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歷代皇室養生法揭秘,十全老人乾隆篇《養生十三釵》

歷代皇室養生法揭秘,十全老人乾隆篇《養生十三釵》

移除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中國歷史上有400多個帝皇,長壽的皇帝卻寥寥無幾,只有7個活過了70歲,其中5個活過80歲,最長壽的是 愛新覺羅·弘曆—乾隆帝89歲 !

移除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愛新覺羅·弘曆,滿族,生於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卒於嘉慶四年(1799正月,清朝第六任皇帝,入關後的第四任皇帝。雍正帝第四子,屬兔,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於雍親王府。雍正元年(1723年)弘曆被其父雍正秘密建儲,十一年封為和碩寶親王,開始參與軍國要務。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去世,弘曆即位,改年號乾隆。由此,站到當時中國社會的至高點,開始施展其「文治武功」乾隆在位六十年,退位後又當了三年太上皇,無疾而終,終年89歲。

現在很多人都越來越注重養生,但是往往不得其法,效果不明顯。其實,現代人不妨參考一下古人的養生方式,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來保健。

移除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在我國的古代是如何養生的呢?我國的古代名人養生都會有自己的獨特見解,有些在至今仍然是適用的。在這裡,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古代名人皇室的養生妙招,感興趣的朋友們千萬別錯過了。

 1、背宜常捶陽氣旺

移除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人體背部有豐富的臟腑腧穴,捶背可刺激背部皮膚、皮下組織的穴位,通過經絡的傳導,增強經絡系統的功能,改善免疫機能,增強抗病能力;捶背還可舒筋活血,使肌肉放鬆,促進血液循環,加速背部皮膚新陳代謝。捶背手法要均勻,著力要有彈性,輕拍輕叩,每分鐘60—100下,每日1—2次。不過,有嚴重心臟病的患者,捶背須謹慎。

2、經常梳頭腦神通

移除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孫思邈說:「梳頭可以使身體愉澤,面色光輝,耳目精明,令人食美,氣力強健,百病皆去。」兩手五指分開並屈指伸入頭髮間,從前額沿頭頂至後腦循環往複按搓頭部,每次梳頭十次至百次。動作輕柔,或用木梳每日梳頭3—5遍,每遍60—100次,可以疏通頭部經絡。常梳頭可刺激頭部經絡,引氣血下行,有助於緩解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等,又能引氣血上行,治療腦供血不足。

3、面宜多擦氣血平

移除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經絡系統中很多都起於頭面部,擦面可疏通經絡。每天清晨,將兩手搓熱,以中指沿鼻部兩側自下而上,帶動其他手指,擦到額部向兩側分開,經兩頰而下,像洗臉一樣,擦10餘次。這樣能使面色紅潤,少生皺紋,防止面部神經麻痹,還可以消除疲勞,振奮精神,有助於改善面部尤其耳部的末梢血液循環狀況。

 4、目宜常運眼不花

GIF

移除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移除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眼球轉動,中醫稱為運睛。閉上眼睛,眼球自左向右轉動6—10次,然後再自右向左轉動6—10次。眼球轉動要慢,然後閉目片刻,再睜開眼睛即可。眼球轉動時速度要均勻,每個轉動方向可做2—4個節拍。此法對於有眼花、眼疾的中老年人十分合適,常做能年老目明、看事物清晰。

5、腹宜常摩易消化

移除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飯後的時候,我們可以適當的揉腹,這樣能夠促進消化,有利於身體健康。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曾提出,「每食訖,以手摩面及腹,令津液通流。食畢當行步躊躇。」並要求「以手摩腹數百遍,叩齒三十六,津令滿口」,只要能做到這一點,「令人能飲食,無百病」。若「飽食則卧」,就會「生百病」。具體做法:以掌心著腹,以肚臍為中心,慢而輕柔地順時針和逆時針按摩各20圈。

移除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仰卧在床上,兩腿伸直,腳尖朝上,兩手搓熱後疊加在一起,用掌心在以臍部為中心的腹部,順時針方向按照小圈、中圈和大圈的輪廓,各按摩12次。這樣能健脾胃、助消化,久練對腎虧乏力及便秘均有療效。

 6、穀道常提防痔瘡

移除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穀道指肛門,平時有意識提肛門,可防痔瘡、肛裂等疾病。站立或躺在床上均可,在吸氣時稍用力,提起並緊縮肛門連同會陰上升,稍停頓一下,再放鬆、呼氣。反覆做5—7次。

 7、肢體常搖筋骨壯

移除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兩手握拳,連同兩肩,向前輪轉胳膊,先由里向外下方轉,再由外向里上方轉,再換一隻胳膊按同樣方法輪轉,各20次;平坐,提起左腳向前緩緩伸直,腳尖向上,當快要伸直時,腳跟用力向前下方蹬一下,做5次後,再換右腳做。此方法能舒展四肢關節,對中老年人預防肩周疾病,提高身體機能具有益處。

 8、足心常擦心清凈

移除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泡洗雙腳後,用右手握住右腳趾,用左手摩擦右腳的湧泉穴及附近的足心,直到足心發熱為止。再將足趾稍稍轉動,然後放開雙腳,向上、向後盡量翹起足趾,再收縮足趾,像這樣反覆做10次。右腳著地之後,換左腳。經常按摩湧泉穴可以降虛火,緩解頭昏、頭痛、目眩、咽痛,還可緩解失眠及足部萎縮、麻木等。

9、 飯後先漱口

移除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飯後的時候,我們要注意漱口,這樣可以清潔我們的口腔,有利於防止口腔疾病,古代醫學家張仲景指出「食畢當漱,令齒不敗而口香。」保持口腔濕潤度和清潔,可刺激舌上味蕾,增強味覺功能,有效防治口腔及牙齒疾病,並幫助消化。

10、進補養生

移除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中醫認為,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糾正臟腑陰陽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壽。故飲食既要注意「博食」即以「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又要重視五味調和,否則,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臟六腑功能失調而致病。

傳統醫學十分推崇用食療滋補和藥物調理陰陽、補益臟腑、滋養精血。合理進補可以強身、防病、祛病。但進補既要辯證,又要適量,還應考慮順應四時。服用補藥時,如系入肺葯,在秋季較合適;如系溫補藥,則在冬季比較適宜。

11、 飯後慢慢走

移除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這是很常見的諺語,但是飯後的運動一定要緩慢,不然也會給身體帶來傷害,《攝養枕中方》中記載「食止行數百步,大益人。」說的是飯後緩行,可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胃腸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但不可快走,不可進行劇烈運動。散步的時間應是飯後20分鐘,絕不是剛吃完飯就出去散步。但體質較差和患有胃下垂等病的人,飯後不宜散步,而要在飯後平卧10分鐘。患有心腦血管病的人也不適合。

12、 飯後聽音樂

移除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壽世保元》中說「脾好音樂,聞聲即動而磨食。」道家也有「脾臟聞樂則磨」的說法。吃飯時聽柔和清新的音樂,能促進食慾並有助於消化,而飯後欣賞音樂,可以陶冶性情,使元氣歸宗,樂而忘憂。

13、經絡養生

移除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經絡是遍布人體的「網路」系統,控制著血和氣的運行流動,以保證各組織系統的正常功能。《黃帝內經》說,經絡具有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之作用。養生學家認為,疏通經絡可作為攝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簡便的方法就是經常刺激、按摩、針灸三個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內關穴和足三里穴。

古代的養生重點

移除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心在五行中屬火,位居於上而屬陽。腎在五行中屬水,位居於下而屬陰。中醫常說「陰陽平衡」、「水火相濟」,就是說二者的交流要像高速公路一樣暢通。比如說,心火每時每刻都要下降,把陽氣送給腎,腎才不會寒;而腎水必須上行滋養心陰,否則,心火就會亢盛。

心和腎之間的關係就像太陽和冰川,太陽每天都要出現,把冰川一點點融化,用來灌溉良田、滋養萬物。反過來,由於冰川的存在,太陽的熱量才能得以吸收,否則大地就要變成荒漠了。

移除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所以,心陽不足的話,就無法把充足的陽氣送給腎臟,造成腎精虧損。舉個例子吧,我們心跳加快時,明明是心臟出了問題,可很多人會說「心慌」,這個「慌」就是恐慌的意思。而恐對應的是腎臟,所以心臟出問題的時候,會影響到腎臟。

以上就是小益養為大家整理的古人常用的《養生十三釵》,想要養生不如就和古人學學吧。

看完如果你有什麼想法看法也歡迎評論留言跟大家分享討論哦!非常感謝大家的關注,如果你有什麼有興趣的話題也可以留言評論告訴我,小益養會為您竭力奉上。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婚後如何繼續與異性的友誼?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