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半邊眉毛的貓,要你丟掉不像你的你

半邊眉毛的貓,要你丟掉不像你的你

我希望這個時代

能有一個角色

也陪著你難過

它殘缺的記號(眉毛)

可能是疤或故事

偷走大家一半的煩惱

——吳政安

吳 政 安

「爽 爽 貓」 設 計 者

一切從小學時

一張貼紙獎勵開始。

少年的學業成績算不上優秀,

他不知道獨愛畫畫的人生

是不是就註定失敗。

美術老師一個小小的鼓勵之舉,

令他銘記在心。

SECOND開始慢慢將自己

畫的圖案做到信紙、文具上,

積极參加市集,

一路從廣告設計專業念到

時尚與媒體傳達設計研究生。

一邊畫畫,身後還一邊傳來

同院系學生走秀的聲音,

於是SECOND便想到

要去開一間T恤店。

看似順風順水,

兒時的隱憂卻在就業期

再度侵襲了他一遍:

「同屆同學都已經在公司當到主管了,

而我還在畫畫,

不斷反覆問自己這樣對嗎?

一張紙、一支筆,會有未來嗎?

就算接了一些幫別人設計的案子,

也都是在服務別人。」

焦急、失眠的夜晚,

SECOND會塗鴉到天亮,

爽爽貓就這樣誕生了:

「想到的最重要的兩個字是夢想,

當時它離我越來越遠,

快要消失了。

如果要把夢想

虛擬成一個卡通角色,

會是什麼動物?

我想它一定是貓。

除了我很想養之外,

貓有種若即若離的感覺,

就像夢想一樣。

想跟它玩,它就不理你;

那就埋頭工作好了,

它卻又會過來蹭你,

美好又高冷。

爽爽貓的畫風

是只僅有一邊眉毛的貓,

據SECOND介紹:

「通常可愛的角色都笑得燦爛,

彷彿要強行灌輸一種開心。

可我希望這個時代,

能有一個角色也陪著你難過。

它殘缺的記號(眉毛)

可能是疤或故事,

偷走大家一半的煩惱。」

正如每個八零後、九零後

兒時都會蹲守著電視,

有一個陪伴自己長大的卡通形象,

出現在互聯網時代的爽爽貓,

通過facebook、instagram傳播更為迅速。

現在,爽爽貓已是中國寶島

最受歡迎的漫畫形象IP之一,

在2014年上海第一屆

簡單生活節的攤位前,

也收穫了爆棚的人氣。

這與SECOND當初決定一定要讓

爽爽貓從紙上走出來擁有實體,

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SECOND始終迷戀圖案+商品的魔力,

像行動的舞台,移動的標語,

能很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態度。

於是他向父親借了

20萬台幣(約4萬人民幣),

研究貸款,開始了「一人創業」,

從明信片、紙膠帶等小物開始,

漸漸做到更為複雜的手機殼:

「結構多,量產少,工藝複雜,

那麼小的貓爪里還要藏磁鐵,

我一家一家廠商拜訪,

甚至為了找一個環扣跑去了香港深水埗,

我希望它的零件是漂亮的。」

帶著做「有溫度的周邊」的初心,

SECOND加入了華研,

實現了「高成本獨立製作,

離大眾遙遠」到「專業化運作,

以更親民的價格與品質

貼近大眾生活」的轉變,

同公司的S.H.E、林宥嘉

都和爽爽貓成為了好朋友。

如果畫作單純變成了商品用以販賣,

華人世界的這股文創風潮

還不至於給人以蓬勃生機、

暖心治癒之感。

2014年,知名設計師聶永真

為中國台灣最常見的飛壘牌口香糖做設計,

以供街友(流浪漢)專賣,

保障他們的利益。

SECOND也曾在高雄氣爆案後

為高雄城市軌道交通做設計,

在每節車廂畫上不同的圖文;

也曾在桃園機場的一整面牆上

創作了爽爽貓環遊世界的場景,

給少年兒童提供了一個了解世界的機會。

這是SECOND理解的設計的力量:

「不僅使呈現出來的視覺效果是好看的,

也讓受眾更願意去消費,

通過消費再讓一些議題被關注到,

業態就是流動的。」

SECOND每次PO出畫作

都附帶一句正能量的金句配文,

其靈感是來自於讀者

那些關於煩心事的留言,

創作就成了一個互相療愈的過程。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在日本簽書會上

特意排在最後的讀者,

稱收進行李箱的第一樣東西

就是SECOND的書,

給了自己勇氣辭職,

考上早稻田圓夢學習語言。

在生命的歷程中,

源頭和出口有時是同一個,

給我們動力的人

也會因為看到我們的努力

而讓自己也變更好,

用自己的所長陪伴彼此的脆弱,

反射彼此的光,

不正是最美妙的事嗎?

Q:你念研究生時的畫風是偏藝術的,想當藝術家,這與現在你對事業的志向矛盾嗎?

A:純藝術和爽爽貓可能給人的第一印象很有落差。我後來自己也想過,它們在我內心裡的邏輯是一樣的,就是我始終喜歡畫畫,想通過畫表達我的內心感受。曾經畫的是比較抽象、探討自己的東西,現在希望畫出讓大家有共鳴、正面的、有鼓勵成分的畫。這一轉變很好玩,就像一路上學了很多技能、畫法,可到最後把它們全部放掉,只是想念那時得到那張貼紙被鼓勵的感覺,返璞歸真。

Q:介紹一下新書《#不加油的勇氣》。

A:第一本書《給差一點錯過的夢想》反響很好,我的壓力變得很大,「進步」這個詞縈繞在我心中一兩年了,有很多「應該」要提高的東西,在某個當下累積到一個爆發點,我甚至不堪重負,去紐西蘭跳傘。後來發現進步不一定是突然轉變畫風或畫要變得多精緻、句子變得多長,而是願意放掉一直給自己束縛的「加油」,真正靜下來聽自己內心的故事。「加油」不一定是環遊世界或做什麼誇張的事情,而是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之中,你可以感覺到今天和明天有一點點不一樣。

Q:你如何看待文創風潮下設計師、插畫家的前景?

A:台北現在的松煙、華山等文創園區是由廢棄工廠改建的,改建後辦展覽、活動,文化區域得到年輕人進駐,更能提醒大家保留原本的文化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新設計師、插畫家紛紛聚集,他們現在已經可以相信,畫畫或夢想是可以讓他們生存的。以前或許還是得去大公司上班,現在他們可以關注自己想關注的議題,透過設計能力、插畫能力讓這些議題被討論,作者群體間也會互相串聯、幫忙,有很多可能性正在誕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周刊 的精彩文章:

金球獎的紅毯秀,簡直是小黑裙教科書!

TAG:生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