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00多年的優秀傳統,卻被乾隆毀掉,之後被歐美廣泛接受!
時代在發展,中華文明也一直在發展。我們不否定其中會有些許糟粕,但我們必須承認,其中更多的必定是優良傳統。一路走來,也有不少優良傳統被認為毀掉,只是如今的我們不知道罷了。
清之前,無論是哪個大臣,奏章一發,整個朝堂便無人不知。這一點到了清朝就變了,特別是雍正時期,直接被「密折制度」替代了。
今天古大爺要說的是一個流傳兩千多年被乾隆廢掉的優秀傳統。這個傳統卻深入歐美人的思想。
我們都知道,很多思想都是來自於春秋戰國時期,也正是在這時候,一個流傳2000多年的傳統誕生。《論語?衛靈公》中寫道:「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後面半句「不以人廢言」直接影響了2000多年人們的思想與行為。
這句話主要說的就是,不能因為人的身份地位不高就不重視他的話,就忽略這個人提出的正確觀點。一個人的品行不行,不代表他的觀點就是錯的,不代表他沒有才華。
這一思想在曹操身上表現得最為明顯。曹操認為,在亂世,只要有才、會治國就能用。歷史對秦儈等人的評價也並非一棒打死。可能你會說:「怎麼我就沒發現他們有啥好的地方?」那主要是因為你知道的都是不好的。
是什麼時候開始,這樣「不以人廢言」的思想不再有?答案就是,從乾隆開始。錢謙益是清初詩壇的盟主之一。而乾隆非常不喜歡他,覺得他只有才卻沒有品行。之後乾隆還專門在諭令中寫道,錢謙益人品不行,文章哪還有光。
乾隆徹底否定了錢謙益的為人,並且按照乾隆的思維,他的文章也沒有「光」了。這是典型的以人廢言。自此,便有了「以人廢言」的思想。在文字獄的背景下,這思想瘋狂傳播。
可能你會說,就是在乾隆之前,也肯定是存在以人廢言的。這不可否認,但要注意的是,整個社會思想還是不以人廢言!而當乾隆那麼說之後,影響就特別大了。
現在西方就是「不以人廢言」的思想。絕不會因為一個人品行有過污點就否決他的一切。「不以人廢言」和「以人廢言」兩種思想,你更贊同哪一種呢?
TAG:阿密特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