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招人恨的滴滴,你還在用?

為什麼招人恨的滴滴,你還在用?

事由

去年2月,美團藉助情人節攻勢曝光自己的「美團到店」服務——美團打車,正式宣布殺入已由滴滴壟斷的網約車行業。美團打車自2017年2月在南京上線以來至今,已完成國內一二線城市布局滲透,但礙於各地對網約車平台監管政策不一,拓展速度不盡人意。

識貨郎認為,網約車在優步退出中國,滴滴合併快遞後已基本形成市場壟斷。但因為滴滴做大後在產品服務及模式創新方面遲遲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故而給其它平台留下想像空間,導致外賣行業,與出行密切相關的平台,紛紛祭出自己的網約車產品。

網約車的發展毫無疑問是方便了中國人的,也非常適應了移動互聯網的業務趨勢——無障礙出行。但打車的用戶、出租司機、專業司機以及監管部門幾乎異口同聲的指向滴滴,這狀態卻十分不正常,值得所有最近兩年創業的移動互聯網業者深思。

從商業模式看,「滴滴打車」將傳統打車方式與移動互聯網終端相結合,徹底改變了傳統打車市場格局,顛覆了路邊攔車概念,從打車初始階段到下車使用線上支付車費,圈出一個乘客與司機緊密相連的o2o生態閉環。滴滴應始終將最大限度優化乘客打車體驗,讓司機根據乘客目的地按意願「接單」,節約司機與乘客溝通成本,降低空駛率,最大化節省司乘雙方資源與實踐作為初衷。

但事與願違,當滴滴出行一家獨大之後,整個市場不僅沒有向著滴滴所嚮往的方向走,還使得滴滴成為了萬眾所指,監管部門屢屢出台新政,讓滴滴的生存空間一再受到擠壓,更多地是用戶喝倒彩。

正是因為滴滴面臨多方面的「不滿情緒」,美團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將戰火燒到了滴滴的大本營,這就給躍躍欲試的其他力量以機會和信心。進而造成了滴滴雖然壟斷市場卻無法安然高坐的狀態,也讓滴滴希望轉型成為一家出行領域領先的世界科技巨頭的目標難以實現。

小編認為滴滴應該自我反思的東西很多,主要是以下兩點:

1.滴滴發展過快,沒有給自己留下反思的時間

互聯網流行「快魚吃慢魚」,但這樣的發展其實是危機四伏的,即便吃掉了對手也很難讓自己可以成為可持續的勝利者。國內正面臨幾億新增的中等收入家庭消費升級需求,老百姓的消費品質意識也逐漸覺醒,太快的發展節奏往往無法帶來優質的品質服務保障。

2.滴滴沒有堅持與人共贏的共享經濟思維

前期肆無忌憚的燒錢補貼行為已經「慣壞了」用戶,後期一家獨大後,因為資本變現和利益獲得要求而忽視司機及用戶利益,由此造成的後果就是牆倒眾人推。識貨郎認為只有保持初心,不被商業利益所執迷,才是持續成功的關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這些飲食習慣你應該注意了!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