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熙大帝上台時解決了許多問題,那他是如何懲貪的

康熙大帝上台時解決了許多問題,那他是如何懲貪的

大清帝國是在明王朝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開國之初,國家尚未統一,戰爭導致生靈塗炭,流民四布,各種矛盾尖銳,社會動蕩不安。更為嚴重的是,這個剛剛建立的國家政權內部吏治不清,危機四伏:一些滿洲貴族奪取全國政權之後,居功自傲,開始腐變,如多爾袞、鰲拜等;一些漢族地主階級與滿足貴族結成政治聯盟、形成割據勢力,如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一些被起用的亡明舊吏,死灰復燃,施貪污受賄之惡劣行徑。「清朝入關,首席奢侈,故貪風流行,所謂山河方以賄終,功名復以賄始。」如何撥亂反正,獲得長治久安?歷史對這個馬背上建立的滿洲政權提出了挑戰。

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帝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少年時就挫敗了權臣鰲拜,後來平定三藩、剿滅明鄭、驅逐沙俄、西征准葛爾部,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繼位後,秉承父志,在吏治、懲貪上頗有一番建樹。他說「吏治不清,乃國之大害」「長吏賢,則百姓自安矣」,官吏作為統治者與百姓的聯結者,上關係到江山社稷的大一統和穩定,下與民生安泰密切相關,官員的貪污腐敗禍害無窮,所以康熙帝勵精圖治,致力於肅清吏治,開創繁華盛世。

清朝疆域

首先康熙帝力主從嚴懲貪,且重在打擊官場上的貪污與賄賂,推行嚴厲的監督、舉報機制,恢復了京察、大計等考核制度;表彰、保護清官能吏;規定賄賂不論受者和與者(行賄者)都要「革職提問」,即使行賄未收,也必須出首公布,否則「罰俸一年」;凡主官行賄,副官不實上奏舉報者,一經查出「降三級調用」。在政策上明確懲貪的同時,康熙帝雷厲風行,親自處理一批官吏腐敗的大案、要案,轟動當時的朝野。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侍郎宜昌阿、巡撫金俊在查處尚之信家產時,因隱瞞白銀八十九萬兩而被處斬;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山西巡撫穆爾賽因貪酷不法被處以絞刑,大學士勒滿,因在查處此案時徇私枉法被革職;1711年(康熙五十年),兩江總督噶禮在鄉試中收賄銀五十萬兩,江蘇巡撫張伯行上書參劾,被噶禮同黨串聯誣告,康熙帝下令調查,未果,後又再次派人密查,終得水落石出,令將噶禮「賜死」,同黨革職,張伯行留任,並譽為「天下第一清官」,懲貪揚善,以儆效尤。

古錢幣

「明主治吏不治民」,吏治是治國的關鍵,而懲處貪官又是吏治的主要內容。康熙帝一生勵精圖治,正如他所說「朕夙夜孜孜,勤求治理,務使國家綱紀整肅,吏治澄清。」只有吏治清明,國家機器才能高效運轉,才能更好地為百姓謀福利。由於時代和歷史的局限性,專制主義官僚體制的弊端影響了懲貪的深入,在崇尚權威的封建社會,執法尺度不一,缺乏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難以持之以恆。康熙帝懲貪的事迹已在歷史長河中遠去,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吸取古人的經驗和教訓,以史為鑒,並立足於當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熙 的精彩文章:

TAG: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