隆運轉,試圖將無意義的理論強加於原本隨機的數據。(星座性格金融分析師等等?)

72.人們有解釋偶然事件的傾向,這一現象在心理學的研究中稱為錯覺相關。當人們相信兩類事件在通常情況下應該一起發生時,就會認為自己頻繁地看到了同時發生的現象,甚至當這兩類事件的同時出現是隨機的,並不比任何其他兩個事件同時發生的頻率更高時也是如此。

總之,即使是面對隨機事件,人們也傾向於看到他們所期望的聯繫。他們在原本沒有規律的地方看到了規律。

不幸的是,這一發現在現實生活中也廣泛存在,並對人們的生活產生負面影響。

73.「我們不得不運用自己原有的知識和期望以獲得對世界萬物的理解。在大多數的一般情景中,這種對於知識背景和記憶的運用讓我們正確地闡釋一些主張,並對此提供必要的推論。但這一強有力的機制在原本沒有承載任何信息的情景中偏離正規。有些是能夠輕而易舉就識別出來的噪音,我們卻不懈地要從中尋找意義。」

——心理學家雷海曼

74.試圖去解釋偶然事件的傾向可能源於我們深切地渴望相信自己是可以控制這些事件的。

75.控制錯覺,指的是人們有一種傾向,願意相信個人能力可以影響偶然事件的結果。

76.人們不懂得隨機性的含義。

人們不能接受個人因素無法影響偶然事件這一事實。

77.公平世界假設

人們傾向於相信自己生活在一個公平的世界裡,在這裡每個人都得到他們應得的東西。

當公平世界假設這一信念被推向極致時,會催生出一些非常有害或是不人道的教條。

固然我們要相信好人有好報、惡人有惡報,但是,偶然性是不偏不倚的,它以完全不同的方式運行:好事壞事都以相同的概率發生在不同人身上。

78.公平世界假設中所體現的對於偶然性的錯誤理解,也助長了其他一些錯誤的民間信念,導致人們容易看到虛假相關。例如「盲人有非常敏銳的聽覺」。

因為這種聯繫能體現「老天很公平」,而這正是人們希望看到的。

79.大多數心理歷史事件存在的問題是,不是它們解釋得太少,而是它們解釋得太多。

對於想要運用心理學知識的外行人來說,理解偶然性這一因素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受過正規訓練的心理學家承認他們的理論只能解釋人類行為變化的一部分而非全部,他們會坦然面對偶然因素。

80.真正的科學家從不懼怕承認自己的無知

81.總之,評價心理學主張的另一實用法則就是:在接受對某個事件的複雜解釋之前,先想一想偶然因素在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82.巧合不需要解釋。

罕見匹配。

懂得在什麼時候避免對純粹隨機因素導致的事件編造複雜的解釋,這是具有實際作用的

——任何找到的因素都極有可能是虛假的真——不過是純粹的偶然性波動的結果而已。

83.在試圖解釋世界上發生的所有事,同時又拒絕承認偶然因素的作用,實際上會降低我們對現實世界的預測能力。

為了減少錯誤就必須接受錯誤。

我們必須接受錯誤以減少錯誤。

統計預測比臨床預測更準確。

某些所謂「洞察力」根本不存在

84,在試圖對每一個不同尋常的事件做出獨特解釋時(就我們目前的知識情況看,獨特的解釋也許根本不可能),我們常常喪失了對更多平常事件的預測能力。

當對行為進行預測時,千萬不要對統計資料置之不理。統計預測也昭示,當對人類的行為進行預測時,錯誤和不確定性將始終存在。

The End

能認真看到這裡的人有福了

@最後一句讓我想起了海森堡的

「不確定性原理」······

PS.

你願意為了科學吃下別人的耳屎鼻涕糞便混合物嗎?

戈德伯格和他媳婦還有幾個志願者吃了。為了更精確地研究糙皮病······

PS

不說精讀泛讀怎麼讀,翻了三遍這本書。不,是先在2017年春手機上囫圇吞棗看了一遍精華縮略版的,衝擊力很大。當然,讓我腦洞大開、三觀重塑的還有與之同時出現的有關「量子學派」的其他書籍內容,比如《量子物理史話》《空釣寒江》《從一到無窮大》《自私的基因》(陳丹青的也介紹過)《批判性思維》《所羅門王的指環》《DNA生命之密》《黑猩猩在召喚》《洞穴奇案》《批評官員的尺度》《公正》《通往奴役之路》《宇宙的琴弦》《時間簡史》《金字塔原理》《大問題》《西方哲學史》《西西弗神話》等。還有一些似乎更加專業的直接翻過去不敢啃了,基礎差,啃不動。以上這些也多數是跌跌撞撞囫圇吞棗過去的,但不得不說,真的讓你眼界大開,思維重組。

於是推薦給學生,現在看的是借的我們班裡的,當然得登記了,準備還了再借一本,嘿嘿。

其實是想買了好好看的,雙十一買了,這本居然給郵寄丟了,正好學生的回來了,先睹為快吧!

關於2017年的年終總結,大致有三塊:讀書、行路、攜手音符。等以後再說(寫不寫不確定)。

關於本書以上內容,有的是原文敲出來的,有的(很少)是自己理解後概括的(還有好多看不懂)。想寫讀書筆記,畢竟容易有個人理解的限制和偏差,所以乾脆摘錄了,嘿嘿,為更科學地宣傳科學。2018,科學中國,當仁不讓,還真的認了自己這個「帶鹽人」了。

人類的認知,或者說科學永無止境。面對浩渺的天地自然、宇宙空間,圖靈說,我們人類的大腦能裝得下多少?不過一碗「涼粥」而已。

今天臘八,你吃臘八粥了嗎?

嘿嘿~

祝福所有!

18.1.24

23:47:4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笑看思想 的精彩文章:

原生態純手工剪紙作品欣賞

TAG:笑看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