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堅:秀雅清潤墨筆花
趙孟堅
字子固,號彝齋,浙江湖州人
南宋宗室、翰林學士、文人書畫家
△宋 趙孟堅《墨蘭圖全卷》
縱34.5cmx橫90.2cm
趙孟堅(1199—1277)為宋太祖十一世孫,是兼具貴族、士大夫、文人三重身份的著名畫家。其工詩善文,家富收藏,善蘭、石、水仙等題材,所作多用水墨鮮用色彩,用筆勁利流暢,風格秀雅清潤,深得後世文人畫家的推崇,《墨蘭圖》是其存世的代表作之一。畫面上繪墨蘭二叢,飄逸的長葉呈放射狀分布,分合交叉頗為合宜,俯仰伸展頗具姿態。全圖運筆柔中帶剛,花瓣及蘭葉均一筆寫成而毫無遲鈍之感,下面的土坡用飛白筆輕拂,略加點苔,精神十足。
本幅尚有作者自題詩曰:
六月湘衡暑氣蒸,幽香一噴冰人清。
曾將移入浙西種,一歲才華一兩莖。
表露了作者孤高脫俗的思想境界。
△宋 趙孟堅《歲寒三友圖》
縱24.3cm×橫23.3cm 上海博物館藏
△宋 趙孟堅《歲寒三友圖》
縱32.2cm×橫54.3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歲寒三友」也是趙孟堅善於表現的題材。所謂「歲寒三友」,乃指松、竹、梅,因這三種植物都具耐寒不凋的特性,被人們「比德」為高尚的人格品質與高貴的氣節,故深受中國文人的讚賞。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有詩日:「風泉兩部樂,松竹三益友。」文同也曾贊日:「梅寒而秀,竹瘦而壽,石丑而文,是三益友。」松、竹、梅單獨的作為繪畫的題材,前代文獻不乏記載,但是把松、竹、梅放在一起運用到繪畫創作之中,構成「歲寒三友」的常規繪畫題材,則首推宋代畫家揚無咎。樓鑰曾為其所畫「歲寒三友」題詩日:「梅花屢見筆如神,松竹寧知更逼真。百卉千花皆面友,歲寒只見此三人。」揚無咎所畫的「歲寒三友」今未見傳世,但趙孟堅所畫的《歲寒三友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與上海博物館現各存一本。
《歲寒三友圖》以墨筆畫上一株飽結花朵、苞蕾的梅枝,繼而交錯繞夾著芒刺般的松針與墨影般的竹葉。梅花的「點」,松針的「線」與竹葉的「面」所呈現的「點線面」關係,顯示了作者對畫面構成關係的深刻理解力;竹葉的黑,梅花的白與松針的灰所構成的黑白灰關係,也顯示了作者對於畫面色彩搭配的良好掌控力。在表現技巧上,梅花用細筆濃墨圈勾花瓣,再以淡墨襯染,松針用筆尖挺勁拔,頗具蓬鬆感,墨竹則以中鋒撇出,挺勁有力,松、竹、梅畫法各異,充滿韻致,極具精神。趙孟堅之後,「歲寒三友」成為後世文人畫家爭相表現的繪畫題材,尤其是身處逆境中的文人畫家,對此題材更加青睞。
△宋 趙孟堅《水仙圖卷》紙本
縱24.5cmx橫670.2cm
以水仙為繪畫題材,據湯垕《畫鑒》記載,南宋初擅長水仙有揚無咎、湯正中(揚無咎之外甥),但至今未見作品傳世。傳為趙孟堅《水仙圖》現存數本,其中不乏精品佳作,但對部分作品的真偽問題,尚待進一步考證研究。
《水仙圖卷》全幅繪水仙,布局疏密相間,土坡相連,小草點綴其間,和諧而統一。作者以線描勾勒花、葉,筆致細勁挺秀,再用淡墨渲染,分出陰陽向背,紛披穿插,層次分明,姿態如生,恰如趙孟頻的評述:「所作墨花,於紛披側塞中而就條理,亦一難也。」誡可謂不可多得的精品。此畫原無題款,畫尾上角鈐「彝齋」朱文印一方(徐邦達先生定偽),卷首自題詩系抄錄自《子固水仙花》軸。裹首有清高宗弘曆行書題籤「趙孟堅白描水仙真跡」「神品」,引首行書題「群玉凌波」四字。前隔水行書題四行。卷後另紙有元代潘純題詩。又接紙有張模、劉笏、張伯淳三題,是從《趙子固水仙圖並題長卷》移錄於此。畫心接紙處有「希憲」騎縫印七方(徐邦達先生著《古書畫偽訛考辯》一書考,為明代萬曆年間項希憲),明「杜用佳氏」(杜瓊)印,均真。入清為內府收藏。《石渠寶笈》著錄。
此卷前題後跋,雖系後人妄加,但如此長卷完整保留至今,而且布局嚴謹,藝術精湛,確屬難得可貴。
業務聯繫電話:15899791715(可加微信)
歡迎聯繫,加入盛世藝拍拍友群,感受收藏的快樂!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台————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台。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TAG:中國書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