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匡扶漢室的英雄 被後世譽為戰神 後代有一人成為皇帝!
文/晚風暮雨
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齊王劉肥入長安朝見皇帝,呂后忌憚齊國的強大實力,企圖在酒宴上將其毒死,劉肥機警過人,沒有喝下毒酒,躲過一劫,後來在內史的建議下,把齊國的城陽郡獻給妹妹魯元公主,並尊魯元公主為齊國王太后,呂后這才放過了劉肥。
劉肥受辱後回到齊國,心情低落,將長安之行的遭遇告訴幾個兒子,並囑咐他們要謹言慎行,以免被呂后抓到把柄,再施毒手,這時候,次子劉章說道:「父王放心,孩兒已經長大,將來一定為父王雪恥!」
電視劇《美人心計》劉章形象
劉章後來被朝廷封為朱虛侯,召入長安,入值未央宮。
呂后病死後,在剷除諸呂的行動中,劉章殺死掌握北軍的呂產,為順利誅滅呂氏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實現了為父王雪恥的誓言!
而當時已經掌握南軍的開國功臣周勃,對比雙方實力後,甚至不敢下達剷除諸呂的命令,直到呂產被殺後,才下令盡誅呂氏。(恐不勝諸呂,未敢公言誅之)
劉章力挽狂瀾,有大功於漢室,但是卻只被功臣集團擁立的漢文帝封賞食邑兩千戶、銀千斤,前元二年(公元前178年)雖然被封為城陽王,都莒(今山東莒城),但城陽國的土地是從哥哥劉襄的齊國中分割出來的,劉章對封賞極不滿意,於第二年病逝,謚號為「景」,後世稱其為「城陽景王」。
電視劇《美人心計》劉章形象
劉章對漢朝有扶危定傾之功,最後卻含怨而逝,功績讓人欽慕,終局令人同情!
劉章被後世視為匡扶正義的「戰神」,王莽篡漢,赤眉軍起義,軍中巫師假裝劉章附體,用來鼓舞士氣,其首領樊崇刻意尋找劉章的後人立為皇帝,當時一共找到七、八十人,最後選中了15歲的放牛娃劉盆子。(軍中常有齊巫鼓舞祠城陽景王,以求福助)
劉盆子沒見過大場面,見到群臣下拜,竟然嚇得哇哇大哭,但樊崇對劉盆子始終恭恭敬敬,沒見過的世面的放牛娃憑什麼能得到豪傑樊崇的尊敬?就因為他是劉章的後人!
放牛娃劉盆子
赤眉軍被光武帝劉秀擊敗後,劉盆子被俘,劉秀並沒有為難他,而是封為郎中,奉養終生,劉秀善待劉盆子,除了同宗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他是劉章的後人!
唐朝時,武則天稱帝,「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寫了《代李敬業討武曌檄》,其中有兩句「嗚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虛侯之已亡。」感嘆唐朝宗室中沒有朱虛侯劉章這樣的戰神來扭轉乾坤,誅滅武氏!由此可見,幾百年後,劉章依然是人們心中的能夠挽狂瀾於既倒的戰神!
劉章去世後,其子劉喜繼承王位。
看到劉喜這個名字,有些朋友可能會覺得似曾相識,因為漢高祖的二哥劉仲就叫劉喜!
劉喜被漢高祖封為代王,鎮守邊關,匈奴入侵,劉喜狼狽而逃,漢高祖一怒之下將其貶為合陽侯。
按照輩分來計算,合陽侯劉喜是劉章的二爺爺,但是,劉章卻給兒子取了一個和二爺爺一樣的名字,看上去好像很離譜,其實,當時漢朝宗室人口大量繁衍,重名現象已經陸續出現,劉喜並非帝王,無需避諱,這個名字別人也可以叫。
劉章世系圖
除了城陽王劉喜,西漢名叫劉喜的宗室還有很多,比如漢武帝時期因為酎金失國的就有葉平侯劉喜、高平侯劉喜、沂陵侯劉喜,難道是這個名字中有個「喜」字,比較喜慶,大家都喜歡?
城陽王劉喜出生的時候,合陽侯劉喜已經去世了,但他的兒子還在呢,那就是吳王劉濞。
合陽侯劉喜是個勤勞的小農,居家過日子是把好手,並沒有什麼政治才幹,但是其子吳王劉濞卻是個厲害角色,漢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就是由他挑起來的!
公元前164年,漢文帝將齊國一分為六,封給劉章的六個兄弟,即:齊王劉將閭、膠西王劉卬、膠東王劉雄渠、菑川王劉賢、濟北王劉志、濟南王劉辟光。
再加上城陽王劉喜,齊地一共七個王。
影視劇中吳王劉濞形象
劉章的六個兄弟對作為長子長孫一脈的父親和大哥都沒有坐上皇位而憤憤不平,吳王劉濞派人聯繫他們共同起兵,六兄弟立即答應,但並沒有拉上侄子劉喜,他們認為朱虛侯劉章剷除諸呂,為漢朝已經立下大功,不應該再讓其後代冒險,如果將來造反成功,就多封一些食邑給劉喜。(城陽景王有義,攻諸呂,勿與,事定分之耳)
六兄弟可謂有情有義!劉濞起兵後,濟北王劉志被郎中令劫持,沒有參與叛亂;齊王劉將閭,臨時反悔;其餘四兄弟如期起兵,失敗後全部自殺或被殺,齊王劉將閭也自殺身亡,六兄弟只剩下劉志。
吳王劉濞也沒有主動聯繫劉喜,可能是覺得與這個自己孫子輩兒,卻與父親同名的傢伙聯繫會比較尷尬吧!
劉喜因為父親的遭遇,對朝廷頗為不滿,但是七國之亂爆發後,他依然配合朝廷作戰,城陽國地理位置極為重要,分割開吳、楚叛軍和齊地叛軍,劉喜有意避開幾個叔叔,與吳王劉濞部下將領周丘激戰,但劉喜的軍事能力遠不及父親,部隊被周丘擊敗。(破城陽中尉軍)
七國之亂
七國之亂平息後,城陽國有功,得以延續,漢武帝時期,城陽國被「推恩令」分出33個侯國,是所有王國中最多的,城陽國一直延續到王莽篡漢被廢除,大概存在了170餘年左右。
版權聲明:本文為【指縫間的歷史】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水滸傳》中最卑劣狠毒的敗類 竟位列梁山五虎將 最後死無全屍!
TAG:指縫間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