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亞丁灣護航,一次海洋領域的軍民融合

亞丁灣護航,一次海洋領域的軍民融合

海洋領域一直是我國最為薄弱的戰略要地。

2017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推動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意見》,海洋成為三大重點建設領域之一。

一直以來,我國頂著海洋大國和海軍弱國兩個帽子。海洋面積約為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約300多萬平方千米,我國是名副其實的海洋大國;而近代列強多從海上方向進行侵略,清朝時更是「陸軍上了船」就叫水師,海洋之羸弱可見一斑。

近二三十年來,我國海軍才真正發展起來。全球化經濟下,海上通道和海洋資源在經濟、軍事上的作用越來越突出。軍事科學院軍民融合研究中心秘書長於川信說,海軍發展至少能從兩個層面帶動經濟發展,一是維護海洋安全,為海上經濟護航;二是海上裝備發展能拉動各領域產業發展。海洋非常特殊,它包括空天配合、陸地支持和海洋特色,是軍民融合領域最複雜、要求最迫切、最廣泛的領域。

海軍研究院錢晉表示,過去,國情決定我國形成軍工集團來集中國家財力做軍品。現在長期處於和平時期,軍民融合國家戰略下,鼓勵民用新技術及時補充進來,提升海軍戰鬥力以適應現代戰爭需要。他建議,民企可以兩個方面著手「參軍」,一是原創技術和核心技術,二是產品。

海洋領域一度「民帶軍」

海軍戰略專家錢晉認為,我國海洋領域一直是民用帶動軍用。

民用領域主要分為科研和經濟兩個方面。科研上,以深海探測與開發、可燃冰開發等為標誌;經濟上,包括開通海洋交通線、漁船打撈走向遠海等。船舶裝備上,萬噸級輪船早已能夠自行建造。

而新中國成立前,海軍使用的多是繳獲自國民黨或美國二戰使用後淘汰了的艦船以及蘇聯引進的小快艇和他們看不上眼的驅逐艦。清朝時更是「陸軍上了船」就叫水師。「過去總體上海軍是弱小的,防禦策略是以陸制海,即將海洋作為一個屏障來加強國家安全防禦,因此從不曾走出近海深入遠洋。」錢晉說。

我國真正的海軍是近二三十年發展起來的。亞丁灣護航是我國海軍艦艇走向遠海的一個標誌事件;航母「遼寧艦」之所以讓國人振奮,是因為真正彰顯了海軍的國際性軍種特點。「現在,我國海軍在近海基本成熟,正在向遠海遠洋拓展。」錢晉表示。

於川信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海軍艦船和民用商船側重點是不一樣的。海軍的任務是在戰略通道上為商船護航,根據作戰需求來建船。而民船遠洋運輸造價低,噸位越大效益就越高。

海洋領域軍民融合程度最深

去年七月上映的《戰狼2》,讓國人想起了亞丁灣護航,二者將中國軍人在國際舞台維和的壯景揭開,現實中,世界強國派海軍艦艇為遠洋商船護航早已成為慣例。影片《敦刻爾克》中的民用漁船自動加入為軍隊運送物資的行列扭轉戰局也令人印象深刻,事實上,世界各國海軍執行海外作戰任務,很多裝備設施都是通過民用船運輸。「18世紀的海洋時代以來,海洋領域一直是軍民融合的。」於川信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軍民融合是海洋強國建設的重要領域,這與我國著名的「三條路」的基礎設施建設緊密相關,即空中絲綢之路、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海洋絲綢之路的特殊之處在於,無論是商船出海或海軍護航都需要空天支援。北斗、雷達為保障海軍出行發揮重要定位導航作用。於川信說,「這本身就是軍民融合。」

此外,軍艦和民船的保障系統基本一致,民船遭遇的風速、鹽度、水流速等問題軍艦也會遇到。在這種情況下,海況的保障也體現著軍民融合。國家海洋局已經和海軍簽訂合作協議,獲取的海洋數據軍地共用。「海上是立體式的多學科領域,單靠軍、地的哪一家都不行。」

上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對海洋需求越來越高,海防要求也越來越高,原來軍民融合的程度遠不適應現代海洋發展要求。於川信表示,目前制約我國海洋軍事發展的瓶頸技術是遠距離探測技術,海底環境複雜導致探測技術難以推進,反觀美國在海底觀測距離為幾百公里。加快海上軍民融合成為當務之急。

海洋領域軍民融合怎樣開展

答案在海洋軍事裝備的生產中。

以艦船的生產為例,海軍委託軍工集團來建造,這個過程中配套企業不斷進來,有軍工體系內的科研單位,還有民營企業。這個大的過程就是軍民融合過程。

截至2017年初已有2600多家具有資質的民營企業能夠參與軍品生產。「越擴大,軍民融合程度越高。」於川信說。

錢晉認為融合中有三個方面應該注意,第一,技術和產品參軍是不一樣的,軍民融合的初衷是引進原創技術。第二,技術或產品參軍,應解決好二者的利益分配問題。第三,既要保持軍工和民企競爭場面存在,還要避免壟斷形成。

海洋領域軍民融合的終極目標是什麼?於川信介紹道,我國計劃於2050年建設世界一流軍隊,圍繞這個目標,軍民融合首先要進行軍民一體化設計,一張圖設計、一張圖施工、一張圖推動,以使海軍能夠達到海上作戰和海上安防的要求。其次,將當前和未來的最新技術、最新管理方式都實時融入到海上作戰體系。這就要在運行機制上,讓軍政民有一個溝通、會晤、協調機制。第三,要培養一大批高精尖裝備企業,引導他們往軍民融合戰略層面發展,讓民營企業的戰略與國家戰略緊密結合。

於川信在多個場合對民企強調,軍民融合應關注的三大領域分別是兩藍一灰、人工智慧和網路空間。它們是軍民融合程度最高、相互牽引最強、相互轉化頻率最高的三大領域。

「民營企業要靠智慧參軍,在軍民融合中「借船出海」,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因為只有進入軍工領域才能真正學會製造軍品。」於川信說。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路

編輯:梁 偉

審核:王小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中國轉基因大米進入美國市場,美政府將轉基因食品商業化的底氣來自哪裡?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