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兩隻猴子讓國內外媒體炸了 未來可能帶來醫療革新!

這兩隻猴子讓國內外媒體炸了 未來可能帶來醫療革新!

摘要

關於刷屏的克隆猴,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來源:健康界 作者:張娟(整理)

還記得《西遊記》里,

孫悟空拔一把猴毛

就能變出千萬隻猴子猴孫嗎?

現在,「拔毛變猴」成真了!

世界首個克隆猴「中中」和「華華」

分別在2017年11月27日和12月5日

誕生在中國!

除了個頭略有差異

「姐妹」倆幾無分別

你看是不是?

「姐妹」倆的基因

來自同一個流產的雌性獼猴胎兒

科研人員提取了胎兒的部分體細胞

將其細胞核「植入」若干個

「摘除」細胞核的卵細胞

產生基因完全相同的後代

GIF

這則消息,不僅刷屏國內各大媒體

外媒也全都炸了

體細胞移植技術(SCNT)克隆出獼猴,圖片來自CELL

1月25日

生物學頂尖學術期刊「細胞」(Cell)

以封面文章在線發表了此項成果

美國的CNN、CBS、NPR

英國的BBC、每日電訊等

也都做了大篇幅深度報道。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更是以

「中國成功克隆了兩隻猴子,

接下來人類也可能被克隆了」

為標題進行了報道

GIF

要說動物克隆

早已不是什麼新鮮話題

早在1952

美國科學家

羅伯特·布里格斯和托馬斯·金

就成功地克隆了北方豹蛙

1963

我國科學家童第周在世界上

第一次成功克隆了亞洲鯉魚

克隆技術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是

1996年

英國科學家基思·坎貝爾和伊恩·威爾穆特

成功克隆了一隻名叫「多莉」的羊

目前,已被克隆的高等物種有20多種

其中與人類相近的恆河猴

在1999年被成功克隆

但該克隆技術比較簡單

是基於雙胞胎自然形成的模式

且一次最多只能產生四個後代

因此,並未受到廣泛關注

克隆的主要哺乳動物,圖片來自nature

近幾年,隨著科學的發展

克隆的應用更加廣泛

並開始走向商業化

那麼,此次克隆猴的誕生

為何會引起如此大的轟動呢?

因為,中國科研人員攻克了世界難題

「中中」和「華華」是通過

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構建獲得

該技術是第一成功應用在

非人靈長類動物上

克隆猴的簡易流程圖,圖片來自Cell

雖然20多年前

克隆羊多莉也是用同樣的技術被克隆出的

但非人靈長類動物克隆難度比較大

一直未試驗成功

這也是多莉誕生的後20多年

許多哺乳動物都相繼被成功克隆

而克隆猴卻遲遲未問世的原因

那麼,非人靈長類動物克隆究竟難在哪裡?

中科院神經所研究員孫強介紹說:「主要難在三個方面,以獼猴為例:一是猴細胞核不易識別,去核難度大;二是猴的卵母細胞容易提前激活。操作稍一不小心,卵母細胞就可能被激活,然後它就會先開始自主卵裂,體細胞就跟不上了,最後導致這個卵無法發育;三是猴的體細胞克隆胚胎髮育差,培養囊胚效率低,優質囊胚比例低。」

費了那麼大的勁

體細胞克隆猴對人類有何益處呢?

克隆猴的成功,將為阿爾茨海默症、

自閉症等腦疾病以及免疫缺陷、

腫瘤、代謝性疾病的機理研究、

干預、診治帶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也會讓中國成為世界腦科學人才的

匯聚高地

這也意味著中國將率先建立起

可有效模擬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

既能滿足腦疾病和腦高級認知功能

研究的迫切需要

又可廣泛應用於新葯測試

如今,克隆猴誕生了

你是充滿期待

還是不寒而慄?

關於克隆人的倫理爭論

「矮大緊」高曉松就公開反對過

而針對上述熱點問題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也做出了回應:

1.克隆猴是否存在倫理的風險?是否意味著離克隆人又近了一步?

開發克隆猴技術是為了建立更好的疾病模型,來服務於人類健康,是嚴格符合動物倫理的。克隆人從倫理上是嚴格禁止的,至少在政府、科學家、大眾達成共識前是不允許的

2.克隆猴目前健康情況如何?

克隆猴目前非常健康。

3.上海科研院所在此次重大科研突破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位於上海的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是此課題的唯一完成單位。

4.克隆猴完成後,下一步的科研計劃是什麼?

下一步將利用該技術,加快開展以我國科學家為主導的靈長類全腦圖譜計劃和靈長類腦科學的前沿研究。

評論時間

克隆猴成功了,你覺得下一個被克隆的動物將是什麼?

本文綜編自新華社、新華網、中國新聞網、齊魯晚報等媒體報道,部分內容來自知社學術圈、悉尼寶貝微信公眾號。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健康界。


(本文系健康界原創,轉載需授權。商務諮詢:010—82736610—8877)

「大愛·精神」第二屆公益微電影大賽火熱徵集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 了解詳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界 的精彩文章:

TAG:健康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