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第六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作品展觀察

第六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作品展觀察

「博」還是「專」?

——第六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作品展觀察

范國新

由中國文聯、中國書協、中國美術館、紹興市人民政府、浙江省文聯聯合主辦的第六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作品展可謂是書法界與美術館業界的「開年大作」,甫一登場就吸引了各方眼球。此次蘭亭獎根據全國性文藝評獎制度改革要求,評獎數量和子項進行了大幅壓縮,獲獎名額不超過20個,並取消了全部分項。只有20個獲獎名額的蘭亭獎,其競爭的激烈與殘酷、評審所遇到的難度和挑戰都是史無前例的。雖然中國書協根據實際情況又專門申請了50個入選名額,然而相比往屆,名額已然大幅精簡,所評出的作品也必然要求精益求精,加上展覽本身規格之高、機制之公正、評審之嚴謹,自然備受書壇關注和厚望。

展覽中,每位參展者展出三件作品,筆墨上既有植根傳統的,也有敢於探索的。此次徵稿經過認真調研,改變了以往以一件作品進行評判的做法,要求作者提交三件作品,因此出現了一個很突出的現象:書法家的三件作品,有的字體涉及真草隸篆,「博」而有側重,有的「專」而精研一體;或者大字粗獷、雄強,小字求趣、求巧,也有基本都是小字作品的。

書法的研習、創作「博」還是「專」 ,這是兩種不同的路徑,書法家根據自己的性情、精力選擇,各有志趣,不可強求。從獲獎、入選的作品來看,評委做到了「多樣包容」 。如銀獎獲獎者張繼的三件作品為八尺整紙隸書、篆書,以及十二方印章、三份邊款的篆刻條屏,其中篆書作品又用小楷書題款,篆刻條屏跋文為草書自作七律《題篆刻》,三件作品涉真草隸篆四體及篆刻,筆墨求趣、求雅。內容皆是自作詩,自作五律四首《詠王羲之》 《詠歐陽詢》 《詠顏真卿》 《詠懷素》,抒發了對前賢的敬仰之情;七律《創作有感》:「傾心翰墨繼前賢,振筆還須意在先。雅俗從來評說眾,古新總見認知偏。行舟有志憑江闊,滴水多情任石堅。畫印兼融成妙趣,詩書合璧得天然。」字裡行間,透露出其對詩、書、畫、印綜合的感悟,詩、書、畫、印及真、草、隸、篆兼容並蓄,協同發展。

張繼自言: 「時常有親朋好友擔憂我心力分散,難以專精,聽來不無道理,可老一代藝術家的高見『寧要一絕,不要四全,但沒有哪一絕不是四全在滋養』。」他堅守融詩、書、畫、印四藝於一身的「四融」理念,哪怕精力再有限,也要「博」而有側重。他堅定地認為沒有「博」的支撐,所謂的「專」難以達到高度。

張繼作品(第六屆中國書法蘭亭獎銀獎作品)

張繼的作品也引來了一些不同的聲音,然而從徵稿的角度來看,評選既是評「作品」 ,也是評作品背後的「人」 ——不是針對一件作品就輕易做出判定,還要著重評價作者的創作能力,全面考量其綜合素養、作品的文化含量,鼓勵原創、藝文兼備、自作詩文,並且客觀考慮其對書壇的貢獻、引領、成就等。所以綜合來看,張繼是無愧於這個獎項的。進一步來說,不管是哪一個藝術門類的評審都不可能盡如「投稿者」意,盡如「旁觀者」意,甚至盡如「評委」意,但不管結果如何,既然評審是在公正、嚴格、陽光的機制下運行的,那麼評委的集體意志就應該得到尊重。

徐右冰作品(第六屆中國書法蘭亭獎銀獎作品)

相比張繼的「博」「趣」 ,徐右冰則表現出了「專」「巧」 ,其書風築基於當下最為熾熱的「二王」一路,書體是他擅長的行草書,書寫的內容也是人們熟知的、反覆寫過的《蘭亭集序》《詠蘭亭詩》、書論,寫來順手,容易一氣呵成;須知行草書特別是草書最忌內容不熟悉,思緒凝滯,下筆游移不定。作品形式也是手卷、冊頁,其中冊頁紙整體看來還是長卷的效果,這樣又能夠揚長避短——魏晉王羲之風流蘊藉之書風,加之《蘭亭集序》也是橫式,臨習中如果轉換成寫書法冊頁,比寫豎條幅相對好借鑒。行草書寫成豎條幅,如果一行下來幾十字乃至上百字,不管是書寫還是賞讀都是吃力不討好;或者一片一片「剪裁、拼接」成豎條幅,這樣做也是費時費力。可以說,徐右冰從書體、內容、形式等方方面面的抉擇都表現出其聰慧的一面,而不僅僅只是對筆墨技法的良好把握;他在長期的展覽實戰中做出了有利的判斷,成為規則下的「贏家」 。

龍開勝作品(第六屆中國書法蘭亭獎銀獎作品)

「博」還是「專」 ,這是本屆蘭亭獎評審再次引發了我們思考的問題之一。此外,展覽也提出了更高的期許,即跳出「競技」的層面,構築文化精神。「只要是評獎評審,就必然存在著競技的特點,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應當站位高一些,能跳出來看才好,蘭亭獎更應該是一種精神的傳遞」 ,第六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徵稿啟事發布之後,中國書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陳洪武曾提出勉勵,他說:「我們還應淡看蘭亭獎的競技成分,要看到獎項之外的精神延伸,這對當代書法文化精神的構築至關重要。如果我們能夠從中找到一種精神的力量,並與之共鳴對接,那就再好不過了。 」

李雙陽作品(第六屆中國書法蘭亭獎銀獎作品)

蔣樂志作品(第六屆中國書法蘭亭獎銀獎作品)

誠然,本屆蘭亭獎無論是獲獎還是入選作品,跳出「競技」的格局來看,其實對當代書法創作現狀、理論研究成果都是一次極為深刻、必要的審視,重新檢閱了當代書法家、理論家隊伍,發現、儲備、凝聚、團結書法人才。在既要「植根傳統、鼓勵創新」又要「藝文兼備、多樣包容」的理念指導下,通過評審及時發現問題,進而尋思對策、解決問題,摸索路徑、負重前行,雖不伐其勞,然其功不可磨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藝術報 的精彩文章:

一大批著名藝術家已經為你準備好了新春祝福!

TAG:中國藝術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