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書狀元胡平法講兩宋台州藏書之盛,品評藏書達人故事
▲讀書會上,胡平法為書友鑒定民國古籍版本,並現場解讀。 單露娟攝
□講述胡平法 □記錄單露娟
浙江是全國著名的藏書大省,台州的藏書歷史在浙江省內相對來說稍遜一籌。但是,在兩宋時期,台州的私人藏書十分興盛。1月7日下午,台州市藏書狀元胡平法先生做客千禧讀書會,向書友們娓娓道來兩宋時期台州著名藏書家的故事。
台州的藏書歷史可以追溯到隋朝。據我現在可以找到的文獻來看,台州最早的藏書是天台山國清寺藏書。隋開皇十八年(598),隋文帝賜給天台山國清寺佛經一藏, 國清寺由此開始藏經的歷史。
到了兩宋時期,受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影響,台州私人藏書興盛起來。南宋的台州,還被稱為「小鄒魯」——文化興盛之地。
據統計,台州兩宋時期的私人藏書家有29位,其中不乏大家,像劉倓、陳昺、李庚、王汶、陳恢、賈似道等6位藏書家的藏書都在萬卷以上。在那個年代,藏書萬卷以上是非常了不起的。
那麼台州的私人藏書為何這麼興盛?項士元(1887-1959)先生在《浙江歷代藏書家考略》里說:「台州在宋,號稱輔郡,南渡以後,北方名公巨卿來此隱遁者,更復不少。因之藏書之盛,視他處為盛。」
此言不虛。「名公巨卿」南渡為台州帶來了人才、財富、技術和文化,促進了台州的發展。那時候的台州有多繁華?《嘉慶大平縣誌·雜誌》有記載:「江南多富家,水田亘阡陌,美木數萬章,家僮千百指,垣屋周遭,撞鐘列鼎,所居資地與公侯相埒。」台州富人的生活質量與「公侯」有得一比。經濟發達,帶動文化繁榮。南宋時,台州的藏書家遍布各縣。
再者,在北宋的時候,台州的造紙術就很有名了。南宋《嘉定赤城志》對「紙張」作了明確記載:「今出臨海者曰黃檀,曰東陳,出天台者曰大澹,出寧海者曰黃公,出黃岩者以竹穰為之,即所謂玉版也。」 連蘇軾都稱讚說:「呂獻可遺余天台玉版,過於澄心堂。」他覺得我們天台的玉版紙比當時很有名的澄心堂生產的紙張更加好。
當時台州好幾個縣都在生產紙張,品種不少,質量上乘,並且形成了規模。
造紙業的發展使台州成為浙江12個雕版印刷中心之一。這又為版刻書籍的盛行和私人藏書提供了最基本的條件。著名的刻書家有唐仲友,他擔任台州知州時在台州刻了606本宋刻本。
想想看,台州經濟條件好了,紙張可以自己生產,印刷水平又高,圖書印刷便多起來,讀書人也隨之多起來。
讀書人多起來不是說說的。北宋初年,台州開始建立州學,各縣陸續建立縣學。南宋嘉定年間(1208-1224),台州州學、縣學共有學田2814畝、地1888畝、山3514畝,教育經費相當充足。除了公辦的學校,還有私辦的學館、私塾,台州一時間書院林立。
學風興盛後,參加科舉考試的人也多了。多到什麼程度呢?《嘉定赤城志》里有相關記載,嘉定年間科舉考試,在台州的考場里,參加考試的學子最多時達萬人左右。當時台州總人口是31萬人,這相當於31人中就有1人蔘試。南宋152年間,台州中進士550人。
這一切都為台州私家藏書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再加上寓居台州的知州、藏書家尤袤等人的推動,台州私人藏書大增,藏書家隨之湧現。
項士元先生認為,在台州歷史上最早的著名藏書家是北宋時期臨海的陳貽範、陳貽序兄弟。
陳貽範,字伯模,北宋臨海松里(今臨海市白水洋鎮)人。他曾經就學於胡瑗門下,後來又拜陳襄為師,是古靈學派代表人物之一。現在很多人都知道陳貽範是藏書家,但不知道出處在哪裡。事實上明代金賁亨在所撰的《台學源流》里明確記載到「伯模好聚書」。
陳貽範晚年時還建起了慶善樓,這是台州歷史上最早的藏書樓。它從北宋開始一直世代相傳到明朝,非常了不起。現在很多地方認為「慶善樓」就是「萬卷樓」,這是錯誤的。「萬卷樓」是陳貽範的後裔陳孚建造的。
陳貽範除了好藏書,據《宋史·藝文志》《浙江通志略》《國史經籍志》記載,他還撰有台州歷史上最早的藏書目錄——《穎川慶善樓藏書目錄》3卷。
陳貽範的弟弟陳貽序,字叔倫,生卒年不詳,項士元《浙江歷代藏書家傳略》錄有他的名字。
陳貽序的藏書事迹目前還沒有找到,不過他的兒子很有名,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陳克。他曾與人合著《東南防守便利》3卷,提出「立國東南,當聯絡淮甸荊蜀之勢」的抗金戰略思路。
在所有藏書家中,貢獻最大的是臨海人李庚。陳振孫在《直齋書錄解題》中說他「家藏書甚富」。李庚著有《詅痴符》20卷,民國《台州府志》記錄了樓鈅為他作的序,序中說他「藏書萬卷」。
那麼,李庚最大的功勞在哪裡?他不僅是台州第一位有史實記載的藏書超萬卷的藏書家,並且是最早開始搜輯台州文獻《天台前集》《天台續集》的人。臨海另外兩位藏書家林師蒧父子後來也參與其中。現在這部書已經成為存世最早的中國山嶽詩文總集。
受李庚影響,台州人的藏書明顯具有喜歡收集鄉賢著作的特點。
兩宋私人藏書還有個特點就是注重傳承。像謝深甫謝氏一族是家族傳承,像徐中行和徐庭筠、林師蒧和林表民、陳昺和陳耆卿皆父子傳承。
徐中行是理學家,朱熹在參拜他的墓時為他題詩「道學傳千古,東甌說二徐」之句,又稱他「家富五車書」。陳昺藏書萬卷,他的兒子陳耆卿(1180-1236)利用家中豐富的藏書,著述很多,其中《嘉定赤城志》被稱為中國地方名志。
相比較其他藏書家,林家父子的藏書事迹可以說非常感人。林師蒧是個什麼樣的人?他號稱四朝布衣,是個平頭百姓,因為家裡貧窮,把能賣的東西都賣掉去買書,最後好不容易藏了幾千卷書。南宋的名臣王居安為他的書房題榜叫「康吉堂」。林師蒧死後,著名江湖派詩人戴復古為他寫了一首詩:「博雅林夫子,陰居城市中。家貧書甚富,學苦字尤工。四海交名勝,諸文辨異同。」
林師蒧更了不起的是他有一個好兒子林表民。林表民繼承乃父之風,熱衷藏書,勤奮好學,青出於藍。陳耆卿在《竹村居士林君墓碑》中說他「家儲書益富」。好友吳子良有一次過訪「康吉堂」,見堂內「環顧皆書也」。戴復古稱他「風月三千首,圖書四十車」。他與戴復古、吳子良、王居安等人都是好朋友。
當然,除了上述的藏書家,兩宋時還有很多其他藏書家,像同屬今溫嶺市的戴柔伯和黃石,寫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蟋蟀的專著《促織經》的賈似道,編撰《資治通鑒音注》294卷及《釋文辯誤》12卷的胡三省等,他們對台州的社會發展都做出了貢獻,許多保存現今的珍貴典籍正是通過私家藏書這一綿延不絕的渠道得以保存和流傳。
(宋刻本圖片來源於網路)
好讀版編輯丨包建永
微信小編丨陳洪晨
TAG:專副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