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後,蜀中無大將?劉禪時期尚有七位名將,第一不輸軍神
熟讀漢末三國史,有人讚歎於諸葛亮的忠義,為其「出身未捷身先死」而唏噓不已;也有人否定他的能力,認為正是他不顧蜀漢的實際情況,堅持連年北伐,又不會培養人才,最終導致了蜀漢的衰亡。的確,諸葛亮去世之後,蜀漢的武將中,再也無人能與曾經的五虎將並肩,唯一一個可能成為蜀漢頂樑柱的魏延,也因他臨終前的安排,死於內亂。但是蜀漢後期,沒有武將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並不代表當時沒有名將,其實在諸葛亮去世之後,蜀漢能夠拿的出手的名將,足足有七位,他們雖名聲不顯,但是能力與戰績,絕對不容小覷。這七個人分別是誰呢?
第七名:向寵
讀過《出師表》的人,對向寵這一名字,一定不會陌生,因為他不但得到了諸葛亮的賞識,還被劉備「稱之曰能」。夷陵之戰的時候,他隨軍出征,在蜀將或死或降,蜀兵死傷無數的情況下,他不但全身而退,還保全了自己的部曲。《三國志》記載道:「秭歸之敗,寵營特完。」所以諸葛亮認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事,必能使行陳和睦,優劣得所。」如果他沒有早逝於平定南蠻的戰爭中,一定能夠在三國角逐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第六名:吳懿
吳懿原本是劉璋的部下,在劉備入川之時投降,並將自己寡居的妹妹,嫁給了劉備。如此以來,他雖然算是皇親國戚,但是他身居高位,憑藉的並非裙帶關係,而是真實能力。在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他就曾與魏延一起,大敗曹魏將領費曜和郭淮。在魏延被斬殺之後,他則開始代替魏延鎮守益州的門戶漢中。能夠有此成就,可見他的能力不弱。
第五名:傅僉
傅僉是蜀漢忠義之士傅肜之子,當初傅肜在夷陵之戰中,誓死不降吳,留下了千古英名。傅僉則完美的詮釋了「虎父無犬子」這一名言。當初曹魏兵分三路伐蜀,他受命擔任關中都督一職,抵禦敵軍。然而與他一同守城的馬舒卻趁機投敵,導致了魏軍長驅直入。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傅僉並沒有放棄抵抗,而是拚死力戰。雖然他在此戰中陣亡,而且沒能保住城池,但是他的忠義與勇武,卻是不容置疑的。據《漢晉春秋》記載:「僉格鬥而死,魏人義之。」
第四名:廖化
說起廖化,可能大多數人,都會想起那句「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認為此人是個無能之輩。其實不然,這句話的本意是說,廖化年紀很大的時候,依舊在戰爭上拼殺,而且擔任先鋒一職。先鋒這一職位,非常重要,不但要深得主將信任,還需要有勇有謀。廖化年過七旬,依舊能夠擔任此職,可見其能力。另外他在關羽被擒殺之後,能夠通過詐死逃過一劫,並千里走單騎,回到蜀漢,傳遞消息,也證明了他頗有謀略。
第三名:張嶷
張嶷,字伯歧,是巴郡人氏,早年他曾在山賊入侵的時候,背著縣長夫人逃亡,贏得了勇武之名。加入了劉備陣營之後,他則多次單獨領兵,平叛有功,後來成為了無當飛軍的統領。無當飛軍是蜀漢最精銳的部隊,他能夠統領這支軍隊,可見其能力之出眾。
可惜他最後一次出征的時候,已經年老體弱,而且身患疾病,所以在掩護姜維大軍撤退的時候,被敵將斬殺。然而假如他死而有靈,一定會認為自己死的不虧,因為他與自己的部曲,拚死力戰,不但成功的完成了掩護大軍的任務,還全殲了數倍於自己的敵人。
第二名:王平
王平原本屬於曹魏陣營,在曹操與劉備爭奪漢中的時候,他曾為位列五子良將之一的徐晃作嚮導。不過後來曹軍失利,匆匆撤退,當時還是一個無關緊要之人的他,慘遭拋棄。這等情況下,他果斷轉投蜀漢,並被劉備封為牙門將。沒想到這個被曹操遺落的人才,在蜀漢立下了赫赫戰功,第一次北伐的時候,他隨馬謖一起守街亭,期間他不但試圖勸阻馬謖的錯誤決策,還在馬謖軍潰敗的情況下,保全了自己的部曲。
後來魏延和吳懿相繼去世,他擔任了漢中的守將,接過了守衛蜀漢門戶的重任。當曹魏名將曹真,率十萬兵馬前來攻打的時候,僅有三萬人馬的他,不但沒有敗退,反而讓魏軍有來無回,真正實現了魏延當年那句,「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的豪言。
第一名:羅憲
曹魏兵馬三路伐蜀的時候,羅憲還駐紮在永安,當時他的頂頭上司閻宇,以救援朝廷的名義,徵調走了大部分兵馬,只給他留下了二千人手。後來蜀漢滅亡,益州一片混亂,身為旁觀者的東吳,便打算趁機分一杯羹,即以救援蜀漢的名義,想從永安進軍入川。看透了東吳野心的羅憲並沒有上當,他堅守城池,不放東吳兵馬入城。
東吳見軟的不行,便打算強攻,可是東吳太小瞧了羅憲,第一批領兵前來的盛曼敗了;第二批領兵前來的名將步協敗了;最後身為陸遜之子的軍神陸抗,親率三萬大軍前來,也沒能奈何的了他。在東吳的不斷攻擊之下,蜀憲憑兩千兵馬,竟足足堅守了半年之久,直到曹魏派人來接管永安。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三國志》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關羽有「武聖」之稱,為什麼在民間,他的武藝排名在典韋之後?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