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訊科戎國強:「通信+金融」的模式使用戶的行為產生商業價值
專業的行業新聞及深度報道,不容錯過
━━━━━━
如何消除用戶對數據安全的擔憂?「通信+金融」的模式如何變現?面對逐漸收緊的監管政策,「通信+金融」模式的產品如何抵抗政策方面的風險?
近期,36氪與戎國強進行了一次對話,聊了聊平安訊科當下快速發展的情況以及他對移動互聯時代的洞見。
平安訊科董事長戎國強在眾多商業WiFi創新企業中可以算是個」另類「。年近60的他每天的工作狀態卻依舊像年輕時一樣忙碌。為了節省時間,經常選擇清晨和夜晚的航班往返上海和深圳兩地。「深圳飛上海6點起飛,落地了還能和同事開個會。上海飛深圳一般在晚上7點以後,不耽誤白天的工作時間」。
這種對時間把握的精準度是戎國強秉持著「一路奔跑」價值觀的體現。在他的內心深處,需要做判斷的事情在了解情況後就得立即處理。否則,「就會放心不下」。
同樣的,在商業WiFi變現道路探索上,他也從未停止「奔跑」。戎國強曾擔任集團信息總監,在擔任平安訊科董事長之後,他開始思考在WiFi這個看似微小的流量入口上,實踐「通信+金融」模式的可能性。
在平安訊科之前,不少商業WiFi企業已經開始變現模式探索。
從早期的前期賣設備,後期收取運維費用的「硬體+軟體」的模式,再到「內容+顯示屏」的媒體模式,發展到現在大互聯網平台以WiFi為入口、獲取用戶流量與數據的模式。商業WiFi一方面有效挖掘了潛在用戶,但另一方面,巨大用戶流量所帶來的商業價值的有效性也一直是商業WIFi提供商所焦慮的問題。
而平安訊科從成立之初瞄準的即是眾多商業WiFi不曾切入的領域:金融。平安訊科公司董事長戎國強曾在2014年《顆粒的力量》一文中描述他對移動互聯網時期個體行為價值的判斷。他認為,由於當下移動互聯很好地解決了終端個體的唯一性的技術實現以及普及,每一個個體單位的「行為」的尺度(即「顆粒度」)有進一步被細化的可能。
他提出「顆粒」個體被細化的數據是可被提煉併產生商業價值的。「我們可以推倒出這樣的一個過程,『行為數據化-數據信息化-信息流量化-流量貨幣化』,這讓我們今天的『通信+金融』的模式變成可能。」
按照戎國強的理念,平安WiFi項目經過兩年的發展,已經完成了早期的用戶積累。其作為工具和網路入口的屬性已經逐漸完善。「用戶在不斷上網中已經接入並完成轉化,實現了對金融產品及其他電影、娛樂等相關衍生產品的消費」。
根據公開資料,2015年1月,平安子公司平安科技的孵化項目「平安WiFi」上線,截止2016年,用戶數突破8000萬;2017年3月,光啟集團入股,投資5.5億,平安訊科作為獨立的法人子公司成立,獨立經營與核算;2017年7月,「平安優聯」上線,在此前產品「平安WiFi」上進行了多維度的升級。
現在看來,」數據營銷平台」這一模式被眾多商業WiFi企業所應用。不過多是集中在優惠券、精準的消費品廣告等推送上面。在金融領域應用則寥寥無幾。一方面,金融產品的擔保風險較高,一般的商業WiFi運營商也沒有相應的產品。另一面,數據安全一直是商業WiFi運營商被詬病的問題。
如何消除用戶對數據安全的擔憂?「通信+金融」的模式如何變現?面對逐漸收緊的監管政策,「通信+金融」模式的產品如何抵抗政策方面的風險?近期,36氪與戎國強進行了一次對話,聊了聊平安訊科當下快速發展的情況以及他對移動互聯時代的洞見。
以下為對話內容:
金融互聯網與互聯網金融
36氪:平安訊科目前的業務模式大概是怎樣的?
戎國強:用戶通過平安優聯的APP連接被檢測到智能且安全的WiFi,不需要打開商家網頁或輸入密碼。在沒有WiFi及WiFi信號不穩定或存在安全隱患的情況下,則會優先選擇平安流量實現上網。
據此,我們會根據用戶的使用行為來進行數據分析,實現精準推送。不同化的場景,會實現不同的服務推送。例如,用戶在等候高鐵、航班時,我們會推送一些視頻、音樂;在商場、咖啡廳的場景中推送一些優惠券等信息。這些用戶對於平安的金融徵信產品,是非常可貴的數據。在進行數據脫敏後,我們可以為用戶推薦平安集團相應的理財產品。通過動態收益的調整將價值反饋給用戶。
36氪:如何理解」動態收益「?
戎國強:假設明天早晨9點我們發售一個理財產品,這個產品預約有1000個人。第一個人買了以後標準利率是4%。按預約順序排隊,用年化利率的0.1%分給前面的一個人,第9個人拿出0.1%除以9分給前面每個人,1000個人的0.1%分給前面999人。這樣每個人的利率是不一樣的,就是「動態收益」。
試想一下,這樣的情況在銀行櫃檯可以實現嗎?是不能的。因為線下每位客戶的利率是固定的。什麼是「互聯網金融」,一個產品在線下櫃檯能買到,在網上也能買到就是金融互聯網;一個產品只能在網上買不能在線下買到,才是真正的互聯網金融。
而這個產品具有一定的風險性,越早買的人就為後面購買的人樹立了榜樣,榜樣產生了價值,獲得了比後面購買的人更高的收益。
這裡牽扯到移動互聯網的三個基本特點:
第一,可進行最小單元的獨立編碼;
第二,信息交換成本趨向於零。
第三,極具群體效應。這個產品在櫃檯上沒辦法銷售。在網上銷售的效率高,總體銷量也不低。而風控的方式和規則與傳統金融產品都不一樣。
這就是互聯網金融的本質,變化在於把」移動互聯特徵「融入進去。傳統金融產品可以把互聯網作為渠道,但是傳統本質沒有變。他還是原來的風控機制。互聯網金融可以把風控模式改了,組合也改了。
36氪:與傳統金融行業的風控相比,有何不一樣?
戎國強:金融的核心在於風控,風控的要義在於解決信息的不透明。在傳統的金融行當,比如銀行業,存款方和貸款方是永遠不見面的。而動態收益讓存貸方見面,和我們的平台形成一個三角形。風險變成可追溯的、可把控的、甚至是可以讓存款人來監督貸款人的貸款情況,將風險轉移到第三方上。
「通信+金融」的模式,WiFi只是提供了行為。比如在平安優聯APP上,你連接了8次WiFi,那麼相比別人,可以給你加息4.0。用戶使用的連接頻率越高,其獲得的收益也就越高。傳統金融行業的風控是靜態式、過去式、心形結構的。而我們現在把它變成將來時、動態的風控。
36氪:剛才說的主要是C端的變現邏輯,那麼B端的變現邏輯是怎樣的?
戎國強:在B端,動態收益和由此產生的動態金融模型也可以發揮作用。這個模型是平安訊科的專利,可以根據用戶及商家的實時變化為其金融服務實現增信。
B端商戶加入AP之後,平安訊科會為其提供路由器和後台軟體,把後台數據打通,以此了解商戶資信、用戶情況、日常流水等運營狀況,來判斷是否為其金融服務,比如貸款或理財,而每家商戶不同的資信狀況決定了具體金融服務的價格。
36氪:在WiFi工具入口推薦產品,如何保證用戶的數據安全?畢竟讓一個用戶通過WiFi工具入口購買理財產品還是有點難?
戎國強:我之前是做通信的,也是平安集團信息安全總監。從觀念上來說,我們需要建立起從「防範到感知再到響應」的三位一體的安全體系。
以前的「圍牆」式的防禦體系早已不適應現在個體、顆粒為單元的小邊界內的發展。所以需要我們動態調整」圍牆」的大小,想做到動態邊界,則需要實時的感知安全威脅。想實時的感知威脅,則需要「感測器」,也就是各種獲取數據的設備。
一旦圍牆被突破,防線只有後退,即安全響應這道防線來保護組織的安全。當然這裡的響應不僅發生在「圍牆」被突破之後,應該是貫穿安全防護整個生命周期的,而且包含了對內和對外兩個維度的操作。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