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治禪修昏沉與散亂的三種竅訣:專註瑜伽、自解瑜伽、離戲瑜伽

對治禪修昏沉與散亂的三種竅訣:專註瑜伽、自解瑜伽、離戲瑜伽

特別提示:本文節選自阿知仁波切著作《覺知當下》。該書是本博主目前為止看到的最佳禪修指導著作,文字非常簡練,脈絡甚是清晰,無論對初學者還是有一定禪修經驗者都具有極大的指導價值。

《覺知當下》(連載三)

三、禪修基礎竅決——三種瑜伽

昨天有人問到:產生念頭的時候怎麼辦?如果等到念頭結束再安住,那很難等到一個「結束」的時候。

我們這顆心,無始以來已經形成了習慣,要麼處於散亂中,要麼處於昏沉中。完全不昏沉、不掉舉,在清醒的狀態中安住是從來沒有過的。讓它想的時候,它想不出什麼,也想得不詳細、不周全。比如觀想的時候,觀想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會散亂,或者不知不覺就昏沉了,本尊的樣子、手中拿法器、穿的服飾等等,完全觀想不清楚。而我們不讓它想的時候,它非得要想,剎那也不停歇,一定要東想西想。它就像一匹完全沒有被降伏過的野馬一樣,要想騎這匹馬,就一定要先降伏好,不然的話肯定會出問題,也肯定沒辦法到達自己的目的地。

業力的因是什麼?煩惱是從哪裡產生的?就是從心中產生的。從「心」中產生的煩惱,通過「口」中念咒可以把它滅掉嗎?可能暫時會有效果,但不是根本法。從心裡產生,應該從心裡去滅掉,這才是最根本、最直接的,所以禪修非常非常重要!

誦經持咒是有功德,但相比起來禪修功德更大。佛經中記載:如果是完全進入狀態的禪修,在一滴水從鼻尖掉落到下巴的剎那間安住,其功德與持誦任何咒語一億遍的功德是完全一樣的。因此,我們要重視禪修,並且要升起信心。沒有信心,無論是世間法,還是出世間法,做任何事情都不會成功。

有三種方法可以對治昏沉與散亂:一是「專註瑜伽」,二是「自解瑜伽」,三是「離戲瑜伽」。這三種方法,以修「專註瑜伽」和「離戲瑜伽」為主。

(一)專註瑜伽

什麼是「專註瑜伽」?就是在妄念紛飛的時候,非常猛烈地斷掉所有妄念的當下,安住在目標物上面。非常地專註,注意力非常集中,專心致志、一心一意、全神貫注來安住。

感覺昏沉的時候也可以修「專註瑜伽」。什麼是昏沉呢?就是安住在目標物上,明覺不是很清晰、透徹,心雖然沒有離開目標物但稍微模糊,這個是細微昏沉。這時如果不控制的話,就會完全模糊,心沒有離開目標物,完全愣在那裡,這個是粗大昏沉。遇到這種狀態的時候,必須修專註瑜伽來對治。這個時候,要用正知正念來監督,身體的肌肉、經絡緊繃起來,以使自己的精神緊張、注意力集中,這樣就不會昏沉。相對來講,昏沉比散亂容易對治。

妄念強烈的時候,斷掉它,能安住一會兒,馬上又會產生妄念,這個時候要不斷重複地修專註瑜伽。比如,你可以在比較好的狀態中安住一分鐘,一分鐘後妄念就生起來了,這時要在不到一分鐘的時候,主動去打斷安住狀態,然後馬上又重新安住。你主動打斷時,是處於比較好的狀態,這樣你重新安住時,也比較容易立即回到那種狀態,可以銜接得上。

假如我們不主動斷掉安住的狀態,那一分鐘後,妄念就會生起。這個時候我們再斷的話,斷掉的就是妄念,而不是安住。這樣再重新安住的話,這個安住與前面的妄念銜接不起來。主動打斷,然後立刻重新安住,如此反覆。比如坐十分鐘,可以主動打斷幾十次。這樣修下去,可以安住得久了,就慢慢減少主動打斷的次數。比如兩分鐘斷掉一次、三分鐘斷掉一次等等。

(二)離戲瑜伽

修專註瑜伽的時候,可能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就是我們越專註、越散亂,它們兩個像鬥爭一樣。這個時候,我們就不要再繼續修專註瑜伽了。此時完全放鬆我們的身、心,心想怎麼樣就讓它怎麼樣,隨心所欲。不管它妄念紛飛也好,不妄念紛飛也好,安住也好,不安住也好,不管怎麼樣,都不妨礙、不控制它。

但是有個前提,就是用正知正念從側面來監督它,這個狀態叫「離戲瑜伽」。什麼是正知正念呢?知道做什麼、幹什麼,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叫正知;念念不忘就是正念。

要側面監督,而不是正面監督。正面監督就造成了干擾,一心一意地想著它是不對的。什麼是側面的監督呢?就是很輕微、不明顯,但心裡有一個監督的成分。比如警察抓壞人,如果現在就抓他,證據不足,那我就繼續觀察他。如果正面監督,把他看死了,他肯定不會去做壞事。我們就眼睛看著其他人或者其他的地方,而注意力卻放在這個壞人的身上,像這樣就是側面的監督。

有時候是時時刻刻監督,有時候只是偶爾監督一下。就只是監督而已,不妨礙、不控制它。我們監督它,妄念跑一會兒,自然會回來安住。妄念紛飛就是「戲論」,自然而然地離開了戲論,所以叫「離戲瑜伽」。

(三)自解瑜伽

第三個「自解瑜伽」什麼時候修呢?假如一個念頭一而再、再而三,反反覆復想起來的話,適合修「自解瑜伽」。

念頭生起來,我不隨著它走,也不妨礙它,就是看著這個念頭,這樣念頭不可能長久,念頭就會剎那生起,剎那滅掉。也不是我故意把它消除的,它自己自然會滅掉,我在滅掉的當下安住。生起來,看著它;滅掉了,也看著它,就是這樣來安住。念頭自己把自己解決了,所以叫「自解瑜伽」。

這三種方法,造作的成分非常大,但我們作為凡夫、初學者,需要造作和執著。為什麼呢?就像宇宙飛船一樣,在擺脫地心引力之前,一定要有一個火箭的推動力,擺脫地心引力之後,就不需要推動力了。

又比如我們要過一條河,過河的過程中是需要船的;而到達河彼岸後,就一定要放棄這艘船,不放棄的話也是不對的。同樣的道理,剛開始我們的心完全不造作、不執著的話,就安住不了,慢慢修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可以消除造作的成分了。

禪修初期,即使是下座時活動也要輕柔、緩慢,這樣容易保持明覺。如果在寂止修得不穩固的時候,劇烈活動會破壞明覺的狀態。狀態被破壞再想重新恢復,就比較困難了。

當我們修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要故意劇烈活動,來檢驗我們修得是不是穩固。如果發現還是會影響到明覺,就停止劇烈運動,繼續按照原來的方法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湖心亭看雪客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感恩菩薩5次夢中點化,讓我走出感情的陰霾

TAG:湖心亭看雪客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