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小國打內戰,找大國「評理」,結果小國沒了

這個小國打內戰,找大國「評理」,結果小國沒了

1672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擊潰波蘭立陶宛聯邦全面控制巴爾幹半島,一舉成為東歐小霸王!然而俗話說的好「一山難容二虎」,崛起於北歐的俄羅斯帝國為了地中海出海口,堅稱東歐是自己不可侵犯的地盤,因而很快就跟奧斯曼帝國大打出手。

其中二者角逐的焦點為今保加利亞北部的烏克蘭地區,那時該地區有個土生的政權「蓋特曼」。其中蓋特曼政權沿以第聶伯河為界,又分為左岸蓋特曼和右岸蓋特曼兩個相對獨立的個體。

起初由於處在俄羅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之間的尷尬局面,左右蓋特曼政權出於烏克蘭土生民族利益,得以長期和睦相處,遇到任何事情也都是以民族利益優先——槍口一致對外。

也正是由於蓋特曼政權內部的團結,再加上兩個大國鄰居的相互制約,以及蓋特曼政權兩面三刀的「口才」,讓蓋特曼沒有被任何國家吞併,贏得了國家獨立自主,直到一次不愉快的選舉出現。

1674年蓋特曼政權內部舉行大選舉,以此決出統領左右蓋特曼的大首領,原本按照往年慣例,大首領人選應該是由手握肥沃土地的右岸蓋特曼的首領擔任,但這一年選舉結果「奇蹟般」的是左岸。

面對大首領的頭銜易主,時任右岸蓋特曼首領多羅申科勃然大怒,他覺的右岸蓋特曼主導蓋特曼已經數十年了,假如在他手中丟掉主導權,他無臉面向右岸的父老鄉親。

因而在選舉過後的第3年多羅申科調集了右岸所有能戰之兵向左岸發起了突擊,右岸要武裝奪取蓋特曼政權。1676年中旬,蓋特曼政權的首都奇吉林(大致方位就是今天的基輔)淪陷於右岸之手。

面對右岸的突然發難,無法抗衡的左岸找到了鄰國俄羅斯帝國求救,希望它能夠為自己評理。而右岸方面在得知左岸求救俄羅斯帝國之後,自知無力對抗俄羅斯這個龐然大物。

於是南下找到了俄羅斯的地區死敵奧斯曼商量,至此這場蓋特曼政權的內戰,演變成了俄羅斯帝國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單挑,1676年下旬,俄羅斯起兵南下,靠著銳利的兵鋒直插第聶伯河旁的奇吉林城。

由於俄羅斯人來的太快,奧斯曼土耳其的大軍還在集結之時,多羅申科就已被活捉了。但奧斯曼人並沒有因此結束集結,次年8月4日由大將易卜拉欣帕夏率領的4.5萬大軍兵臨奇吉林城下。

然而由於情報工作的「疏忽」,奧斯曼人沒有察覺到在他們攻城的時候,一支俄羅斯援軍正火速逼近中。因而當奧斯曼士兵拚命爬牆之時,俄羅斯援軍從背後瘋狂的殺戮。

奧斯曼大軍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局,出於不至於全軍覆滅的考慮,易卜拉欣帕夏下令放棄攻城,全線撤回奧斯曼境內。俄羅斯帝國則乘勝追擊,逼迫奧斯曼帝國在1681年簽訂了《巴赫奇薩賴和約》。

奧斯曼帝國以承認俄羅斯對蓋特曼左岸的控制,換取俄羅斯人不再南下右岸蓋特曼,當然右岸蓋特曼實質上成為奧斯曼的土地,就這樣原本還能獨立自主的蓋特曼的政權,因為自己內部的一次不和,徹底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

參看資料:《烏克蘭:沉重的歷史腳步》 趙雲中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悲情烏克蘭:長達12個世紀的民族、地緣關係史 .鳳凰網

配圖來源網路,沒發現版權申明,版權人若覺不妥,聯繫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袁載譽 的精彩文章:

中國僅有半支!盤點曾稱霸世界的3大軍隊

TAG:袁載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