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樣的敬稱是怎麼來的

這樣的敬稱是怎麼來的

在漢語中,「您」這種敬稱代詞甚至「您」這個字本身,出現的時間其實都很短。

在諸如《爾雅》《說文解字》《廣韻》等現存的唐宋時代及以前的辭典、字書或韻書中,「您」字並不存在。而唐宋時代及以前的書籍著作包括文章詩詞中,也都找不到「您」字的身影。

最早的「您」,應當出現於金代或元代的漢文文獻中,而在這時「您」的意義還不是一個第二人稱敬語,而是用來表示第二人稱複數,也就是現代漢語中「你們」的意思。

在古代漢語,特別是秦漢及以前的上古漢語中,人稱代詞往往不會標明複數。諸如「予」「我」「爾」「汝」等第一、第二人稱代詞,都既可指代「我」「你」又可以指代「我們」「你們」。

而到了魏晉隋唐時期,上古漢語逐漸演變為中古漢語,漢語人稱代詞開始區分單複數,並出現了用於標示複數的詞綴如「爾等」的「等」、「吾儕」的「儕」、「我輩」的「輩」和「爾曹」的「曹」等。

成書於南北朝時期的《三國志注》中出現的「吾儕」

不過這時漢語人稱代詞單複數的區分依舊不嚴格,加上書面語擬古風尚的盛行,一個人稱代詞可以同時表示單數和複數的情況依舊廣泛存在。而漢語特別是普通話與官話方言中的人稱代詞複數標誌「們」的前身,一般認為應該是受到了西域和北方民族的影響。

據研究,「們」字最早的祖先應為唐代翻譯佛經是對梵語中人稱代詞複數的對譯,隨著佛教的傳播而滲透到各地方言中。在不同古漢語方言里,「們」類的人稱代詞複數標記最早「彌」「弭」等字。

這些字在當時的中古漢語中,讀音都近似 /mj?/(類似現代漢語 mie 或 mié 的發音),且可能是「爾」(中古漢語音 /?i?/,類似現代漢語的 nié)字或「輩」(中古漢語音)字失去本來含義,變成純語法標記的結果。

到後來,尤其是到了宋代,人稱代詞複數標記逐漸又從「彌」「弭」等字變成了「瞞」「滿」 「門」,其讀音為 /muɑn/ 或 /mu?n/(近似今天漢語中的 muan, muán 或 muen)。這些語法現象也同時傳入了與宋朝接壤的遼與西夏等國,並在金朝、元朝統治時期保留了下來。

遼、宋、西夏三國對峙圖。遼朝以及後來的金元兩朝相繼統治中國北方地區 450 多年。三個朝代的統治民族所使用的阿爾泰語系語言對中國北方漢語有過一定影響。

根據對現存契丹語材料的分析,至少在遼代的契丹與使用者人群中,緊接著母音的 /-n/ 音會脫落,如 /man/ 在契丹語使用者口中就會變成 /ma/。而這個現象在同屬阿爾泰語系的女真語和蒙古語中也同樣存在。

因此,至少在宋遼時代的北方漢語中,受到北方民族讀音的影響,「瞞」「滿」 「門」等人稱代詞複數標記在很多情況下失去了尾音 /-n/,讀音變成了 /muɑ/ 或 /mu?/,更進一步被寫成了發音相近的「每」字(中古漢語音 /mu?i/,宋元漢語讀音 /mu?/),原先的「爾滿」或「你門」就成了「你每」。

在傳到今天的宋元時代戲文和話本等用口語寫作的民間通俗文學中,「你每」這樣的辭彙形式就已經隨處可見。

到了金朝和元朝,北方阿爾泰語民族更是先後統治了中原北部以至整個漢地。金朝的女真語和元朝的蒙古語嚴重影響了漢語口語。在金元話本、戲曲或散曲小令(即通常意義上的「元曲」)以及元代蒙古式漢語中,「你每兩位」這樣的話就已經成了標準配置。

元朝歷代秘藏的「寶書」《蒙古秘史》(又稱《元朝秘史》),明朝初年由朱元璋命人諸字用漢語為蒙古語標音並翻譯,其中的「兒子每」「兄弟每」「他每」都對應著蒙古語中的複數名詞(詞尾為 -uud、-?uud、-d,漢文音譯作「兀惕」或「惕」)

而當人把「你每」這個詞說得更快更連續時,「每」字的母音也進一步脫落,僅剩了一個 /m/ 音。這個音就附加在「你」(宋元時代發音類似今天的 nǐ)字之後,變成了一個 /nim/ 音,而被寫作「您」。而在更早一些的時候,這個讀音也會寫作「恁」,因為這個字在中古音中也可讀作 /njim/。

在元代編纂的記錄了當時北方漢語音韻的《中原音韻》中,「您」字正是被分配在「侵尋」這個韻部。這個韻部里的字,韻母均為 /im/,也就是說在這時「您」字就是讀 /nim/。而這時「您」也還有一種愛稱或昵稱的意義在裡面,因此在造字時選擇了「心」字為底。

收錄於元代韻書《中原音韻》中的「您」字,可見這個字在當時與「枕」「飲」「怎」字等字有相同的韻母和聲調

而在宋金元時代的文獻中,「您」最早正是表示「你們」的意思。如元代馬致遠所作的雜劇《漢宮秋》中,即有「您文武百官計議」這樣的台詞,其實就是「你們文武百官計議」的意思。

金朝與元朝等北方民族王朝對漢語特別是北方漢與的另一個重要影響,就是他們把漢語中此前不單獨存在的第二人稱敬稱代詞引入了漢語。

在之前的古代漢語中,對他人的敬稱一般是通過諸如「聖上」「明公」「閣下」「先生」等頭銜式或代稱式名詞表現出來。除了早已不用的上古代詞「子」以外,專門用作第二人稱敬語的代詞並不存在。

而包括契丹語、女真語、和蒙古語在內的阿爾泰語系則有存在著一個第二人稱敬語代詞,在阿爾泰語言中,這個詞一般可以同時表示現代漢語中的「你們」和「您」的意思。

如現代蒙古語中的 та(ta),即既是第二人稱複數代詞「你們」,又是第二人稱敬語代詞「您」,又如土耳其語的 siz 也是同樣可以表示「你們」和「您」。

無獨有偶,在亞歐大陸的另一端,廣泛分布於歐洲、西亞、南亞的印歐語系的很多語言同樣有這種用第二人稱複數代詞(你們)來表示第二人稱敬稱(您),並區分「你」和「您」的現象。

在語言學中,這種語言現象稱為「T-V 區分」(T–V distinction)。這個名稱中的 T 和 V 分別來自拉丁語中用以表示「你」的詞 tu 和用來表示「你們」的詞 vos。

如在法語中,表示「你」的意思的單詞為 tu 而表示「你們」和「您」意思的單詞均為 vous;在俄語中,「你」是 ты(ty)而「你們」和「您」則都是 вы(vy)。

幫助英語國家的法語學習者區分 tu(你)和 vous(你們/您) 含義的漫畫

而在另一些印歐語系語言中,「T-V 區分」則沒有那麼嚴格、或者變化較多、甚至完全消失,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英語。

莎士比亞時代的近代英語中用以表示「你」的意思的單詞 thee 在今天已經基本消失,僅在某些早期著作、宗教文本、詩歌或者仿古文體中出現。而近代英語中用以表示「你們」和「您」的意思的 you,在今天則既可表示「你」又可以表達「你們」的意思,其敬稱含義則已完全消失。

現代英語使用者見到 thee 及其相關辭彙最多的地方是在莎士比亞著作和聖經里

受到蒙古語等阿爾泰語言的影響,自金、元以來的近代漢語也將當時用來表示第二人稱複數的代詞表示對對方的敬稱。在這種情況下,最初用以表示「你們」意思的「您」,就也成了第二人稱敬語代詞。

不過在很長一段時期里,「您」依舊既可以表示敬語又可以表示「你們」。即使到了明朝初期,在使用蒙古式漢語翻譯元朝史書《蒙古秘史》時,「您」仍舊可以表示複數(如「您眾人離了扎木合」,即「你們眾人從扎木合那裡離開」)。

《蒙古秘史》中的相關段落

直到清代以後,「您」字才徹底失去了表示「你們」或者親昵稱呼的意思,僅表示第二人稱敬稱。甚至到了近現代時期,「您」字也僅存在於書面語或官話方言中。

漢語中像「您」這種從複數人稱代詞演化來的敬稱也並不是僅此一例。在北方方言特別是老北京話中,還曾有一個表示第三人稱敬語的「怹」(音 tān)字。而在北方不少地區,第三人稱複數代詞「他們」的發音也正是 tānmen。與「您」字的語音發展史類似,這樣的語音現象同樣與因為「們」字的鼻音聲母 m 的影響有關。

也正是因為「您」字本身就來源於複數辭彙,因此它是不存在複數形式的。理論上,「您們」其實並不是一個規範的辭彙。

現代漢語中的第二人稱複數代詞,應當只有「你們」一種。如果一定要用「您」去稱呼許多人,建議使用「您各位」「您幾位」這樣的說法。

至於包括吳語、閩語、粵語在內的南方漢語族語言,由於歷史上很少或幾乎沒有受到北方民族語言的影響,其人稱代詞的複數形式與詞源也就都與北方官話和普通話完全不同。

以這些語言為母語的人們,對於作為敬語人稱代詞的「您」字,自然也就非常陌生,甚至往往會忽略「您」字而一律不加區分地使用「你」,甚至會很冤枉地被一些「講究」的北方人視為「沒禮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公會 的精彩文章:

加入我們,一起來製作最好聽的真實故事|故事 FM

TAG:大象公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