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面對真實,如何能夠「無問西東」?

面對真實,如何能夠「無問西東」?

1

《無問西東》上映兩周了,引發的效應正在持續發酵中。

各種精彩的影評、觀感在網上湧現。

各種關於青春、人生意義,關於向善向真的討論,滿紙滿屏。

這是一部好電影。它叩問了每個人內心深處的東西。它引發每個人思考:「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該向何處去」,所以才在影片故事並不是特別通俗流暢的情況下,依然產生廣泛的共鳴與迴響。

然而這種共鳴與迴響,可能更多只是喝了一碗雞湯之後暫時的心暖,一種令人虛幻的感動。

在一個只有西沒有東的時代,如何能夠「無問西東」?

2

「無問西東」,這句源自清華大學校訓的話。翻譯成不裝逼的話就是:追問內心最真實的聲音,不必計較得失,問西問東,作出無愧於自己青春的選擇,用真心引導自己的生活,不管最終將擁有怎樣的人生實景,都贏在坦然向前。只有坦然,才能終將無悔。

導演試圖用四個故事,串起四代人的青春,講述他們的迷惘與選擇,最終給出一個超越所有時代的共同人生答案:但問真心,無問西東。

3

在前兩段故事裡,雖然國家和民族災難深重,雖然侵略鐵蹄使家園塗炭,但人心是敞亮通透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明媚陽光的。

人們可以在陽光下自由地讀詩,在雨屋裡靜坐聽雨。

那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年代,也是一個浪漫多情的年代。

對那個年代的人們而言,彈琴、唱歌、讀詩、聽雨,本身就是一種值得認真對待的生活方式。

沒有人會認為它無用、顯得傻逼。人內心的柔軟和豐富,正在這無用之間,暗暗地生長。

那時候,人是可以按照自己嚮往的方式,茁壯生長的。

人與人之間是可以互相信任的。

談論理想,談論真善美,是一種處處可聽到的聲音。

人們那麼想,人們也那麼做。

你有機會去傾聽到那些能撥動內心琴弦的聲音。

就像清華大學的梅校長對苦於文理科選擇的清華學生吳嶺瀾所講的,不應該麻木地忙碌、踏實著,而忽略了真實。

什麼是「真正的真實」?

梅校長說:

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

不要放棄對生命的思索,對自己的真實。

如果說吳嶺瀾對沈光耀的一席話,是一顆促其堅定內心信念的種子的話,那麼,一位飛虎隊空軍教官的話,則為這種信念,施灌了促它開花的最後那一份養分:

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心裡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

是的,在那個時代,年輕人面對人生選擇有困惑,自然會聽到一些富有啟發性的聲音,而那種聲音,來自不同的人。在那個時代,熱情洋溢的理想主義,對生命本質意義的思索與探尋,是一種並不稀缺的,偏向主流的價值觀。

作為一位擁抱理想和熱情的青年,他不會感到孤獨,不會覺得自己是個異類,他會遇到師長的鼓勵,會感到社會有一股相同的能量,自己選擇理想主義,也是加入了一種力量共同體,他不會失魂落魄。

在追求理想的前路上,可能異常艱險,也可能碰壁失敗,甚至犧牲性命,但那是有意義的。

那個時代的人也有焦慮感,但那是一種自己到底為誰、應該怎樣活著才能不辜負青春的焦慮。

那是一種積極、健康的焦慮感。

正是那種焦慮感,促使個人擁有成長的力量,正是那種力量,讓一個個的個體變成有靈魂、有力量、溫暖的個體,讓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即使在危亡之際,也存在著詩意,存在著美,存在著可以純然享受生命樂趣的瞬間。

對40年代的青年沈光耀來說,當小我與大我、小家與大家不能兼顧之時,奮然選擇戰鬥,選擇犧牲,雖然壯烈,但時勢使然,這也許就是最好的選擇,無悔於青春的一種選擇。

雖生命逝去,但功業已成,同胞得福,千萬人受到保護而倖存,這生命,雖短暫卻偉岸!

那是作為個體生命可以充分考慮如何有尊嚴地活著、如何充分燃燒青春的時代。

4

後兩段故事發生在新中國,一個在60年代,一個在新千年前後。

中國人民擺脫了舊時代的生存焦慮,山河完整壯大,大國開始崛起。

按道理說,陽光照耀每一個個體,個體擁有更加強烈的幸福感才對。因為沒有戰爭來摧毀我們的家園,來撕裂我們的安穩生活。

但生活反而變得壓抑。個體的尊嚴與存在意義反而遭受殘酷的碾壓。

陳鵬和王敏佳所處的60年代,群體是瘋狂的,雖然都是你身邊人,是與你朝夕相處的同事,兄弟,戰友,卻能在瞬間,變成呼嘯著碾壓你身體和靈魂的龍捲風暴。

你沒有犯什麼錯,卻被嚴厲的審查,你百口莫辯,任人宰割,你雖然有口,可沒有被賦予說話的權利。

有種力量,踩死你如踩死一隻螞蟻。

在60年代的故事裡,營造了陳鵬對王敏佳「托底」的愛情,看起來浪漫,在冷酷瘋狂的世界,給人性一絲最後的溫暖。

5

到了不再限制個體自由、物質生活開始騰飛的時代,看起來個體擁有了自由飛翔的天空,但是,周圍的環境卻變得惡劣了。

這種環境不僅包括自然環境,也包括人心環境。

所以第四個故事的主人公——現代職場精英人士張果果,可以說是生活在最幸福的一個年代,是的,這是大國崛起的和平年代,沒有侵略者的飛機在天空狂轟濫炸,也沒有一群人對一個無辜的人理直氣壯地集體施暴的社會極端場景,然而這又是一個什麼年代呢?

這是一個被人稱作「互害型社會」的年代。

在這種年代,曾經的理想主義、飛揚青春、家國情懷去哪裡了呢?

這個時代,物質主宰人心。一切圍繞著物質在打轉。食品安全、生態破壞、人與人之間基本信任的缺失、職場中看不見硝煙的戰爭、連做好事也有可能被賴上的荒謬圖景,這一切無非源於一個本質:對物質利益的角逐與算計。

人們基於物質利益的計算與爭奪,可以說達到了喪心病狂的程度,毒化了整個社會的空氣。

讀詩變成一種不再有美感反倒顯得「變態」的生活方式,聽雨變成一種傻瓜式的消遣,因為現代人所崇尚的消遣,是炫耀式的各種遊玩、購物、全球旅行。

人在被環境、物質異化,反而越來越看不明白真心了。

每一個人都在瘋狂抓取點什麼,都在拚命證明著什麼。

人們的焦慮不再是源於「真心」與否,而是如何不被這個時代所拋棄。如何在物質的爭奪與攀比中,成為一個最大的勝利者,或者至少,一個還算體面的贏家。

6

其實,我想說的是:放大我們敏銳的感受力吧。

去感受那些我們生命中所觸摸到的文化、人文關懷、愛與善意吧。

讓它變成我們的力量。做一個好人,保持內心的柔軟。

並且,讓這份力量,繼續傳遞出去。

讓這樣一個社會裡,多一些善良、愛、文化、生命意義的微光。

讓那些照亮民國時期青年人生命的光亮,不要成為這個時代行將消亡的光亮。

讓身處這個時代的我們,同樣可以充滿詩意地活著,體會生命的從容,讓每一個青春,都能充分綻放。無須再像狗一樣,卑微地活著。

每個人都有權利獲得豐富而深刻的生命體驗。

每個人都應該擁有令自己無悔的「青春」。

每個生命都要發光!

本周末在優索妮的傾情推薦和友情贊助下,興合的

員工都去電影院看了這一部電影《無問西東》,大家都是感概頗深,對於時代、對於真實、對於內心又生出新的感慨。

關注興合,更多資訊盡在興合昇平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興合昇平 的精彩文章:

TAG:興合昇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