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6歲的記憶里,滿是父母吵架的畫面

我6歲的記憶里,滿是父母吵架的畫面

冷漠,才是單親家庭里最大的毒藥。

本期主播|昆卡

1

@Verano

我對父母吵架的記憶最早始於我3歲的時候,那是一個下雷雨的日子,我到現在遇到打雷下雨還是會怕到發抖。

最恐怖的日子,是在我六七歲的時候。家裡每天充斥著暴力和爭吵。

我曾經在床上胃痛到翻滾,我的母親卻在書房玩電腦,而我的父親出門在外。我只能自己一個人晚上十點「扶著胃」去了醫院。

我曾經遭受過校園欺凌,每天哭,但我父母一直在鬧離婚,我什麼都不敢告訴他們。

我從小到大接觸的最多的就是我的母親,對我影響最大的也是母親的情緒。她從來沒有很開心過。因為母親和父親的常年爭吵和父親對母親情感需求的忽視,造成她的性格非常消極,並且不願意花時間關心我的想法。母親與父親鬧矛盾、鬧離婚的時候就會表示不想要我,覺得是我耽誤了她的人生。

我有煩惱的時候,她的評論會是「你怎麼這麼沒有用」「你什麼都隨了你爸,又丑又蠢」。

我去看心理醫生,說起以前的事情還是會泣不成聲。

在別人看來,我是個優秀聰明的姑娘,但因為在成長中沒有得到過父母的關注和鼓勵,我內心深處還是被自卑打擾。

迄今為止,我25歲,讀了博士,相比身邊人我更敏感,外表看起來好像很積極,其實有很多情緒管理的問題。一點小事情就會哭,遇到挫折也不樂觀。

我父母已經快50歲,然而我父親到今天還沒有學會關心我母親的正確方式。我母親到今天還是很閉塞,大部分時間都不開心。

如果讓我選擇,我會在6歲那年求他們離婚。

為什麼孩子會有這樣的想法?

歸根結底,父母不相愛的家庭,勉強維繫,孩子只能感覺到不幸福。換個角度來想,如果孩子因為父母離婚而可憐,那麼這個孩子的父母不離婚可能也一樣可憐。

心理學上有調查關於在「不健康」的夫妻親密關係下長大的孩子,和離異家庭里長大的孩子哪個比較容易出現問題的研究。事實證明,離婚不一定會對孩子造成人格性格的大影響,而不穩定的家庭關係中長大的孩子相對來說,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所以,離婚一定會對孩子不好,是一個謬誤。

雖說離異確實容易造成孩子傷害,但是造成傷害的不是離婚本身,而是父母對這件事的處理方式、態度、對孩子的愛等等。

作為父母,不要用離異會對孩子不好,做為自己繼續「貌合神離「婚姻的借口。

有些父母害怕離婚之後孩子會在外界眼裡因為是離異家庭而抬不起頭。

離異本身沒什麼,吵架的過程、離異之後有些人的負能量和遷怒,才是影響孩子的根本原因。

一個不完整、有缺陷的家,卻還頑強地存在,那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為了你自己的人生,也為了你孩子的人生,千萬不要委曲求全。

父母的責任是要教會孩子:什麼是愛,什麼是真正的幸福。不要讓孩子對婚姻與未來有陰影,告訴他生活中陽光、健康、積極的一面,才是最重要的。

身為父母的你,一定要調節好你自己的情緒。一個不幸福的家庭再加上一個負能量的家長,造成的連鎖後果會很可悲。

再苦再難都要給孩子輸出正能量,不要在年幼的心裡埋下怨恨的種子。

2

@beautifulbecky

我上二年級的時候父母就離異了,我一直跟著父親和阿姨一起生活。

十幾年來,對我來說最痛苦的:

不是我只能有父無母或者有母無父;不是每次看到「父母」「爸媽」這種並列詞語時的心塞;不是每次看到同父異母的妹妹叫「爸爸媽媽」,他們一家三口並肩走著時的苦澀;不是每次填資料時在父母那欄到底該填哪個母親的猶豫;不是聽「世上只有媽媽好」的心酸。

最痛苦的,莫過於我世界上最深愛的兩個人反目成仇,卻把我夾在中間來回撕扯。

我基本不和他們吵架,可是每次很嚴重的吵架都是這個原因。

他們不見面,卻經常分別在我面前相互攻擊相互責怪相互說對方的壞話相互質疑。

只要我幫著某一方說話就給我扣上沒良心的帽子。

只要我稍微違背一下他們的意見他們的第一反應都是: 你是不是被他/她洗腦了來針對我?可是我身上流著的是兩個人的血啊,任何一方我都無法割捨。

父母離異後我雖然跟著父親生活,但母親也經常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我物質和情感上的關懷。因此,在我心裡,父母對我的愛,我對父母的愛,都是平等的。

可是,他們卻偏偏想分一個勝負,都覺得只有自己才是最稱職為我付出最多的。

每當這個時候我就很慶幸他們離婚了,可是又很生氣既然都那麼恨對方為什麼當初又要愛還要生下我呢?然後把我當成「戰利品」?

單親家庭對孩子最大的不幸:孩子很容易被作為父母的籌碼,被父母一方或雙方「利用」。

離異本身給孩子帶來的傷害不一定很大,但離異後父母的相處方式才根本上決定了這一切。

如果離異了,請不要把孩子當成情感的垃圾桶。孩子黑暗的童年,多數是因為大人排解不掉的壓力和煩惱會發泄在孩子身上。

許多離異家庭總有一個角色是缺位的,但不是每一個離異家庭的小孩都會出現問題,有些孩子相當OK。這是因為,我們常說的「爸爸媽媽」,在心理學上,並不特指某一個特定的性別,甚至是血緣關係上的角色。充當這樣角色的人,可能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可能就是一個人身上擔了兩種角色,也就是既當爸又當媽的家長。

這個說來容易,其實對母親的要求非常高,她需要自己有相對健康強大的內心素養。你可以帶孩子打球、玩耍,孩子對父親的渴望可以在你身上得到投放和認同,你的言傳身教會影響到他,你對孩子父親的評價也會影響到他對男性形象、親密關係的認知。

在有些女性的婚姻里,很明顯,父親的角色幾乎長期處於缺位的狀態,而孩子正是需要父親這樣一個角色的年齡,這在某種程度上,會引發母親極大地焦慮、內疚、痛苦等等,遺憾的是,你的所有這些情緒反應心理狀態,孩子足夠聰明到可以理解這些。

你越是對孩子父親缺位感到內疚、焦慮或是擔憂,孩子表現的狀態就是越需要父親,然後某一天,變得完全不在意父親,後面的這個狀態同樣要提高警惕。孩子的兩個表現,都是在完成媽媽無意識中的期待。所以,處理好你在這段關係中的情緒狀態,保持健康的心態教養孩子。

3

孩子就像是一棵小樹,父母離異對於孩子的衝擊,充其量只能算是讓孩子經歷了一場暴風雨。

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家長能否給予「小樹」充分的陽光和雨露以及正確的成長方向的指引,才是對「小樹」的未來健康與否的重要保障。

父母不應該吝惜對孩子的愛,不要對周圍都輿論反應過激,不在孩子面前抱怨,這樣的環境比父母成天吵架、天怒人怨的「為了孩子湊合」要好得多。

離異對孩子的影響是無法避免的。這種影響更多是心理上的。有些孩子,等他們長大後,內心都會有個巨大的空洞。但只要媽媽對其好,讓他們心中有愛,就一般不會走歪路。成長和生活軌道還是正常的。那些離異家庭出來的以至於後來走上歪路的小孩,他們不是離婚造成的,是離婚後父母雙方對他們不聞不問導致的。

很多單親家庭的孩子遇到心理問題並不是離婚造成的。而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或者說日常行為管理的模式就存在問題,導致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吸收了這些不好的東西,最後導致了心理問題。而家長還一味將責任推卸給離婚,單親教育這樣無辜的替罪羊。

只有自己足夠強大,才能對孩子給予足夠的愛。孩子遠沒有我們想像中得那麼脆弱,孩子的適應能力是非常強大的。在離異家庭里,孩子也一樣能健康快樂地成長。所以,千萬不要對孩子不聞不問。

每一位父母都請認真地對待婚姻,用心維護好家庭。

幸福的家庭可遇而不可求,希望每一位用心愛孩子的父母都一直幸福下去。

能談談你的故事嗎?

留言與我們分享吧:)

文|孫奕天

配樂|孫奕天

本文資料來源:教育心理學網站、新浪微博、知乎、心理月刊等綜合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共同體Community 的精彩文章:

只有父母,才能真正毀掉孩子

TAG:共同體Commun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