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問西東》:管他什麼時代,都別讓追求的心涼下來
《無問西東》相關影訊
寫影評,我不總去著眼於影片的意義,因為電影的意義,並不只在於其極力想傳達出的東西;也不去給一部電影貼標籤,因為沒有具體的衡量標準,不同履歷不同年齡段的人們觀感想去甚遠。
看《無問西東》的時候,有整場引爆淚點、痛哭流涕者,亦有緘默無言,黯然失神者。
所以啊,沒人能輕易評判這部電影的好或爛。
那為什麼會影片中相距甚遠的人物會觸動我們?
僅僅是令人潸然淚下的悲慘遭遇,或令人動容的英雄事迹嗎?
說句實話,《無問東西》精心渲染的一個個戳心片段都並沒有真正戳中我。情懷和基調都出來了,可我落了眼淚,反而是因為聯想到自己。
也許家國大義、恩怨情仇我們都看膩了,而戰爭年代又離我們太久遠,再血氣方剛的青年,沒有一個適合的時代背景,熱血沸騰幾次也就涼了。而一成不變,能一擊即中的,往往是我們對當下自己的一種感嘆。
我們知道,該片為百年清華校慶所制,一定程度上再現了中國近代的教育史詩。引領與傳承,是那個時代教育者的信條;求知與報國,是那個時代知識青年的價值追求。正如影片中陳楚生、黃曉明那兩段所刻畫的那樣,要到國家需要自己的地方去奉獻青春。想想吧,那時需要你矢志救國,需要你勇於犧牲;而現在……需要你考試鑽營,需要你投機競爭……聽到那些令人肅然起敬的逝者名字,我確實為民族感到自豪,可是,更感到扎心。
我們的社會與我們的教育息息相關
因為我們的教育變樣子了。
與教育者是脫不了干係的,與教育環境也息息相關。老師教書,少了價值觀的引領,多了對考試的鑽研,少了對知識的敬畏,多了對金錢的勢利。中國教育被代代傳承下來,在借鑒和發展過程中始終保守,一次次高喊著素質教育口號,卻又堅信「應試」是不二法門。而且我們當代大學生就身處其中,每一個還都是最平凡的存在,就如洪流中的一滴:縱可以溯流而上,但終不可能逆轉時代的大潮。
更扎心的是,我們的心理也變樣子了。
拼死拼活上了985,211,然後彷彿自己頭上就多了一頂精英大學生的帽子,不到走投無路之時,便很難再去低頭。
沒考上就破罐子破摔,反正周圍沒人學習,享受著安逸,又操著閑心。
少有人談理想,有也只是想想。
沒經歷過多少了世事滄桑,卻深諳世事變化無常。
更想得開,更佛系了,也更沒了追求。
越發不願意多想未來的事,也許因為根本不知道怎麼面對。但這樣可以暫時逃避某種殘酷的現實,也圖得一種安逸。
我們很難相信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
所以啊,教育者在混,我們也在,追求的心都要涼了。
《無問西東》中理想式的志向與信仰,出現在熒幕上,出現在小說里,恰如其分。但我們很難去相信它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當然它觸起了一絲漣漪,也激起了一腔熱血,但很快就會回歸平靜,一切如初。
誰讓大家現在都吃穿用度不愁,學業荒廢不顧,想著及時行樂,裝作看淡世事,實際上只是換一種方式繼續迷茫。然後目睹著眼前越陷越深的自己,心底泛著厭惡與無奈,卻又出乎本能地接受了現狀。
「人生最大的恐懼,是沒有方向。」
不知道誰說的,卻很有道理。18-22歲正是一個人去嘗試人生種種的絕佳時期,精力旺盛,一腔熱血,可為什麼中國大學生普遍找不到方向?
你們可能會說我們太平盛世,不再有戰爭年代那樣明確而篤定的方向了。
可把不作為的鍋給這個時代背,對不起,時代不背。換了時代,也未必能將這樣的你們磨礪成器。
所處的背景確實不同,可求的知不曾改變,赤誠的心不曾改變,也不能改變。
我們到底想要怎樣的人生
不是說每個人都要揣著一顆存天地、系家國之心,畢竟為集體價值做貢獻不一定就是個人價值所在。可青春倉促,可能還沒來得及想好怎麼過一生,便失去了。當務之急,我們到底應該怎樣做。
「我應該做什麼?」
「到底什麼值得我追求?」
這樣的聲音會從四面八方由你而生,向你而來。
我想求學求知,尋一張安穩的書桌。
我想去感受書本帶來的精神上的充實與幸福還有靈魂深處對自己生命價值的認同。
我追求的心還沒徹底涼下來。
這只是我所想,也會是我所做。你當然可以把「書本」一詞換掉,但都請對你自己真實。真正對生命的思索,需要自己去完成。因為這都是你自己的事情,別人不能動搖你的追求,更不能左右了你的追求。
再者,請你記得。
我們要對得起我們的這顆心
善始善終,也是每個人應該具備的能力。
在你選擇與別人不一樣之前,就要思考自己以後擔不擔得起這份志向、對不對得起這顆心。你一次次直面自己和外界影響時,又能否矢志不渝。我們時代這樣的青年太少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在很多人眼裡只是偉人的一句箴言。少有人走的路,會更艱險不易。
如果選擇了,那就不加掩飾地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用自己的行動去證明吧。感謝你的勇敢,世界上又多了一個選擇了自我價值,決定聽從「我」心的人。
當然如果你選擇與其它人一樣,那也沒什麼不好。人各有志,只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我們沒有資格評論,只能在這裡給予尊重與祝福。
在這裡相信年輕的你們總能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熒幕里的他們如此真實,也願屏幕前的你能有所啟迪。
趁還來得及,別讓追求的心涼下來。
文案:董澤雯 排版:京小西 一個95後的發聲平台
微信公眾號平台:i千尋
一諾千尋 陪伴是最深情的告白
TAG:一諾千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