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水墨者歌第十期——電影《無問西東》中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剛毅堅卓,自由民主學術的巔峰

水墨者歌第十期——電影《無問西東》中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剛毅堅卓,自由民主學術的巔峰

今天學院老師們一起去觀看了電影《無問西東》,電影主題——內心的真實。

電影《無問西東》中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剛毅堅卓,自由民主學術的巔峰,也是人性大愛,真實的典範。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8年4月,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從長沙組成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西遷至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為保存中華民族教育精華免遭毀滅,華北及沿海許多大城市的高等學校紛紛內遷抗日戰爭八年間,遷入雲南的高校有10餘所,其中最著名的是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從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於1937年8月建立,到國立西南聯大1946年7月31日停止辦學,西南聯大共存在了8年零11個月。西南聯大保存了抗戰時期的重要科研力量並培養了一大批優秀學生,為中國以至世界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內樹學術自由,外築民主堡壘

1946年5月,上述3校遷回原址,師範學院留昆獨立設院,改稱昆明師範學院,1984年更名為雲南師範大學。

校訓——剛毅堅卓

校行政有兩個機構,一個是校務委員會,一個是教授會。

校務委員會是權力管理機構,校務委員會委員由教授會民主推薦,校長批准任命,校長為校務委員會當然主席。校務委員會通過民主討論和決議全面主管全校重大事務。西南聯大有三位校長擔任校務委員會主席:張伯苓、蔣夢麟、梅貽琦。前兩位老教育家為了支持校長負責制一元化領導(實則是無力領導),公推年青的梅貽琦校長主持校務,他們二位退居二線,留守重慶,從國民政府教育部方面謀求對西南聯大的實力支持。所以西南聯合大學自始終至終都是由梅貽琦校長主政,實行了"校長負責制"。西南聯大校務委員會中主管管理的職能部門的領導人,全部都是知名教授,其中包括常設的校務委員會秘書長、教務長、總務長、訓導長、建設長等,全部由教授擔任,由教授會民主推薦,校務委員會討論通過,報校長批准任命。

教授會是一個校務諮詢機構,雖不是權力機構,但很有威望,成員包括全校教授,經常工作由全校教授推選常委會主辦。教授會是校長的得力參謀,也是辦學校務得力骨幹的資源庫。各學院有院教授會,學系有系教授會。院教授會主席後來改稱為院長,系教授會主席後改稱為系主任,由相應院系教授會民主推選,校務委員會討論備案,報校長批准任命。各院系教學及管理業務,統由教授會評議,由院長系主任執行實施。所以院系教授會實際上是院長系主任領導下的民主辦學權力機構。

校園建設

西南聯大先租得蒙自海關、昆明大西門外昆華農業學校、拓東路迤西會館等處為校舍,總辦公處設在城內崇仁街46號。1938年7月,學校以昆明市西北角城外荒地124畝為校址,修建新校舍。

1939年4月,西南聯大新校舍落成,有學生宿舍36棟,全是土牆茅草頂結構;教室、辦公室、實驗室56棟,為土牆鐵皮頂結構;食堂2棟,圖書館1棟,為磚木結構。

校歌

1939年,西南聯大常委會核定《滿江紅》(馮友蘭作詞,張清常作曲)為聯大校歌。

引 詞

八年辛苦備嘗,喜日月重光,顧同心同德而歌唱!

校歌詞

滿江紅

萬里長征,辭卻了五朝宮閥。

暫駐足,衡山湘水,又成離別。

絕徼移栽禎干質,九州遍灑黎元血。

盡笳吹,弦誦在山城,情彌切!

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傑。

便一城三戶,壯懷難折。

多難殷憂新國運,動心忍性希前哲。

待驅除仇寇復神京,還燕碣。

勉 詞

西山蒼蒼,滇水茫茫。

這已不是渤海太行,這已不是衡岳瀟湘。

同學們,莫忘記失掉的家鄉!莫辜負偉大的時代!莫耽誤寶貴的辰光!

趕緊學習,趕緊準備,抗戰,建國,都要我們擔當,都要我們擔當!

同學們,要利用寶貴的時光,要創造偉大的時代,要恢復失掉的家鄉![凱歌詞

千秋恥,終已雪;見仇寇,如煙滅。

大一統,無傾折;中興業,繼往烈!

維三校,如膠結;同艱難,共歡悅。神京復,還燕碣!

校風

民主自由、嚴謹求實、活潑創新、團結實幹。

校徽

三角形的三等分,那一點是正三角形的三點合一,也暗含三角形的穩定性,上半年即已確定使用。

教育現狀

聯大8年,前後任教的教授有朱自清、聞一多等300餘人,他們都是各個學科、專業的泰斗、頂級專家。學生有8000人,畢業生3343人(1938~1946年)。

聯大師生擔任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1949年)27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54人(學生80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2人(全是學生),其中有楊振寧、李政道2人獲得諾貝爾獎(物理學獎);趙九章、鄧稼先等8人獲得兩彈一星功勛獎;黃昆、劉東生、葉篤正、吳征鎰4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宋平、彭佩雲、王漢斌等人成為國家領導人。

著名教師

葉企孫,陳寅恪,趙元任,吳有訓,梁思成,金岳霖,陳省身,王力,朱自清,馮友蘭,王竹溪,沈從文,陳岱孫,聞一多,錢穆,錢鍾書,錢端升、吳大猷,周培源,費孝通,華羅庚,朱光潛,趙九章,林徽因,吳晗,吳宓,張奚若,潘光旦,卞之琳,李憲之,梅貽琦,張伯苓,蔣夢麟,楊武之,馮景蘭,袁復禮,馮至,劉文典,穆旦,趙以炳等。

知名校友

何澤慧,李政道,朱光亞,鄧稼先,彭佩雲,汪曾祺,鄒承魯

王希季,陳芳允,郭永懷,屠守鍔,吳訥孫,陳忠經,戴傳曾

何兆武,李長之,何其芳,吳大觀,任繼愈,吳慶恆,葉篤正

謝瑋,黃昆,王浩楊,鳳林景,查良釗等。

抗戰

抗戰八年間,西南聯大從軍學生前後一共達到834人,其中不乏主動投筆從戎的熱血青年,聯大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之子梅祖彥就是其中之一。

聯大學生除了擔任翻譯外,聯大學生還參加了遠征軍和空軍。在1942年至1945年間,為了保證空中運輸線"駝峰"航線的暢通,1500名中美健兒血灑長空。根據記載,其中就有聯大的從軍學生,電影《無問東西》戰機飛行員,描繪的就是這一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時間的狂喜——重塑認知的媒介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