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和蘑菇不得不說的故事 1

我和蘑菇不得不說的故事 1

從接觸食用菌到現在已經十幾個年頭了,從最初的無知無畏到漸入佳境又到迷茫彷徨,這期間經歷了無數次的困惑和失落,一路坎坎坷坷一直走到現在。雖然現在由於種種原因沒有能在食用菌生產的第一線工作但仍然在這個行業里徘徊等待時機。在這十多年的食用菌生涯中經歷了食用菌行業的大起大落也親眼目睹了很多食用菌從業者從信心滿滿,到心灰意冷直到最後狼狽收場的過程。其中的無奈和辛酸自是一言難盡。近期偶然翻看舊照片便有了想把自己的從業經歷總結一下寫出來想法,一方面能使自己總結以前的成敗得失吸取經驗和教訓;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夠使後來者少走一些彎路,並能從我的經歷中吸取一些教訓減少損失。

一 從計算機到食用菌

我是學計算機專業的,畢業後在瀋陽的一家退休教授開辦諮詢公司上班,主要工作是做網站後來轉行搞的食用菌。最開始是在公司由於業務需要接觸到食用菌,並沒有想自己做食用菌,但後來公司由於各種原因效益不佳,而且我在接觸食用菌的過程中了解到食用菌行業是非常有前途的行業因此決定自己搞食用菌(當時低估了搞農業的難度);原因有以下三點:第一是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必然導各項優惠政策向農業傾斜,從事農業會有非常多的發展機遇。第二是從農業發展的角度來看,農業要想發展就必須走農業產業化和農業工業化的道路,在農業中最容易實現工業化的就是食用菌了。第三是個人原因,我是學計算機的但在計算機行業里人才濟濟,要想在這個行業里有點作為對於我個人來說幾乎是不可能。但如果把我計算機方面的優勢結合到食用菌上就會有很好的效果(事實上後來證明我的計算機技能確實給我帶來了很多機會)。正是基於以上的原因再加上我當時年輕,無知又無畏所以就毫不猶豫的加入到食用菌從業者的行列中去了。

我剛剛決定搞食用菌的時候我的工作關係還在瀋陽的諮詢公司,我轉行食用菌是得到了公司老闆也就是教授的大力支持的(我和教授從相識到相處多年的過程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有機會再詳細講述,總之非常感謝教授在我做食用菌的過程中對我的無私支持)那時候想的是就算蘑菇搞不好也可以回公司上班有退路所以沒有多加考慮就幹上了。

二 第一個食用菌大棚

我進入食用菌行業最初是從先買了兩個大棚開始的,當時的大棚價格比較低,家裡老爸正好下崗也就和我一塊搞了食用菌(在這裡非常感謝老爸這麼多年的陪伴和支持)。當時看了不少地方的大棚最後在鐵嶺近郊看中了兩個大棚還帶看護房,價格便宜當時是兩萬四千元;這個價格是地面附屬物的價格每年還要向村裡繳納「地租」錢,因為大棚土地是村民集體所有,不過租金不多每年交一次。

這就是當時大棚所處位置的照片,剛買大棚時的照片已經找不到了,這是後來照的。

當時對食用菌可以說是一竅不通,雖說一竅不通但自我感覺良好,可能是當時認為農業很好搞,想當然的認為對於我們這些搞IT的大學畢業生蘑菇這點東西還不好弄,甚至有這樣的想法,蘑菇再難能有C++和JAVA難能有做網站難(其實兩者完全沒有可比性)。正是由於當時這種無知的想法,所以一接觸食用菌起點就定的很高——普通品種不搞直接搞珍稀品種。因此當時只出了一批平菇就直接干杏鮑菇了;這裡還有個小插曲,當時的平菇菌袋是買的,是當成「白蘑菇」的菌包買的結果在大棚里一出就是平菇。但當時自己連平菇都不認識(也有當時天真的認為從認識的熟人哪裡買的不可能騙我的原因)也就一口咬定是「白蘑菇」到市場上當「白蘑菇」賣結果一斤也沒賣出去,後來想起來都成笑話了。有了這個教訓後就決定自己做菌包生產杏鮑菇。當時杏鮑菇剛引進國內不久一般沒有人認識,也很少有人會種。剛好這時通過熟人輾轉認識了一個接觸過杏鮑菇的技術員因此就把他請過來,在技術員的指導下用半個油桶砌了個大鍋,開始了灰頭土臉的滅菌過程。大鍋見下圖。

當時就是這個鍋,借用房子的煙囪,剛建好沒有照片這是後期廢棄後照的。

技術員給指導了幾天,蒸了幾鍋菌包又教了教接種的方法(菌種是在技術員哪裡買的)就回去了,記得當時是在接種箱里接的種成功率還可以,所以經過了有點漫長的等待(大棚溫度低養菌慢)終於有了第一批菌包,為了產量高就用了覆土出菇的辦法,還不錯蘑菇出來了,見下圖

當時第一批的圖像找不到所以用了後期出的蘑菇照片,第一批出的產量比這個低一些菌蓋大一些

用現在的眼光看覆土出的杏鮑菇,菌蓋大箘柄短商品性並不好,但當時誰也沒見過杏鮑菇長什麼樣子,所以蘑菇出來後我的自我感覺非常良好再加上當時我是當地第一個引進杏鮑菇品種進行栽培的,就有很多或遠或近的農戶甚至城裡的人過來參觀,還有些本地的媒體也來採訪報道,一時弄得我自信心爆棚!就連瀋陽的教授(原公司老闆)也從報紙上看到報道了(轉載的)。通過媒體報道知道我的人多了我就更有信心了(其實後來明白關注的人多並不一定是好事)。但是問題馬上出來了杏鮑菇由於受出菇溫度限制(十到二十度之間)在普通大棚里只能春秋兩季出菇,第一批蘑菇出來後在市場上賣的還不錯(由於別人誰也沒有賣過,而且杏鮑菇口感確實不錯,那時的杏鮑菇還有苦杏仁的味道現在早沒有了)大酒店和超市都打進去了,但剛賣了一段時間就沒貨了;大棚過季節不出了。那邊蘑菇剛被認可這邊就沒有了貨了這是多鬧心的一件事情呀,所以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做到周年出菇。當時有一個城裡的下崗工人老趙過來看過後就想在他家種杏鮑菇,在我這裡做了菌袋後就帶到家裡出蘑菇去了,當時是冬天他騰出來一個房間做了簡易的架子就放上去了結果出的效果出乎意料,這也是我第一次見到杏鮑菇還能出成這樣。見下圖(30萬像素數碼相機照的效果不好大家對付看)

這是當時趙家出菇的照片,菇型有點像現在工廠出菇的樣子,就是產量沒法比(不過那是十幾年前)

由於受到這種室內出菇方式菇型好的啟發,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改造大棚但是說得容易但錢從哪裡來是個問題,瀋陽的公司效益也不好也不能指望家裡(那時家裡也很困難)最後下定決心咬咬牙公司和家裡都拿了點錢,改造了一小段大棚只有35米,但就這35米的改造再加上棚內設施就比買這兩個大棚都貴,以至於後來蘑菇的生產都受了影響——資金緊張生產斷斷續續。下圖為改造後的的大棚。

這是改造後的門房裡面放了鍋爐和原料粉碎機

這是改造後的大棚室外整體

這是從門房進來後的照片,左邊是接種箱右邊是裝袋機和給菌袋滅菌的鍋

這是拌料的池子

這個是滅菌的鍋和外面的差不多隻不過是改成用鍋爐的蒸汽滅菌(那時還沒有太空包的概念)

這是養菌室

這是養菌室的後牆,從裡面的門進去就是出菇室(只有一個)

這是出菇室,用的是家用加濕器加濕

那時候不知道杏鮑菇見光開傘,所以冬季一直靠日光控溫

這個是夏季出的杏鮑菇菇型好了很多不過濕度給大了(這個是借的好數碼相機照的)

費了很大的力氣又花了辛苦籌集的幾萬元錢,終於改造了一小部分大棚本來認為生產可以進入正軌了,可是問題才剛剛開始。食用菌終於在我剛剛體驗到創業的熱情時向我第一次露出了猙獰的獠牙。想要知道後面發生了什麼事情請繼續關注微信公眾號「奕奕生菇」 下一篇文章 ——我和蘑菇不得不說的故事 2 危機和轉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如何找到你的Mr.Right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