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的油膩男與保溫杯

古代的油膩男與保溫杯

文/歐懷琳

長冬已至,燃氣未足,捧一杯熱茶是不二的選擇,若論出行方便攜帶自然是保溫杯了,尤其是前兩天突然轉冷的時候,保溫杯更是居家旅行必備神器。雖然黑豹給保溫杯添上一股中年男子濃濃的油膩,但是歷史上的保溫杯並非以油膩見稱,即便使用者中不乏中年男子。

黑豹

考古學家在古羅馬龐貝城廢墟中,曾經發現了一個雙層容器。這個容器可能就是保溫瓶的前身。山西省侯馬市也發現一個具有保溫功能的陶杯。經文物專家鑒定,該陶杯應為距今2000多年的戰國時期的器物。這個罐形陶杯為細泥黑灰色陶質,呈半棗核形狀,外套一個平折肩陶罐,陶杯與陶罐之間中空,明顯具有保溫的效能。

雙層陶罐

至於我們現在日常使用的保溫瓶的發明者叫詹姆士·杜瓦爵士,他是英國的一名科學家,主要研究極低溫度的液體。在1892年,杜瓦被邀請到英國科學研究所將「液化氣」的課程。為了使教學更好的進行,在去之前他讓一個叫柏格的玻璃匠給他製作了一個雙層玻璃容器,並用水銀塗滿兩層膽壁,使熱量的傳遞大大減少。然後他又抽掉了兩層之間的空氣,於是真空瓶出現了。這隻真空瓶就是世界上最早的保溫瓶。此保溫瓶被稱為「杜瓦瓶」。這種瓶直到1912年才由德國人引進中國,這種神奇材料初抵中國時價格昂貴,只有官家和有錢人消費得起。直到1926年,上海建立首家中國人自己的熱水瓶廠,玻璃材質的熱水瓶才得以普及。所以早期的現代保溫瓶和官家與有錢人聯繫在一起,這些人除了部分的官富二代,白手起家的基本人到中年,所以我們現在把保溫杯和中年男士聯繫到一起還真沒毛病。

關於油膩,網友總結了油膩中年男的幾個主要特徵:戴各種串,穿唐裝僧袍類的服裝,留長發留鬍鬚,保溫杯泡枸杞,大肚子,開始謝頂,皮帶上掛鑰匙,鼻毛外露,不剪指甲,戴金項鏈、聚會的時候朗誦詩歌,然後就開始哭……。

1912年之前的中國人有什麼樣的「保溫瓶」呢?戰國時期就有了的雙層陶杯後來又有怎麼樣的發展?保溫容器首先出現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王侯宮廷就有一種能保溫的器皿——鑒缶。它是由內外兩個罐子構成的套件,外部為鑒,內部為缶。把食物放在缶裡面,在鑒與缶的空隙中,夏天加冰、冬天加炭火,用蓋子合嚴就可以保溫了。

鑒缶

直到唐朝,我們喝水都是用瓶,然而並不保溫。可惜的是唐人比較佛系,李翱就說出:「雲在青天水在瓶。」的詩句。因為佛系也就沒有必要發明保溫杯了。不過油膩這個詞倒是在唐朝第一次出現,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藥方》和王燾的《外台秘要方》都提到油膩這個詞。

水在瓶

最接近現代保溫瓶的設計出現在北宋,又稱「暖水釜」。《夷堅志》說宋徽宗想以黃金襯托紫流離(玻璃)膽瓶,後來工匠就用水銀來包裹金箔使之附著在瓶子的內部。這大概是有記錄以來第一個暖水瓶了,膽瓶其實不大,稱為宋代保溫杯也無不可。不過這是豪華版的保溫瓶,普通人用不起。

宋代膽瓶

宋徽宗穿的不是唐裝僧袍而是道袍,不過這也算和油膩中年男沾了邊,再配個自己發明的保溫杯就十足的油膩中年男了。

宋徽宗彈琴圖

《夷堅志》還有一條記錄說張虞卿(南宋人),居西京伊陽縣(河南省汝陽縣的舊稱)小水鎮。得黑色古瓶於土中,就用來插花,偶然發現瓶子有保溫功能。後來打碎了,發現與平常陶器無異,但夾底厚幾二寸。就是說平民版的保溫瓶在南宋之前其實就已經出現,只是後來這樣發明失傳了而已,這個瓶子可以看成是戰國保溫陶瓶的改良版。不過既然是失傳,就證明用的人不多,屬於高端人群的標配。

雙層容器構造

宋朝是個出油膩中年男的年代,除了宋徽宗,大文豪蘇東坡也是一個典型的油膩中年男,這個人不只帶手串,還寫過手串詩,那時候叫經珠,其詩有云:

捧經持珠,杖則倚肩。植杖而起,經珠乃閑。

免不了的還有一個裝了一肚子不合時宜的大肚子。其妹還說他的鬍子:「一叢衰草出唇間,鬚髮連鬢耳杏然;口角兒回無覓處,忽聞毛里有聲傳。」配個保溫杯泡上枸杞和生薑,念兩句詩和遠方,活脫脫一個北宋油膩中年男。

蘇油膩圖

夾層式保溫杯不能流行起來,除了製作工藝費時,沒法大規模生產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們發明了更簡便的工具。這個就是藤編或者木質的茶桶,古人出行時會把茶壺放在藤編或者木質的茶桶里,然後在茶壺和茶桶之間的空隙處再塞上棉花碎布等物品保溫。我國棉花栽培歷史悠久,約始於公元前800年。在這期間發現並利用棉花的隔熱功能也是可能的。藤,木和棉花原料來源更多,相對於夾層式保溫杯更容易製作,確實是居家旅行必備良器。雖然攜帶起來沒有那麼便利,可是我們有的是人,土豪們出行是不會自己提溜著笨重的茶桶的,自然有僕人代勞。土豪們感覺上並無不便,甚至還可以藉此機會炫富,何樂而不為?所以這一形式的保溫杯就傳承了下來,直到上世紀70年代才逐漸消失的竹殼熱水瓶,正是古人藤編茶桶的延續。實際上茶桶和現代保溫杯其實和平共存過一段不短的時間,只是最終被更便捷高效的保溫杯統一了天下而已。

各種藤編茶桶

木質的茶桶

當然用藤編或木質茶桶的都是低端中年油膩男子,唯我大清諸皇上(尤其是電視劇里那些假皇上),喜歡玩手串,再在龍椅上擺個保溫杯就可以稱霸中年油膩界了。

油膩的乾隆

不過我大清也有不油膩的皇上,例如下面這位,人家用的就是陶瓷杯。

拉倒吧,朕的大清都亡了,保溫杯有什麼卵用?

參考書目:

http://news.cntv.cn/china/20120524/109930.shtml

http://history.people.com.cn/n/2015/0303/c372330-26628041.html

陳思浩.我國保溫瓶工業的過去、現在和將來[J].玻璃與搪瓷,1982(1):46-49+67.

徐定安.中國保溫瓶工業發展史與21世紀保溫瓶發展前景[J].玻璃與搪瓷,2016,44(1):42-47.

邱靖濤,熊小虎.淺談日用保溫容器的沿革與發展[J].玻璃與搪瓷,2017,45(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初一十五 的精彩文章:

TAG:初一十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