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化新常態視角下的中華太極武術特性及未來走勢研究

文化新常態視角下的中華太極武術特性及未來走勢研究

摘要:中華武術,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之一,具有十分悠久的歷史起源;而太極拳,堪稱中華武術中最至高精妙的拳法,強身健體、惠及眾人。然新興的互聯網正在改變傳統文化,因此需要用互聯網再造武術文化產業新常態,方能確定中華武術的保護和繼承。觀察新常態視角下太極內功武術的未來發展走勢,離不開有實際能力的策劃顧問人才,離不開超能快速的專業核心技術,離不開國際化的有效營銷模式。

關鍵詞:中華武術;太極內功;核心技術;策劃顧問;營銷模式

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互聯網正在改變傳統行業,文化產業需要垂直打通各個環節,加強和移動互聯網之間的結合。只有這樣,文化產業才可以擺脫曾經遇到的困境,重新煥發出新的生命力。」此即為互聯網平台下的文化產業新常態。

基於此新時代特點,筆者今以中華武術中的至高拳法——太極拳為例,展開對文化新常態下中華太極武術特性及未來趨向的研究,期望能對中國優秀文化的保護、繼承和發展能有所借鑒和啟發。

一、太極內功武術文化的產生及發展現狀

(一)中華武術的產生及發展現狀

我國的中華武術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遠古祖先的生產勞動時期。原始狩獵時期,人們為了生存,練就劈、砍、刺、擊、閃等基本的生存攻防技能。這些原始的基本攻防技能雖然僅僅停留在生存技能的範疇之內,雖然還是很落後的很低級的很不成熟的,但它卻是中華武術形成最早的形態。到氏族公社時期,由於戰亂頻起,必須以武護身,因此比較先進的成熟的一擊、一刺、一拳、一腿,又被廣泛傳播開來,且很多人相繼進行模仿、傳授、習練。武術開始逐漸形成。

作為與中華民族的五千年歷史文明相伴而生的文化形態,武術具有獨具特色且由於時代生活習俗密切結合的性質。商周時期,主要靠在「序」(古代地方辦的學校)進行武術訓練,射卸、習舞被列為「序」的主要教育內容,運用「武舞」來訓練士兵、鼓舞士氣。春秋戰國時期,有用「角試」(即角斗)來選拔人才的制度,以供戰場殺敵、爭霸天下、報效國家。秦漢時期,角力、擊劍盛行。人們常在宴會的樂飲酒酣之中,手持器械來舞煉起興,如《史記·項羽本紀》中就有記載「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這一典故,便是「宴會舞煉」形式的反映。此外,還有「刀舞」,「力舞」等。

到唐朝時期,對武術發展起重要促進作用的應該是武則天時期武舉制的施行。即通過武舉制選拔人才,對有一技之長的士兵授予將或王榮譽稱號,這既彌補了文舉科試的某些不足,也可見武術作為一種文體形式已相當具有影響,而且武舉選拔出來的人才更加具有保家衛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宋元時期,民間練武活動蓬勃興起,主要以民間結社的武藝組織為主體,有習練徒手的黑虎拳社,有習槍弄棒的「英略社」,習射練習的「弓箭社」等,還出現了浪跡江湖、習武賣藝為生的「路歧人」,形式多樣,不僅有單練、而且有對練。明清是武術的大發展時期,拳術有長拳、猴拳、少林拳、內家拳等幾十家之多;同時形成了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等主要的拳種體系,流派林立,拳種紛顯。

到了近代,武術逐步成為中國近代體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民國時期,民間出現許多拳社、武士會等武術組織。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武術更是得到了蓬勃發展。從1956年,中國建立武術協會、武術隊,開始形成空前廣泛的群眾性武術活動網路,到如今國際武聯被吸收為國際奧委會的正式國際體育單項聯合會成員,這都顯示了中華武術走向國際的強大生命力和影響力。在不久的將來,武術也將成為奧運項目,中華武術將被推向全世界。

中華武術遇上文化新常態,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中華武術將與文化新常態相融合,呈現出更豐富的特性,和更有生命的未來。

(二)太極內功的產生及發展現狀

所謂太極即是指宇宙從無極至太極,再至萬物化生的過程。其中的太極即為天地未開、混沌未分之前的狀態。易經繫辭:「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關於「太極」迄今可見文獻最早出自《莊子》:「大道,在太極之上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後見於《易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極拳的起源與河洛文化密不可分。河洛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源頭之一,是指起源於河洛地區的區域性文化,是中華民族主流文化。河洛文化以洛陽為中心,西至潼關、華陰,東至滎陽、開封,南至汝穎,北跨黃河至晉南、濟源一帶。在古代雄踞於中原,為「天下之中」。河洛匯流,是一種自然現象,洛河水清,黃河水濁,兩河交匯,呈現出一個巨大的清濁分明、相互交融變化的旋渦。相傳洛陽是河出圖、洛出書和伏羲悟太極、畫八卦的地方。《易傳·繫辭》載:「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伏羲看到河洛交匯現象,依據「河圖」、「洛書」信息,觸發靈感,這才創作出《易經》,產生了太極文化。伏羲被稱為中華人文始祖。所以,自古人稱「天下太極出河洛」。河洛匯流無時無刻不流淌著太極文化之血,聯繫著河洛文化之脈,締結著中原文化之根,蘊含著中華文化之魂。河洛匯流是中國的文化丹田所在!

17世紀中葉,溫縣陳家溝陳王廷吸收眾家武術之長,融合易學、中醫等思想,並在家傳拳法的基礎上編創出一套陰陽開合、剛柔相濟、內外兼修的新拳法,命名太極拳。自第14世陳長興起開始向外傳播,後逐漸衍生出楊式、武式、吳式、孫式、和式等多家流派。20世紀80年代以後,各級政府及廣大民眾對太極拳這一古老文化體系的保護意識日益增強,各級政府相繼制定保護措施,傳承人、民間傳承組織也加大深入推廣的力度,以太極文化為主的各個地方先後舉辦了11屆國際性的太極拳交流大會。2006年5月,太極拳被中國政府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太極拳這一中華武術瑰寶已受到了世界各地人們的普遍推崇。

太極拳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搏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它是中華民族傳統的辯證思維與武術、藝術、中醫的完美結合。作為一種飽含東方包容理念的太極運動形式,其所提出意、氣、形、神相結合的鍛鍊形式,非常符合人體生理要求和心理訴求,不僅對人類個體的身心健康有好處,而且對整個人類群體的和諧相處也有著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

現如今,由於互聯網現代高科技術時代的到來,太極拳作為一種古代傳統文化,也正在以自己所獨有的特性滲入到互聯網文化新常態的各個角落。

二、文化新常態下太極武術所呈現的特性

文化新常態,其實就是指互聯網時代下文化的新變化、新融合。文化新常態是一個極具變化性的概念,太極內功武術與文化新常態相激撞,呈現出自己獨有的特性。

1.融合性

文化新常態的融合性主要就是指傳統文化與新興文化的融合、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實體市場與虛擬市場的融合、傳統理念與新興理念的融合。

具體到太極內功文化的融合性則主要是指其與三大平台——百度式搜索平台、優酷式觀看平台和天貓式購物平台的融合。有關太極武術的信息,除了傳統的在紙質書本上查詢以外,還可以在百度式搜索平台上查詢得到,且獲取更加便捷、內容更加豐富;如果想要真正練習太極拳法,除了傳統的教師親授以外,還可以藉助優酷式視頻觀看平台,裡面有各流派大師太極招式,且講解清晰,可多次反覆觀看,雖說沒有教師親授更加形象有力,但是也為人們學習太極拳法提供了更寬的途徑;其次,利用網路直接購物獲取修習太極所必須的工具,例如:衣、褲、鞋、襪、帽等,這在古人傳統的生活里是不可能想像的,但是互聯網的天貓淘寶式平台為人們提供了這種可能。

其次,文化新常態下太極文化的融合性還體現在各種流派之間的融合。傳統太極拳門派分立眾多,分成有陳式、楊式、武式、吳式、孫式、和式等派別,各派既各有自己的特點,呈百花齊放之態,又具傳承軸帶關係,呈相互借鑒之勢。而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和新文化的發展,人們開始推行簡易太極拳套路,吸取其它各式太極拳之長,編成「簡化太極拳」。這種方法有助於消除太極各類流派之間的爭鬥不一,促進文化新常態下太極文化的融合統一。

最後,文化新常態下的太極修習者,不可能是不懂技術、觀念落後的「原始人」,反而是真正懂得運用互聯網新技術來提升自己價值的「高手」,他們更懂得與社會中各種各類的人物,例如企業家、政治家結交以提升自己的實力。被稱為氣功大師的王國安,並不僅僅是呆在屋內閉幕練功的「僧人」,他提出大力發展健康產業,且結合五行學說提倡一種獨特的商業模式,「一個點,一條線,顧兩頭,聚中間。」其實,他這句話的本意就是,以產品和技術為核心,從上到下運作,鏈接企業和消費者,重點服務代理商。成名以後,他所接觸的人,既有普通的庶民百姓,也有很多億萬富翁,甚至國家、省部級領導。這即為他運用融合的創新的商業模式,融合到了各類各層人士支持他的事業成功。文化新常態下思想與思想的融合、人物與人物之間的融合,是太極文化里的意氣合力、陰陽交匯的最高體現。

2.模糊性

文化新常態的模糊性主要體現在:網路世界裡,雖然獲取信息很是方便,信息量也足夠豐富,但是很多時候網路上的信息其實模糊不清、真假難辨。

模糊性是指由於人或事物類屬關係劃分的不分明、不確定而引起的判斷上的模糊性或亦此亦彼性。例如,亞健康人與生病人之間很難分辨清晰,當判斷某人是否生病或虛弱的時候,便就沒有明確的答案或結果驗證,這就是模糊性的一種表現。模糊性也可指經緯界限或高低上的重合或無法比較,例如蘇軾《題西林壁》詩中「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觀察任何事物從不同角度都會得出不同的答案。這也是內容或事物上的模糊性。

具體到太極武術的模糊性則主要體現在:有關太極武術的思想通過多種渠道滲入在各種網路平台之上,人們根本無從得知其究竟來源於哪裡,也無從分辨哪條渠道最正規權威,此為渠道的模糊性;其次,有關太極養生的理論,相互矛盾地衝擊著老年人的養生觀,甚至會有不法分子利用虛假「太極內功養生理論」,通過諸多手段售賣各類假冒保健品,哄騙一些缺乏判斷力的消費者尤其是老年人花費大量金錢,此為內容的模糊性,難辨真假;最後,太極本身就是指天地混沌未分陰陽之前的狀態,本身就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是分不清黑白陰陽的,或者黑中有白、白中有黑,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3.矩陣性

文化新常態的矩陣性主要是指互聯網下的媒體公號呈有規則、有序列的矩陣式排列。例如一個省就代表一個矩陣,組成一個強有力的報道集團;或者著重宣傳黨史黨建黨政理論的為同一矩陣,而著重宣傳學術教育的又為另一個矩陣。最典型的就是河北省報業集團提出的構建融媒體矩陣,實現媒體深度融合。河北省各地的機關報、晚報、都市報等都在都在開通渠道、整合資源,組成聯合作戰的媒體集團。

具體到太極內功武術的矩陣型,則主要體現在:其一,太極拳的流派分支多種多樣,其中陳氏太極拳(陳王廷)、楊氏太極拳(楊露禪)、吳式太極拳(吳鑒泉)、武式太極拳(武禹襄)、孫氏太極拳(孫祿堂)等屬於以姓氏命名的流派,而以非姓氏命名的流派則又可分為武當太極拳、八卦太極拳、忽雷太極拳、禪門太極拳等;其二,在各種太極流派之間又有拳架分類,例如陳式太極拳中的老架、新架、小架,楊氏太極拳中的大架、長拳、中架、及小架(亦稱用架和快架),吳氏太極拳中的慢架(或稱關節拳、方架)、快架(或稱圓拳、貫串拳、老架)和吳光宇54路套法;其三,則是指太極拳的修習者和傳播者也在全國各領域呈矩陣型的有序列分布,或南多北少,或北多南少,或南北呼應,總之也算有番聲勢。

其次,再度深究矩陣性,也可指太極理論的矩陣性。《易傳》中有「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各種物像層層衍生,這才物化出太極思想。還有五行矩陣思想,即金、木、水、火、土,彼此之間相生相剋,「一行」代表一「矩陣」,共同組成世間萬物。

最後,之所謂「矩陣」,也是為聯合作戰,這也迎合了中華武術的搏擊意識。不過,中華武術更多強調的是以強身健體為主,以搏擊攻伐為輔。

三、新常態視角下的太極內功武術走勢

在文化產業進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太極內功武術的未來怎麼走?應該怎樣適應新常態的變化,使得太極武術在未來擁有持續的生命力?大致可以有以下幾條路徑:

1.構建有執行力的策劃顧問機制。任何一種文化的發展,都離不開要有一個先進的完善的體制機制。具體來說,有執行力就是指當某項戰略決策定下來之後,要能夠迅速採取行動措施並且無所遲疑,且對其執行後的效果有相應的跟蹤、保護、評估、獎懲等;策劃則是指,對於開展某次太極活動的策劃方案,一定要有足夠的新意、有縝密的安排,能夠保證策劃活動圓滿成功;顧問則是指體制內要有高級的專家顧問,能夠保證問題出現時能夠及時解決。擁有現代化的核心技術和現代化的策劃顧問機制,才能夠保證太極武在文化新常態中繼續保持活力,並促使太極武術文化與現代化技術相融合,迸發出更具創新性的向上驅動力。

2.組建有責任力的太極媒體矩陣。宣傳太極武術文化,離不開要有相應的媒體機構,但是這裡的媒體機構在報道相關理論知識時,必須要對所報道信息承擔責任,即要能夠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和權威性。這樣的媒體矩陣,才是正能量的媒體矩陣,才能夠保證太極武術文化在未來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信任和習練。

當然,在組建太極文化媒體矩陣時,還要講究整體布局。布局一詞則最常用於圍棋,布局的門道很多,有命門布局(命門布局簡單來說就是先重點後次要)、有四周布局(四周布局簡單來說就是包圍式的布局)和命門布局與四周布局相結合。就像馬雲所創辦的阿里巴巴,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因為馬雲懂得布局的藝術:以杭州作為總根據地,向內輻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這是運用了命門布局;同時以此幾大城市再擴散到內地省市鄉鎮,然後再包圍內地的幾大城市,這是運用了四周布局;最後又把整個中國作為產品基地,向外發展到美國等地,則是運用了命門布局與四周布局相結合的方法。發展太極武術文化也不例外,必須要有清晰長遠的布局戰略,而不能再是模糊。

3.成立有影響力的太極心法學會。為在新常態新變化下促進太極文化發展,致力於太極文化走向系統化、規模化、全球化,使之成為一門國際性專門學科,並以此為契機,更加有效地培養人才,造福於全人類,很有必要成立相應的太極內功心法學會。

且學會要以在全球開展太極內功心法學術研究為主要方向,要能夠對太極內功文化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和熱點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探索太極拳與經濟發展的關係,為制定太極拳發展方針、政策提供參考依據;並攜手國際、國內太極拳組織定期舉辦太極拳比賽和公益活動,參加國際的太極拳文化活動;並能夠收集和研究世界太極拳發展的各類信息,同時發布出版與太極拳文化相關的刊物和報告。開闢太極武術文化融入生活化、常態化的新紀元。

4.未來主打國際品牌戰略營銷。要把太極文化真正推向世界一流地位,就要主打國際品牌戰略營銷。詳細來說,就是要有把太極文化從設計、傳播,到策劃、營銷、管理髮展創新的一整套產業鏈;要有基於太極文化的品牌大數據系統,最大程度地確定保證太極文化的營銷、宣傳推廣、市場定位和消費群選擇;要建立一個互聯網式的太極文化交易所。國際品牌營銷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打造太極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四、結束語

互聯網文化新常態視角下,太極內功武術的未來有很巨大的發展空間,也有很廣闊的市場。依託有執行力的策劃顧問機制,依託有責任力的太極媒體矩陣,依託有影響力的太極心法學會,依託國際化的品牌營銷戰略,可以構建起一個成熟的國際性的太極文化產業圈,可以開闢太極武術文化融入生活化、常態化的新紀元。文化新常態下太極武術的未來走勢,中國人民如何繼續發揚光大優秀的中華武術精神,並將中華武術魂影響到世界各地,姑且拭目以待。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參考文獻:

[1]羅紅元,古岱娟.太極拳技理與訓練[M].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顧留馨,沈家楨.陳式太極拳[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4.

[3]郝少如.武式太極拳[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

[4]馬虹.陳式太極拳拳闡微[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8.

[5]於志鈞.中國傳統武術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6]於志鈞.中國太極拳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7]洪均生.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M].山東:山東科技出版社,1989.

[8]王宗岳.太極拳譜[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1.

[9]陳鑫.陳式太極拳圖說[M].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太極大師王占海,欲教訓格鬥狂人,網友:你又想挨揍了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