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婺源美食:最經典的糊豆腐羹,沒吃到等於白來!

婺源美食:最經典的糊豆腐羹,沒吃到等於白來!

婺源糊菜的「糊」字,按照婺源地方口音,是念去聲(hù)的。和「戶口」的「戶」字讀音相同,作動詞用。

婺源糊菜按照選用的品種不同,可分為葷糊和素糊兩大類。其中,葷糊品種較少,目前主要分糊豬肺和糊大腸兩種,而素糊則品類較多,有糊豆腐、糊南瓜、糊冬瓜、糊蘿蔔等等,幾乎囊括了所有的蔬菜,到了「無蔬不能糊」的地步。

婺源菜講究在「用油、顏色和火功」上下功夫。婺源的糊菜,當然也不列外,每一道糊菜不但注重「色、香、味、形」,還注重「(口)感、(滋)養、(招)牌、(烹)器」四個字的精烹細選。

糊豆腐,這道菜,選料容易,操作簡單,而且烹制所需時間也不長。糊豆腐雖然在原料的添加上或有所不同,但在具體的方法上,卻是一樣的:先準備嫩豆腐500克,肉蓉150克,筍乾100克,大米粉100克,菊花菜250克,蝦皮0.4克,生粉、香菇、醬油、味精、薑末等少許。

然後將豆腐切成細丁,筍乾、香菇、菊花菜切碎備用。再將豆腐丁下鍋煮透後放鹽,再把肉蓉和大米粉投入調成稀糊狀,然後筍乾丁、香菇丁和菊花菜下鍋。三五分鐘,放入薑末、味精和食油等佐料調勻後出鍋。裝盤後再撒放一點香麻油、蔥花、胡椒粉。這樣,一盤香鮮可口的糊豆腐就已做好。可以讓食客們一飽口福了。

豆腐,由於同時具有動物性蛋白質和植物性兩種蛋白質,以及「細、白、鮮、嫩」的不二特點。

據說,歷史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極喜食豆腐。他在湖北黃州為官時,經常親自做豆腐,並精心烹制,用味醇色美的豆腐菜來招待親朋好友。他還曾經寫過一首有關豆腐的《蜜酒歌》:脯青苔,炙青莆,爛蒸鵝鴨乃匏壺,煮豆作乳脂為酥,高燒油燭斟蜜酒。詩中的「酥」,便是豆腐。

無獨有偶,號稱明朝景泰十才子之一的蘇平,也曾寫下一首膾炙人口的《豆腐》詩:傳得淮南術最佳,皮膚退盡見精華。旋轉磨上流瓊液,煮月鐺中滾雪花。瓦罐浸來蟾有影,金刀剖破玉無瑕。箇中滋味誰知得,多在僧家與道家。他在詩中,把磨豆、煮漿、凝聚、壓製成品等一套豆腐製作工藝,都作為了栩栩如生的描寫,同時還指出知曉其中滋味者,多是道士和僧人。清代胡濟蒼的「信知磨礪出精神,宵旰勤勞泄我真。最是清廉方正客,一生知己屬貧人」詩。不但寫了豆腐的軟嫩味美,而且寫出了豆腐的精神,由磨礪而出,方正清廉,不流於世俗,讚美其風格高尚。尤其是結尾兩句,更表達了詩人對清正廉潔的讚美,對安貧樂道儒學思想動的推崇。

文人、出家人愛豆腐,身居大山深處的婺源人,也鍾情豆腐。

婺源名賢文公朱子在《東溪勝侯列傳》序中,就曾留下的這樣的字句:「婺源為縣窮僻,斗入崇山峻岭間,而百年來,異材間出……」。山多田少,種不出太多的水稻、小麥,卻可以種出許許多多的黃豆來。因此,磨黃豆,吃豆腐,也是婺源人中的一個重要生活內容。婺源歷史上走出那麼多文人仕宦,名商巨賈,大部分也是靠吃豆腐而成長起來的。

因此,在婺源,不但有與外地大同小異的水煮豆腐、紅燒豆腐、油煎豆腐等,更有廣受世人喜好的「糊豆腐」。在婺源,糊豆腐也是具有神秘色彩和崇高地位的一種飲食用品。無論哪一家舉辦紅白喜事,宴席上的第一道美味,就是糊豆腐。而在婺源的中雲、賦春、許村、鎮頭、甲路一帶,大年三十的那天中午,家家戶戶都要吃上一碗糊豆腐。以示當年的剩菜殘羹已經一掃而光,消滅殆盡。以方便在大年三十晚上能燒出更多更好的菜肴,最終達到「三十夜,吃不絕,初一朝,吃不消」的吃的最高境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走遍婺源 的精彩文章:

TAG:走遍婺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