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克隆猴成功率偏低 未來需求量會很大

克隆猴成功率偏低 未來需求量會很大

新華社電 1996年,英國科學家利用體細胞克隆技術,培育出全球第一隻克隆羊「多利」。20多年後,中國科學家藉助同樣技術成功克隆出兩隻猴子「中中」和「華華」。

這項研究技術上有多難?意義有多重大?歐美專家紛紛發表看法。

技術「有所更新」

這項研究使用體細胞克隆技術,即先從一隻猴子身上提取體細胞,取出細胞核,然後植入另一隻猴子「摘除」了細胞核的卵細胞中,再將這樣合成的卵細胞放入第三隻猴子的子宮內,最終發育成克隆猴。

曾參與克隆全球首隻體細胞克隆動物「多利」羊、現已退休的英國羅斯林研究所科學家威廉·里奇在一份聲明中說,克隆「中中」和「華華」的方法與他們克隆「多利」的方法「相似」,但有了一些技術細節的「更新」,比如在移除細胞核時藉助設備進行定位等,其結果代表著「又一物種被成功克隆」。

美國得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助理教授吳軍告訴記者,這是一項「里程碑工作」。他說,猴子是最接近人的靈長類動物,「可以做人類疾病的靈長類動物模型」。

效率「有待提高」

論文顯示,中國科學家在這一研究中設計了兩組實驗:一組利用獼猴胎兒的體細胞作為細胞核的來源,共向21隻代孕母猴移植79個克隆胚胎,其中6隻成功懷孕,最終生下「中中」和「華華」,它們已存活約1年;另一組利用成年猴子的卵丘細胞作為細胞核來源,共向42隻代孕母猴移植181個克隆胚胎,其中22隻成功懷孕,最後也有兩隻猴子出生,但短暫存活後均告死亡。

有專家評價說,這一成功率仍偏低,在目前取得成功的基礎上,未來仍需要著力提高效率,以滿足實際應用需求。

據介紹,克隆猴的一個重要價值在於幫助建立可有效模擬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未來其需求量會很大。

倫理「謹慎樂觀」

領導這項工作的中國研究人員指出,克隆猴的唯一目的是服務人類健康,不考慮對人類進行相關研究。但這項成果還是引發許多人思考。

「這是一個可喜的進步。理論上說,我們完全可以用這種技術來克隆人。」美國新希望生殖醫學中心的張進告訴記者。2016年,張進團隊利用類似技術,培育出世界首個細胞核移植「三父母」嬰兒,引起世界關注。

英國肯特大學遺傳學教授達倫·格里芬認為,需要認真考慮開展這類實驗的倫理規範。不過,由於靈長類動物研究已經受到嚴格監管,他相信克隆技術不會被濫用,總體上他持「謹慎樂觀」態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視界網 的精彩文章:

墨西哥一水下洞穴長達347千米!世界最長

TAG:視界網 |