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突破兩個調節因子 中國科學家成功利用體細胞克隆獼猴

突破兩個調節因子 中國科學家成功利用體細胞克隆獼猴

1月24日,中國科學院對外公布稱,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和「華華」分別在2017年11月及12月份誕生。現在兩隻猴子正在成為世界各地的頭條新聞。現在才兩個月大的它們,將帶著為醫藥研發提供更好的疾病模型而促進醫藥行業的發展的使命,而這也是這兩隻獼猴創造者的初衷。

前兩隻體細胞核移植猴子華華(左)和中中(右)

來源:中國科學院

中中和華華是兩隻相同的長尾獼猴,他們是由來自上海的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利用1996年克隆Dolly羊同樣的方法而成功克隆。該團隊通過利用體細胞核移植技術(SCNT),從一隻動物身上取出分化細胞的細胞核,然後將它注入另一個去核的空卵細胞中,再用電流觸發卵子發育為早期胚胎,由此產生的胎兒,會在代孕體中生長,之後成長為細胞核供體動物的複製品。

科學家已經以這種方式克隆了20多個物種,但是克隆靈長類仍然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以前的嘗試從未超過早期胚胎階段。

這次克隆突破是源於引入了兩個調節因子:kdm4d mRNA和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抑製劑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A),它們在單細胞階段,啟動或關閉了一些影響胚胎髮育的基因。

研究人員基於上述方法獲得了他們所希望的第一批基因一致的猴子模型,通過結合基因編輯工具,這些猴子可以用於揭示疾病的機制,並為人類無法理解的疾病(像是阿爾茨海默病及帕金森等)提供可以有效模擬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基礎。在這些疾病領域,小鼠模型在預測人類對藥物的反應方面已經證明是遠遠不夠的。其他多種遺傳性疾病同樣也以作為克隆猴的模型目標。

但是,正如人們合理預期的那樣,克隆的成功附帶了一些重要的警示。首先,它基本上只在胚胎細胞中起作用。此外,低克隆成功率意味著產生足夠多有效數量的克隆猴子是需要大量的胚胎和代孕物的。在這種情況下,靈長類研究已經存在的實際問題以及倫理問題將很可能會變成更大的關注焦點。

在接受了79個植入胚胎的21例代孕體中,中中和華華是從僅有的6位幸運兒中產生的。另外成年細胞組還有42例代孕體,22例發生妊娠。

克隆猴近期內將不會進入到研發實驗室,因為它肯定會引發並已經引起了一系列的爭論,但可能還有新的研究出現。(新浪醫藥編譯/David)

參考來源:In a breakthrough, Chinese researchers clone monkeys hoping to provide better disease model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醫藥 的精彩文章:

歷時七年,浙江醫藥自始至終證實輔酶Q10未侵權!

TAG:新浪醫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