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代佛像的市場價值以及最近的成交拍賣記錄!

明代佛像的市場價值以及最近的成交拍賣記錄!

中國金銅佛製作大約有兩千年歷史,但具體始於何時?尚無定論,需進一步研究。現代人將中國古代金銅佛分為「漢傳」和「藏傳」兩大類。漢傳金銅佛自東漢始造,歷經魏晉、南北朝、唐宋……歷史跨度漫長;藏傳金銅佛像以元明清傳世品多見。

漢傳金銅佛像,大部分受印度「犍陀羅」樣式的影響。犍陀羅地處古印度西北和阿富汗、巴基斯坦一帶,建國約在公元1世紀,由於曾一度受到馬其頓亞力山大的統治,佛教造像吸取了希臘後期雕塑與印度北部犍陀羅的藝術形式,相混合而形成犍陀羅式。這種樣式傳入中國後,即被中國能工巧匠吸收、融化,創作出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藝術造像。

隨著社會的發展,各個時期的造像都具有與當時社會習尚和精神相一致的特徵。如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瘦骨清像」,讓人們想起了「建安風骨」;唐代造像的華嚴大氣,則體現出唐代雍容大度、海納百川的輝煌氣象;宋代的佛造像已完全世俗化,佛彷彿已走入了人間,成了人們自己身邊的你、我、他,顯得非常可親、可敬。

明清金銅佛像是佛教造像之一。由於明代佛學興盛,廣建寺院,以朝廷布施及民間供奉的需要,使得金銅佛像迅速發展,並形成了永樂、宣德年間最高造像水平的「永宣金銅佛像」。此時的造像面相豐滿、造型優美、金水充足、藝術水平極高。清代造像繼承明代風氣,是漢藏金銅佛像的也達到了一個高峰。這些佛像不僅是佛教徒膜拜崇奉的對象,也是珍貴的民族藝術遺產,受到中外收藏界的深愛。

明代佛像面相豐潤,細眉長目,高鼻,薄唇,額頭較寬,大耳下垂,表情莊重而不失柔和。身材比較勻稱協調,衣著輕薄貼身,線條流動柔和,衣褶轉折自若。菩薩肩寬腰細,袒露上身,身姿婀娜,呈S型,瓔珞、佩飾精密繁複。寶冠葉片作鏤空狀,正中葉片呈彎月形,台座為束腰式仰覆蓮座,造型寬大,蓮瓣寬肥,呈一周對稱分布。衣服邊緣刻細碎的花紋,蓮座邊緣有連珠紋一周,蓮瓣圓潤,底沿外卷,金水成色足,黃中泛紅為明代標準色。腿部裝飾略呈橢圓形群褶,甲衣及絆甲絲絛均較寫實生動。

清代佛像臉型方圓豐潤,豐頤寬額,五官精緻,雙目傳神。身體比例協調,造型優美。多著漢式衣服,衣紋呈放射狀,衣褶曲折生動,帔帛較為寬大。胸前所飾的瓔珞、串珠雕刻得極為精美細膩。蓮座底沿明顯外撇,蓮瓣規整,扁平,一般只圍大半,度母眼線為一波三折式,間距較寬,冠葉呈平板狀,不鏤空。

康熙朝佛像的面相豐圓適中,較為秀美,尤其是雙眼的塑造是寫實性的,上眼瞼呈弧形,略有上揚的感覺。菩薩像的帔帛從雙肩下垂,又優美地向兩側甩出,然後纏繞雙小臂,通過雙臂再雙雙復搭於台座前成垂帶狀。

鎏金金剛薩埵佛像通高:約35cm

此尊金剛薩埵腰肢微扭,金剛跏趺坐於仰覆蓮台上。面相豐滿端正,寬額,五官舒展勻稱,眼瞼略俯視,表情靜穆柔和,略含笑意。頭戴寶冠,束髮高髻。冠帶於耳後系扇形花結。垂下的發束搭於兩肩,上有翻卷如小波浪的髮捲。項圈下綴U字形連珠式瓔珞,雙肩寬厚,腰部收束,軀體柔軟飽滿。下身著長裙,腰間束帶,腰帶下仍以U字形連珠式瓔珞裝飾,手足處飾有釧躅。金剛薩埵結跏趺端坐於蓮座上,右手當胸執金剛杵一端,左手持鈴置於腰部,體態優美大方。蓮座為束腰式,上下邊緣各飾一周連珠紋,蓮花瓣寬大飽滿,周匝環繞,對稱分布。作品整體造型完美,風格成熟,裝飾繁縟,工藝精細,充分展現了明代宮廷藝術的精緻與典雅,鎏金也保存的非常的完美可謂是流傳至今人間非常少見的。

在金銅佛像收藏板塊,出自明代,特別是永宣兩朝,由宮廷鑄造的佛像歷來為人們所看重,觀音造像也不例外。目前位列金銅觀音造型成交排行第一位的即是一件明宣德十年製作的鎏金銅「南海觀音」坐像,在2011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中,這件高約78厘米的罕見精品以3314萬港元成交。

明代十分推崇藏傳佛教,藏傳佛教造像的製作在帝王的扶持下,在宮廷中得到了大力發展。仿效元朝,明代在宮廷專設造像機構,稱「佛作」,隸屬於「御用監」,製作藏式佛像。在當時賜封和西藏僧侶的朝覲活動中,朝廷便經常以宮廷製作的金銅佛像作為重要禮品賞賜或饋贈給西藏宗教上層人士。在明代宮廷佛教造像中,以永宣兩朝的製品為最佳。從現存實物看,這兩個時期造像的藝術風格和手法基本一致,都是在西藏定型的造像模式基礎上融入內地傳統審美情趣、表現手法和工藝特點,是漢藏藝術完美融合的藝術模式。

其具體表現為:造像軀體渾厚,造型敦實,體態優美大方,面相寬平,雙目平直。衣紋都採取內地傳統的寫實手法,有較強質感,工藝上採取內地傳統的失蠟法鑄造,胎體厚重,表面都鍍金處理,金質純厚,亮麗悅目。蓮座處都有封藏。

明成祖朱棣是否誠信藏傳佛教,《明史?西域傳》謹以「兼崇其教」(指藏傳佛教)一筆帶過。治史諸家雖各有斷,但因史料見絀,迄今尚無定論。不過出於政治目的,成祖以推崇藏傳佛教為名,設法籠絡藏僧上層則是不爭的事實。其中金銅佛像作為回賜入貢藏僧首領的貴重禮品,把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的造像元素精心整合,使之成為漢藏佛教信眾都能認同的造像藝術,也就不足為奇了。

中山企業家鄭華星花2億多港元請了一尊明代銅佛像,其實他本人並不是為了收藏,更不是為了投資!他本人信仰佛教,這尊佛像有它特殊意義:它屬於大明永樂宮廷造像。永樂皇帝在當時從鞏固自身政權考慮,為了增進中華文化的融合和民族的團結,召集了尼泊爾、蒙古、中原各地最頂尖的工匠,用最好的合金來鑄造這尊佛像,因此這尊佛像的誕生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再一個它從美學角度來說,永樂時期的造像在整個佛像歷史長河當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佛像製作水平達到了歷史巔峰。

2006年10月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一尊永樂鑄銅鎏金釋迦牟尼坐像拍出1.166億港元,轟動了市場。

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調整後,明代鎏金佛像的價格回歸理性,但仍處於高位。

2011年北京瀚海春拍上出現了大量佛像,其中3件佛像拍出上千萬元人民幣。

2011年北京保利秋拍推出「觀安閑我國佛教造像專場」,63件成交藏拍價總額高達7388.86萬元。

2015年6月巴黎「亞洲藝術」拍賣會上,一尊明代銅鎏金大日如來坐像,以339.5萬歐元成交,超估價10倍。

在明代鎏金佛像中,永樂、宣德兩朝賞賜西藏高僧的藏式佛造像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2015年在紐約舉辦的一場拍賣會上,一座「西藏11/12世紀銅瑜伽士坐像」拍出486.9萬美元,引發強烈關注。

徵集範圍

中國書畫、名人信件

古代陶瓷、明清及宋元瓷器

竹木雜件、青銅佛像、錢幣郵品

名貴珠寶、玉器及名牌手錶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玩文玩 的精彩文章:

青花筆筒價值價值多少?

TAG:文玩文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