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心率的各個名詞和其間的差異,你真的懂嗎?

心率的各個名詞和其間的差異,你真的懂嗎?

全文1390字,閱讀大概需要8分鐘。

心率是一項簡單卻極具價值的生理指標,而運動心率是反映運動強度的最直觀的指標之一。

今天為大家全面普及一下,到底什麼是心率,以及眾多心率名詞之間有什麼區別。

先來科普幾個心率的名詞。

靜息心率:又叫安靜心率,是指在清醒、不活動的安靜狀態下,每分鐘心跳的次數。一般是在早上剛起床時(能避免外在環境或情緒等主客觀因素影響)尚未開始活動所測量到的心率。

儲備心率:這不是指某個特定的心率值,而是指心臟適應機體代謝的需要而增加輸出力量的能力,簡單來說是從安靜心率到最大心率之間的提升空間。每個人的靜息心率都會有差異,儲備心率加入了對靜息心率這一參數,在運動心率測量方面比單純考慮最大心率會更加準確。

最大心率:是指每分鐘心跳最大次數,這是個數值。每個人的最大心率因年齡、健康、運動習慣等情況會有所不同。著名的「220-年齡=最大心率」公式,這其實代表的是整個人群的大概值,若要代表個體就會有失偏頗,例子不具體舉了,同齡的胖子和經常運動的人...

心率的差異

正常成年人安靜時的心率有顯著的個體差異,平均在75次/分左右(60-100次/分之間)。因年齡、性別及其它生理情況而不同。女性稍快,3歲以下的小兒常在100次/分以上,老年人偏慢。

運動員心跳更慢,是因為他們的心臟更強大,身體心血管系統發達,心肌收縮更有力,每搏輸出量比正常人多。

而我們口中常說的跑者,介於二者之間,能力各有不同,數值也有所差異。一般跑者心率會在50-60之間,能力較強的會在40-50,當然也跟個體差異有關。

心率越低越好?

這個問題,實際上沒什麼可爭議的,在這普及的是指常人心率情況。

比如: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或者患有先天性心臟疾病,即使他們不跑步,心率也很低(45~50次/分左右),這種心率低的情況,不是心肺功能好。

那麼常人的心率高低,是要和原始心率做比較的。比如:在沒有跑步前,你的心率是75次/分,跑步一段時間後,心率開始降到70次、60次、55次/分,這樣的現象才是好的。

重視運動時的心率

心率,是衡量跑步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參考指標。開篇提到,運動心率是反應運動強度的重要指標,那麼通過監測運動時的心率,跑者能依照不同的訓練目的,處在適當的訓練強度,避免經驗不足的跑者以身體感覺評估強度所造成的損傷,進而達成有效的訓練。

當然,跑者需要養成對自己身體的認識,即「體感」,判斷自身競技狀態,把握運動的強度,這點同樣重要。「體感」結合心率值,才能更好認知自己的狀態。

因此,我們也經常推薦大家配置一塊可以精確測量動態心率的運動表,結合實時顯示的心率值,培養「體感」。

宜准七檔心率訓練法

為什麼會推薦宜準的七檔心率區間訓練法:

目前,大部分跑者已採用儲備心率法來計算各強度的心率範圍,公式:(最大心率-靜息心率)*各種強度百分比+靜息心率。

例如:跑者A的最大心率是180,靜息心率是60,那麼熱身儲備心率就是最大心率減去靜息心率為120。即(180-120)*50%+60=120,(180-120)*59%+60≈131

宜准聯合了國家體育總局體科所共建「運動可穿戴智能聯合實驗室」,其演算法在儲備心率法的基礎上,加入了個人的體徵信息,計算出的最大心率值、靜息心率以及各區間,更符合個人情況。

最簡單的方法即下載宜准跑步APP,在個人設置中輸入個人信息後,即可得到以此計算出的建議值;再打開7檔心率區間,就可以查到屬於自己的強度區間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EZON宜准 的精彩文章:

TAG:EZON宜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