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舊文:耕讀傳家

舊文:耕讀傳家

(網上找的圖片,與文章無直接關係。)

晚上與同事一起吃餃子,邊吃邊聊。

同事談起農村門樓上的牌匾,比如「耕讀傳家」等等,感覺特有味道,也算是一種家風或文化傳承。如今在城裡住單元樓的,門太小,不方便懸掛牌匾,這種古意便沒有了。

我有時在村裡閑逛,也喜歡看別人家門樓上的牌匾文字。就是在城裡頭,一些小巷子小衚衕裡頭,有院門的,往往也有這種牌匾遺留。不同時代的房子,往往帶著當時的文化風格。門首的文字也一樣,能看到時代的變遷。比如,我曾經在一個村的老房子門首,看到「興無滅資」「鬥私批修」等字樣,一看就知道是文革時代的。民國以前的房子,文字便古雅,比如有「惠迪吉」「錫九疇」「敬篤」等等。

寫「耕讀」的也不少。我家上世紀八十年代蓋房子,門樓上就寫了「耕讀」二字。也不知是誰的手筆,正楷,用水泥製作,刷上紅油漆,十分鮮亮。2004年,用九出生前不久,也不知是啥原因,門樓上的「耕」字忽然掉了。我心裡暗笑,也許是下一代沒有耕田的了。「耕」字雖然掉了,但水泥的痕迹仍在,字樣是清楚的。後來父親把剩下的那個「讀」字也弄掉了,照著痕迹用油漆重描了一下,還是完整的「耕讀」二字。

大伯家的門樓比我家晚蓋一半年, 卻寫了三個字「耕讀第」。這次我知道,是村裡趙老先生的手筆,不過因為趙老先生年紀大了,字寫得不如以前遒勁。那個門樓存在了不知多少年,後來堂弟重新蓋房子,門樓也重蓋了,那三個字也就沒有了。後來題的什麼字,記的不清楚。

凌宇大哥家的門樓,就在公路邊,題的是「耕讀傳世」四個字,也是水泥製作,但字是豎排的。他們村可能有一種書法傳統,寫顏體字的人多,那幾個字就是顏體,特有味道。多年前在網上讀太原人寫的晉南遊記,說乘長途汽車路過永濟的清華村,看路邊門樓上寫著「耕讀傳世」的字樣, 立即感覺古風朴面。我看到這裡便暗笑,這不是咱們親戚家嘛!

近多年,村城城裡的門樓都喜用彩色瓷磚裝飾。門樓上的字樣也都有燒制好的,主家選一種自己喜歡的詞就行。本來我也不討厭這些新生事物,但這些瓷磚燒制的字樣,有些還好,有些就怪模怪樣的。說怪,有些是指書法的怪,也不知是什麼人設計或書寫的,怪誕惡劣到極致。而居然,還有廠家肯燒制,還有人肯買了貼在自家門首,實在是讓人無語。另有些,是錯字。比如松樹的「松」,簡化字和繁體字原本是一樣的,但某些電腦設計出來的繁體字,竟公然把松樹的「松」弄成了蓬鬆的「鬆」,這樣的字也大大地懸在門首。

至於牌匾上的詞句,一般來說都是好的,代表了某種良好的期待和祝願,沒有人把「殺人放火」「坑蒙拐騙」「男盜女娼」這些壞詞掛在自家門首的。不過,代表良好祝願的詞句,畢竟不如「耕讀傳家」「勤儉持家」這些古詞有文化意義和教育意義。古人說:「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原也是教人學好,教人修身。不過,古人說耕田,不一定全是躬耕隴畝,當大地主也算的。古人說讀書, 不一定全是學知識明道理,應舉做官也是目的。「耕讀」二字雖好,原也有雅俗兩道的。

記憶中最好的一處門匾,不是「耕讀」二字,而是「某宅」。忘了是哪一年,赴某縣採訪,汽車在山間小路上盤旋。峰迴路轉時,驀地在路旁見一宅院。幾間北房是新蓋的,高大而漂亮,可知家主有一定經濟實力。院牆卻不高,門樓也小巧, 沒有那種高門大戶的氣勢。門匾上楷書「某宅」二字,前一字為其姓氏。原本是平淡無奇,自家門樓上弄個某宅某第某府的,至少是缺乏創意。但那兩個楷書,卻是原汁原味的趙體,好像是直接從字帖上剪下的一般。這趙體字、小門樓、矮院牆、大房子,搭配在一起,忽然就讓我震驚了,口裡不住地稱讚:「賢哉!賢哉!」

為啥稱讚他「賢哉」呢?因為他有實力而不張狂,有一種謙德在。另外,他從字帖上剪兩個字弄在門首,卻比當今很多書法家的字都好,這叫有見識。(2016年11月30日QQ空間文)

相關鏈接

明心說

今天臘八節,佛成道日。喝香粥,度嘉節,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心體 的精彩文章:

稷王山的「柱兒」是誰?

TAG:明心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