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7馬拉松大數據:千餘場賽事 跑者達498萬人次

2017馬拉松大數據:千餘場賽事 跑者達498萬人次

騰訊體育1月25日上海訊(文/梁嘉敏)北京時間1月25日,中國田協在上海召開了2017年馬拉松年會,國家體育總局田徑運動管理中心馬拉松辦公室主任水濤發布了《2017中國馬拉松大數據報告》,通過馬拉松跑者畫像、中國馬拉松成績分布特點、城市分布等方面對2017年中國馬拉松運動熱潮進行了數據解讀。

近幾年,隨著國家大力推進全民健身戰略,具有經濟帶動、城市推廣和全名參與功能的馬拉松如火如荼地發展。從2011年的22場,到2017年的1102場,中國馬拉松賽事場次在7年間增長50倍。在2017年馬拉松規模賽事類型分布中,路跑賽事佔58.715,其中全程馬拉松173場,半程馬拉松243場,健康跑123場。值得一提的是,越野跑得到較大的發展,共計有312場。

從覆蓋區域來看, 馬拉松賽事地域分布更為廣泛,境內馬拉松及相關賽事已經涵蓋了 含西藏在內的全國 31 個省、區、市的(234)個城市,較上年增加 (101 )個城市。 在馬拉松規模賽事地域分布中,省份分布前五名分別為浙江省152場,江蘇省149場,廣東省103場,北京市69場和上海市63場;舉辦賽事數量最多的前三名分別為北京、上海和杭州,東部沿海城市的舉辦賽事較為密集。

馬拉松熱潮帶動更多人群參與其中,2017年全年參賽人次達到498萬,較2016年的280萬,增長率達到77.9%。其中全程馬拉松賽事參賽人次最高,各項目組別的參賽人次突破了235萬,其次是辦成馬拉松,參賽人次突破了134萬人次。而全程馬拉松和半程馬拉松完賽總人次超過72萬。

在路跑賽事發展趨於平穩的美國,全馬賽事達到1100場,每萬人擁有馬拉松場次的數量是21.67場,而中國2017年每萬人擁有馬拉松場次的數量則是4.27場。在中國全年173場各種類型規模全馬賽事和26萬萬賽跑者的增長的同時,未來還存在著巨大的發展空間的潛力。

水濤公布了2017年中國馬拉松田協認證賽事跑者畫像,在跑者的性別比例上,雖然男性佔到73.84%,女性佔27.16%,但從2014年到2017年,女性跑者的比例基本呈現上升趨勢,數量和頻次也在顯著提升;中國跑者的主力是24-29歲以及30-24歲的跑者,但全程馬拉松項目聚集了較多35-39及40-44歲的跑者,半馬和其他組別平均年齡則低於全馬;男子全城馬拉松和半程馬拉松成績最好的年齡段均為25-29歲,而女性全馬成績最好年齡段為18-24歲,半馬為25-29歲;大眾精英跑者在數量和時間上都在穩步提升,在2017年全城馬拉松完賽選手中,共3663人次男子選手跑進3小時,772人次女子選手跑進3分20分;在地理分布中,按戶籍所在地統計跑者數量最多的為江蘇省,共有76469名跑者完賽,在全國佔比10.10%,湖北、廣東、山東、福建和浙江緊隨其後。

為了確保馬拉松運動又快又穩的發展,2017年,中國田協調整了賽事認證方式,頒布了《馬拉松及相關運動賽事認證指南》,對賽事不再以「共辦」、「註冊」區分,而是以A類和B類進行認證。從2012年到2017年6年間,中國馬拉松的金銀銅牌等級賽事數量從20場增長到161場,其中金牌賽事從7場增長至44場,這正是辦賽水平不斷提高的體現。從2008年到2017年的10年間,中國馬拉松在國際田聯的等級賽事也基本呈現逐年遞增之勢,新增太原馬拉松、衡水湖馬拉松、深圳馬拉松和杭州馬拉松後,標牌賽事在2017年達到12場,其中IAAF金標賽事5場,銀標賽事3場,銅標賽事4場。

省會城市和直轄市通常是國內馬拉鬆開展較早、舉辦較多的城市,我國這兩類城市舉辦馬拉松賽事的平均歷史為9.8年,與六大滿貫馬拉松平均歷史50.3年相比,中國馬拉松賽事還非常年輕,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水濤表示,未來三年中國馬拉松的發展目標是,構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馬拉松產業體系,形成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良性發展模式,建設投資主體多元化、融資方式多樣化、運作方式市場化的新機制。到2020年,全國馬拉松規模賽事將超過1900場,中國田徑協會認證賽事達到350場,各類路跑賽事參賽人數超過1000萬人次,馬拉松產業規模將達到1200億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體育 的精彩文章:

西里奇能否重溫法拉盛奇蹟?決賽需做好兩點

TAG:騰訊體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